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迁至
贵州省的遵义外国语专科学校,就读于俄文专业,同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1年,前往
昆明市,译出
德国世界语诗人蒂奥·蓉的长诗《爱的高歌》,被收入牧丁主编的《诗星丛书》。
1943年,任昆明国立东方语言专科学校讲师,译出
苏联作家潘菲洛夫的中篇小说《火线琐记》,出版译诗集《希望》。与邱晓先后合编《枫林文艺》《诗文学》和《诗文学丛书》,译出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的剧本《结婚》(1945年,昆明华侨书店)。
1945年夏,赴陕南城固,任
西北大学外文系讲师,1946年,到达
北平市。1947年,入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担任
交通大学北京铁道管理学院院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及俄文专修科主任。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旋即加入全国协会(1953年改称
中国作家协会)。同时为
中苏友好协会发起人之一。1950年,出席北京市第一次文代会,受聘为
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系教授。
有专著《涅克拉索夫初探》、《论涅克拉索夫》,散文集《隔海的思忆》《渭水集》《枥斋余墨》,译著
俄罗斯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捷克诗歌选》《捷克小说选》《涅克拉索夫诗选》《俄国诗选》《
涅克拉索夫文集》(3卷)等40余种。
魏荒弩的《涅克拉索夫文集》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一等奖。2004年,他获得
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