现代文学丛书。创造社编辑,共60余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艺论著和少量译作。1921至1930年间,陆续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光华书局、创造社出版部出版或再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出版史上,最早开始出版的新文学丛书。
1921年 7月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郁达夫、
成仿吾、
田汉、
郑伯奇、张资平等,经过长期的酝酿于
东京正式成立了创造社。在酝酿期间,同年4月,郭沫若、成仿吾曾回国与
上海市泰东图书局接洽承印文学刊物事宜,因为困难,商定先出丛书,将郭沫若、郁达夫等在《
学灯》(上海《
时事新报》副刊)上发表过的作品和未及发表的作品,编为诗集《
女神》、小说集《
沉沦》等,定名为《创造社丛书》,交泰东图书局出版(创造社创办的第一个文艺期刊《创造》季刊,至1922年5月始由该书局印行)。
《创造社丛书》第一种《女神》,于1921年8月出版,《沉沦》也相继在10月出版,从此以后,直至创造社实际停止活动的1930年,在近10年的时间里,创造社的成员、思想主张和刊物均有所发展变化和更动,但是《创造社丛书》始终持续编辑出版。它所收的作品,包括了该社成员不同时期的大部分重要著作,代表了创造社的创作实绩:既显示出其成员大体相似的思想倾向、艺术特色,又反映了它前进发展的轨迹。除出版最早,影响最大的《
女神》、《
沉沦》之外,尚有郭沫若的《星空》、《
三个叛逆的女性》、《瓶》、《前茅》、《
恢复》、《文艺论集》等,郁达夫的《
寒灰集》、《
鸡肋集》,
成仿吾的《使命》、《流浪》、《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郭沫若的合集),
郑伯奇的《抗争》,
张资平的《
冲积期化石》、《爱之焦点》,
周全平的《烦恼的网》、《梦里的微笑》,
倪贻德的《
玄武湖之秋》,
穆木天的《
旅心》,
王独清的《圣母像前》,
冯乃超的《红纱灯》,
陶晶孙的《音乐会小曲》,
龚冰庐的《黎明之前》,华汉(
阳翰笙)的《暗夜》等,另外,收在这套丛书中的几种翻译作品,如郭沫若译的《
少年维特之烦恼》(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著)、《
茵梦湖》(
狄奥多·施笃姆菁与钱君胥合译)、《
雪莱诗选》等,也曾影响深远。除文学著译外,前期《创造社丛书》还收有
朱谦之的《
革命哲学》、《
无元哲学》两种。另由
泰东图书局于1923年开始出版的《辛夷小丛书》,亦属于《创造社丛书》的系统,编有郭沫若等的诗歌散文集《辛夷集》、郭沫若的古诗今译《
卷耳集》,郁达夫的小说、散文集《
茑萝集》等。《创造社丛书》所收作品有的也曾编入该社《世界名家小说》、《落叶丛书》等丛书。
不论是创造社的前期,还是后期,它所编辑的《创造社丛书》,都曾引起当时文艺界和读者的注意,尤其在青年中影响更大。其中有的一再重印,如《女神》至1929年已重印 9次,《沉沦》至1930年已重印12次,如《
雪莱诗选》1926年初版后,到1932年已重印了17次。《创造社丛书》在新文学发展初期形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和20年代后期倡导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