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里镇
山东省寿光市下辖镇
营里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于2005年7月15日由原道口镇整建制并入营里镇,总面积19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080亩、林地17706亩。先后荣获“山东省农村经济管理先进单位”、“平安潍坊市建设先进乡镇”、“寿北农业开发先进单位”、“寿光市冬枣第一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
营里镇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7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财政收入86.1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农村储蓄余额6240万元,人均2080元。粮、棉、菜、果、牧、渔是该镇农业六大支柱。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9亿元,粮食平均亩产825公斤,总产2662.5万公斤;棉花种植面积达1万亩,交售皮棉9300万担;果园面积发展到8000亩;纯枣园2500亩,枣粮间作3.5万亩,干鲜果品总产137.5万公斤,其中优质金丝小枣64万公斤;发展大棚400个,粗菜5000亩,总产量达2085.5万公斤;建成饲养小区5个,发展饲养大户90个,畜牧业总收入达3956万元;渔业上大搞名优稀特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5000亩,其中精养面积2000亩,总产量超千吨,人工孵化蟹苗和咸淡水勾兑进行对虾属养殖的成功,为淡水养殖生产闯出了新路子,1995年被潍坊市政府授予“渔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镇村企业发展迅速。到1995年底,全镇镇村企业发展到83家,拥有固定资产3300万元,职工2430人,形成了以建筑建材、纸箱彩印、石油化工、仪器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镇村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53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完成固定资产投入987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14个。该镇还立足交通优势,以镇区建设为启动点,以交汇的辛沙路、羊临路为依托,构筑起初具规划的路域第三产业格局,小杂粮、小枣、蔬菜等市场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辐射力。到1995年,镇区个体经商户达140家,从业人员800多人,年营业额3600多万元,实现利税400多万元。
第一产业
该镇始终把农业高效开发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突出规模、特色、效益,不断培育壮大畜牧、枣品、蔬菜、食用菌、海淡水养殖“五大优势产业”。全镇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省级龙头企业3家,辐射带动发展养殖户4000多家,发展大蒜、“三红”胡萝卜、“心里美”萝卜等优质农产品基地2万亩,新建农贸、木材、煤炭等专业特色市场3处,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6000多人。
第二产业
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长30华里的防潮大坝,投资550万元硬化防潮坝道路12千米,对所有低产盐田和虾池进行了蒸发池地面铺膜防渗和结晶池塑苫改造,新开发盐田30万公亩,原盐年产量达到100万吨。同时,新上润达、宏达、海惠、龙威、万泰生物等过千万元项目36个,盐化工产品年总产量达到4000吨以上。2005年全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至2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5760万元。
特色产业
该镇以创建生态型经济强镇为中心,按照突出“三个重点”(做大盐业、做强畜牧业、做靓新农村)、推动“两个转变”(由资源型农业大镇向生态型工业强镇的转变、由单一的交通区域中心向多元化商贸物流中心转变)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优势,凝聚干群合力,正在由传统的单纯的农业乡镇拓展成为渔、工、农、贸全面发展的新型经济强镇,初步形成了配套能力强、聚集效应明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八大产业集群。
社会
民生
该镇聘请省规划设计院修订了城镇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羊临路镇区段建设详细规划;对镇区卫生实行了有偿托管。南大路道口段新修排水沟4200米,铺设彩砖9800平方米,新安路灯59盏。镇区商业街开发启动了总投资2500万元的重点工程建设,新建五金、建材、餐饮、医药、商贸及镇直办公楼5万平方米。城镇吸引力不断提升,新发展汽车修理等各类服务网点100多个,服务从业人员3000多人。同时,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积极开展以“五化五通两改一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启动了楼房村建设,实施了“五路两河一渠”绿色通道建设,村村主街道实现了硬化、亮化,村庄面貌和生态环境实现质的变化。
该镇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投资500万元完成了第一初级中学教学实验楼、公寓楼、阶梯教室及学生餐厅等工程;投资1250万元完成了第二初级中学的改扩建工程;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投资500万元的医院综合病房楼,群众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投入100多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了改造,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新建东浊北村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营里社村老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村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
西浊北村位于营里镇西北部,共450户,1570人,耕地面积8000亩,其中:粮田面积1800亩、枣园1600亩。2005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6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多次被各级授予“山东省绿化、美化示范村”、“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寿光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入资金292万元,动用机械20多台、出动劳力3000多人次,共清淤卤沟1万多米,架设供电线路12千米,修建桥涵21座,整修生产路15千米,林网植树5万株,新打机井6眼,改造中低产田7000亩。
发展工副业项目,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利用临近新海路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工副业,先后组建了万达胶合板厂、预制厂、防水材料厂、大型加油站等企业,年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30多万元;建有标准饲养小区5处,肉鸡年出栏量达60万只、肉鸭100万只,生猪存栏量达5000头、肉牛1000头、蓝狐2000只。
