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挽澜(1899—1927),原名恩波,字少海,
壮族,广西
宁明县海渊镇正街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
左江从事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之一,1927年6月3日,易挽澜等五名农运领导干部被国民党龙州驻军
吕焕炎部逮捕。受尽酷刑逼讯,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9月14日被害于龙州北门外,时年28岁。
1914年,在思乐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任西杨(今板棍) 初级小学教师。1915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1917年毕业后任思乐县立第一高级小学教师。后参加广东国民革命军,任革命军政治部直属营文。不久他考入
中山大学。中大毕业后,1926年3月,被中共广西党组织选派参加广州农民讲习所第六期受训。当时正是
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挽澜受训结束回桂后,中共广西党组织委派他到国民党农民部辖下的镇南道做特派员,在
龙州县地区领导农民运动,同时任国民党龙州县党部农民部部长。1927年元月,中共在
龙州成立“镇南道农民运动办事处”,易挽澜任指导员,统一领导龙州、上金、崇善、
宁明县、
明江、思乐等11县的农民革命运动。挽澜在下冻建立区农民协会,亲自负责组织工作,开办平民夜校,培养农民骨干。1927年4月,
蒋介石和
桂军发动“清党”大屠杀。下冻弹压公暑委员钟宏勋、团董局局长赵英茂和国民党下冻区党部黄德仁、彭劲峰等人联名呈文省府,诬告易挽澜“煽动农民造反”,“有不轨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