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少花龙葵
茄目茄科植物
紫少花龙葵(茄属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var. violaceum (Chen) C.Y.Wu et S.C.Huang),又名苦凉菜、苦纤纤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范围广泛,包括美洲、美拉尼西亚新几内亚岛澳大利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滇中、滇西南一带的沟边、林下阴湿处有分布。紫少花龙葵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利水消肿之功效,是滇西南一带少数民族喜食的一种食用野菜。少花龙葵病虫害较少,可免受农药污染。随着销量的不断增加,已对其进行人工栽培,2000~2001年芒市种植面积已达20公顷,667平方米产量1100~1400kg,产值2000元以上。
形态特征
紫少花龙葵是一种纤弱草本植物,茎无毛或近于无毛,高约1米。叶薄,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而成翅,叶缘近全缘,波状或有不规则的粗齿,两面均具疏柔毛,有时下面近于无毛;叶柄纤细,长约1-2厘米,具疏柔毛。
花序近伞形,腋外生,纤细,具微柔毛,着生1-6朵花,总花梗长约1-2厘米,花梗长约5-8毫米,花小,直径约7毫米;萼绿色,直径约2毫米,5裂达中部,裂片卵形,先端钝,长约1毫米,具缘毛;花冠白色,很少带蓝色或带紫色,筒部隐于萼内,长不及1毫米,冠檐长约3.5毫米,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5毫米;花丝极短,花药黄色,长圆形,长1.5毫米,约为花丝长度的3-4倍,顶孔向内;子房近圆形,直径不及1毫米,花柱纤细,长约2毫米,中部以下具白色绒毛,柱头小,头状。浆果球状,直径约5毫米,幼时绿色,成熟后黑色;种子近卵形,两侧压扁,直径约1-1.5毫米。几全年均开花结果。
分布范围
紫少花龙葵原产于北美洲南美洲,现广泛分布全球热带温带地区。 在中国分布于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湖南省四川省云南省福建体育会、台湾、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
生长环境
紫少花龙葵常生于海拔100-2000米的荒地、路旁、田野。
生长习性
紫少花龙葵适生于湿润的环境,生长在旱作物地上。
繁殖
紫少花龙葵一般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
栽培
整地施基肥
为获高产,应选择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粘质土种植,每667平方米施1000千克有机肥作基肥。作宽1.5米、高15厘米的育苗。
育苗栽植
气温在15℃左右即可播种。一般以3-11月播种为宜。播后30-40天,苗高20厘米左右,具3-4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密植时,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间伐采收后成40厘米×40厘米,并可采两次。
适时打顶,增加产量:当植株长8-10节时,摘顶,促进侧芽生长,待侧芽长20厘米时,可把侧芽沿15厘米处采收,留下5厘米约2-3个节间;由于腋芽萌发力强,此时适时追肥,又可继续萌发新梢。主枝适时打顶是延长采收期和提高产量的关键,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产量和质量。
合理追肥
为使嫩梢鲜嫩,商品性好,腋芽萌发多,每次采收后,进行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
采收
每次采收后,留下嫩梢基部5厘米约2-3个节间,老熟后抽出新的嫩梢又可采收上市。冬春季可连续采收3个多月,夏秋季2个多月,直至开花为止。
留种
如需采种,宜用30厘米×40厘米的株行距栽培,不采收主茎,并多施氮肥,促植株健壮,果多,种子多且饱满。开花后40天,果皮紫黑色即可采收。采后将浆果沤泡半天,搓洗种子,晒干备用。野生种在山沟路旁、田间地头、生荒地等处都可收集到成熟果实,采种后经晾干、筛净后瓷阴凉处贮藏备用。
主要价值
少花龙葵的嫩叶中粗蛋白、粗纤维、灰分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为2.95%、1.57%、1.73%和0.46%。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含量也很丰富。
参考资料
1.
2.
3.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环境
生长习性
繁殖
栽培
整地施基肥
育苗栽植
合理追肥
采收
留种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