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建设文明生态村启动了楼房村建设工程,新建楼房50栋。大街小巷全部实现了硬化,新建高标准游园2处,栽植了千日红紫荆等园林树木,安装了健身器材,新建了凉亭等设施;主街安装了路灯,铺设了封闭式排水管道;街道两侧植树3万多棵,种植草坪1万平方米;村内卫生实现了有偿管护,并设立了垃圾箱与垃圾池,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村内安装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配套微机、电视等,是潍坊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村。
前南河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共420户,1420人,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粮田180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该村连续多年被各级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
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带动农民增收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煤炭市场,成立了寿光市兴达煤炭销售有限公司,发展了30多家煤炭经营户;投资200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新建沿街楼房100多间,发展餐饮、汽车修理等经营网点60多家。同时,投资120万元对明胶厂进行了技术设备改造,对加油站进行了扩建,既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又解决了100多名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发展蔬菜大棚45个,以种植柿子、黄瓜为主;建标准化饲养小区3个,以养殖肉鸡、肉鸭为主;种植速生杨150亩,发展冬枣金丝小枣300亩。
加快村庄建设,不断改善生活环境投入130万元柏油硬化了2条南北大街和6条东西大街,长度达4000米,修建了8000米的下水道,安装路灯21盏。同时,在街道两旁种植国槐、金丝小枣等共计2000株。村内的卫生实行了专人管理,做到了定期清运,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益隆道口村共213户,617口人,耕地面积910亩。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31元。该村连续多年被各级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
实施“富民”工程,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发展大田菜150亩、标准饲养小区2处,并把小红窑盐碱地改建成盐田,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同时,依托道广路建设了民营经济园区,开工建设了瑞隆纺织等外资项目10个,发展商品经销、餐饮等经营网点20家,壮大了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民增收。
实施“民心”工程,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投资80万元对村内4条大街和20条巷子进行了混凝土硬化,修建了盖板式路沟,铺设了彩砖;投资10万元对道广中庄里段进行了鲁灰路沿石铺砌;投资6万元安装路灯37盏,街巷两侧栽植柿子树、大花紫薇紫叶李及国槐等树木1200株。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投资10万元新打深水井1眼,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由村集体出资为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发放液化汽1罐,并对70岁以上老人每年每人发放补助100元,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孙河南村共450户,人口1245人,耕地面积1232亩,主要支柱产业为粮食生产和原盐产业。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8元。该村连续多年被各级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
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地下卤水汁开发建设盐田,2002年新建盐田七处,共计10500公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不仅提高了农民直接经济收入,而且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民收入不断加快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新打机井2眼,安装供水管道5000多米,保证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大田菜、畜牧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有新提高。其中:大蒜种植面积达400多亩,仅此一项,农民每年增收40多万元;发展养鸡、养猪户10多家。
公益事业全面推进投资50万元新建高标准小学1处,改善了教学环境;投资140多万元对村庄街道和巷子进行了硬化,预制高标准水泥路3.2万平方米,修建供水管道1200米,新安路灯80盏,村庄四旁种植石榴、柿子、金丝柳等共计15000棵,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增加了村民收入。此外,不断提高村民福利待遇,由村集体出资户户发放液化石油气,彻底清除了街巷“三大堆”;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享受500元补贴。
陈营村共260户,860口人,耕地面积1220亩。其中:粮田1100亩,年总产1000万公斤。2005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该村先后被寿光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菜乡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寿光市百强村。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新型合作医疗、电网改造及自来水入户率都达到了100%,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分别为98%、96%。村内还安装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设备,配备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改进了村风民风。
农村经济取得新突破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抓好“一菜(大田菜)一牧(畜牧业)一盐(盐业)”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大蒜等蔬菜种植面积120亩;新建养殖小区1处,占地30亩,以养殖肉鸡、肉鸭、猪、蓝狐、水貂为主;改建盐田1.3万公亩。
村庄建设取得新成效总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村内所有街巷的硬化,修建排水沟1200米,安装路灯99盏,道路两侧栽种柿子、合欢三球悬铃木、国槐、速生杨紫叶李千日红金丝柳富贵树等3000多棵,村内卫生实现了有偿管护,达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标准。同时,新打深水井1眼,新铺和维修送水渠道860米;对学校门窗等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善了教学环境;由村集体投资5.2万元,每年每户供应四瓶液化汽,提高了村民生活水平。
各村情况表
2005年营里镇各村情况表
行政区划
370783103(50村):
参考资料
营里镇.寿光市人民政府.2024-01-23
目录
概述
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特色产业
社会
民生
各村情况表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