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山山顶有一座坛,传说是
中原地区始祖
黄帝为祭天而建的,因此这座山峰被称为天坛山。由于这个传说,此地在古代被
道教推崇为“神仙朝会之所”,天坛山以北的地方则被道教尊崇为“天外有天之仙境”。此外,由于天坛山与
武当山、
泰山鼎峙,又被称为西顶。天坛山周围,群峰相拥,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南有华盖峰,北有五斗峰。
天坛山上有
迎恩宫、紫薇宫、无极玄穹门、十方院等古建筑。迎恩宫位于
王屋山主峰天坛山脚下,相传其因“唐亲王驾临,山民迎恩而得名”;
紫微宫,即十方大紫微宫,位于天坛山南麓的中岩台上,是王屋山
道教“三宫”之首;无极玄穹门,俗称南天门,为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方院道观,原名上方院,位于天坛山南麓两公里处的避秦沟高台之上,前可通紫微宫,后可达天坛山顶。
天坛山天坛山,又名阳洛山,位于市城区西北约31公里处,海拔1711米,为王屋山主峰。绝顶有坛。传为轩辕帝祈天之所,故名天坛;又因与
泰山鼎峙,谓之西顶,俗称老爷顶。天坛山高耸入云,独柱凌空。人们登上山顶,翘首太空,云霞眩目;远望
黄河,细流如练;俯视群山,宛如阜丘。在早晨和傍晚,有时可看到五色彩云出现,起伏非常,变化多端;在黎明时分,有时可看到
天坛全景出现在东方的奇观,人称“天坛倒影”,为济源九景之一。凌晨站立山顶,可最先观赏到东方日出的绚丽景色。山顶旧有玉皇殿、虚皇观、
轩辕庙、真君祠等建筑,殿堂辉煌,香烟缭绕。
刘禹锡诗云“阳洛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形象地表述了山顶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规模。现仅存明万历年间所建的南天门和明、清碑碣十数通。南天门紧挨南崖,系九脊顶式牌坊,下有三孔拱券门洞。南额正中横书“无极玄穹门”,数十里远望南北通明。山顶四周俱是悬崖绝壁。东北有
舍身崖,虚岩之上突出一石,阔尺许,长丈余,势欲飞坠,令人神悸。相传
吕洞宾曾履此石。西崖下有太乙池,为
济河之源。《
尚书·禹贡》所载“导氵允(一个字)水,东流为济”即此。天坛山东有日精峰,日初出时山峰精彩斑斓;西有月华峰,月升时山峰光华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