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山
河北省邢台沙河境内的山峰
广阳山位于河北省邢台沙河市区西行约35公里处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是中华道教圣地,北方名山,是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后的隐居地。此山座北面南,一日间其东、南、西三面均可看见阳光,故名广阳山。广阳山主峰海拔718米。
主要景点
漆泉寺
漆泉寺之名得之于山上之漆泉,因泉而得名。据《沙河县志》记载:漆泉寺,在广阳山,唐贞观年建。漆泉,在广阳山漆泉寺左,其泉色黑如漆。初建不知何时,唐贞观年间重建,尉迟敬德监工,为李世民在全国敕建的皇家寺院之一,也是沙河市仅有的两处皇家敕建寺院之一。建国前仍有和尚住寺,现存有遗址。虽然县志上有漆泉寺为唐贞观年间建的记载,但漆泉寺残存之古碑上却有初建不知何时、唐贞观年间重修等记载。今人有考证漆泉寺始建于后赵、为石勒皇帝所造之说。
三教堂
此处元代有一广阳庵,明代扩建为三教堂,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宗教的包容性。明、清时期一直是庙堂齐整,香火旺盛。
太行渡槽
该渡槽跨度101米,全长220米,高53米,是一座浆砌单拱渡槽,主拱为空腹式变截面悬链线无拱,小拱17孔,单孔单跨6米,渠道墙高2.3米,厚1米,过水深2米,过水宽2.4米。1973年11月动工,1976年5月竣工。该渡槽犹如一道彩虹飞架两山之巅,主拱上的8900块弧形石,每块重1.2吨,该渡槽原为中国第一单孔宽度浆砌石拱桥,现为华北地区第一。它以令人惊叹的气势,展现了沙河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永通桥:当地人称通天桥。这石桥后边山岩上的指印,人说是老君担水时手攀山石留下的。
老君洞
传说老子修行时住的山洞,古县志上叫老君洞,也叫圣人室。老子姓李名耳,亦叫老,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古典文学中被塑造成玉皇大帝身旁炼长生不老仙丹的太上老君。他身边这头断了一只角的青牛,传说是因为不小心吃了临村八里庙的庄稼,给打断的。
老君台
老君洞前有块平地叫老君台,过去曾有杵磨、石磨,传说是老君用过。在这儿,山青景秀、赏心悦目。明代沙河知县肖泮游览到此,乐不思返,曾题诗赞曰:“万仞当空壁立秋,水声山色自悠悠,何如谢却人间事,赤脚骑牛洞口游。”
草帽洞:洞口小,里面却别有天地,顶似草帽,壁如尾旋,为十分罕见的洞穴景观。
碑刻题词
石壁上有一首首的即兴之作,是各个时期文人墨客游览此地时留下的。“老子修行处”这块石碑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学校老先生所题,他先后多次在渡口村居住。另有明清至今的碑刻多处。
山前泉水:传说古时山前有一口老君泉,四季常温,用泉水洗浴可去除百病。后来,只因一位年轻后生说了句不敬重的话,惹得老君一怒之下,将泉搬到了山后,这就是今天的映雪湖温泉。
广阳山远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古人语其:“前有渡水,后有温泉,左有罗汉洞,右有漆泉寺”、“云封洞口、雾锁玄门、草木先春、樵歌牧舞,使游者心旷神怡,荣辱皆忘,堪称一方圣地也。”在历史上慕名而来者多不胜数,如文始真人追随老子到山顶上的尹家寨居住,明末清初南三才子申涵光殷岳张盖等也曾在此隐居。六十年代,中国歌剧舞剧院曾把该村作为体验生活的基地。在今天,广阳山也同样得到了千千万万游人的称赞。中国老子研究会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得出了老子在涵谷关写下《道德经·圣人抱一》之后去所就是这座广阳山,从而解开了老子六年隐居修行地这个千古之迷。
历史人文
广阳山,位于河北省沙河市西部渡口村北,扼山川之隘口而形势险要,隐老聃之洞室而文脉深远。明末清初,天运板荡,沧海横流。当此之际,为避乱而寓居广阳山者,有杨思圣申涵光张盖殷岳殷渊兄弟等,皆当时名士也。诸寓贤客居广阳山也,有隐而待时者,有终身不仕者,有仕而复归者。他们在广阳山顶结茅耕田,诗文唱和,于患难之时结下生死之交,不仅留下了一段可圈可点的佳话,亦为广阳山平添许多文采。
杨思圣
杨思圣(公元1621年至1664年),字犹龙,号雪樵,直隶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人,生于朱由校天启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年,年四十四岁。幼有神童之目。顺治三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升修撰。历任春坊侍读学士,出为山西省按察史,升河南省右布政史,转四川省左布政史。工诗,擅晋人书法。有《且亭诗集》传世。杨思圣魂系广阳区。杨思圣虽然入仕宦游,但却时刻思念着广阳山及其故友。据申涵光《杨方伯传》的记载,杨思圣宦游四方之时,虽为官身,却无一日不曰:吾广羊,吾殷子、申不害也。有一次,杨思圣等地方官员入京面君,被评为治行第一。他顺道回巨鹿县老家扫墓,不想再复出了,但吏部檄文敦促,杨思圣不得不带病动身。走到河南关时病又复发,河南巡抚将此情况具状闻达京师,杨思圣将殷岳召至身边,一起在轵关等候朝廷的命令,并对殷岳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能归乡同殷子、申子重寻广阳故地,读书学道,以乐残年,志毕矣。另据魏裔介在《四川布政使钜鹿杨公犹龙墓志铭》中记载,杨思圣在轵关病危之时还对殷岳说过一句话:我为庸医所误,将不振,没之后,魂魄其依广羊乎。
申涵光
申涵光(公元1619年至1677年),字盟,一字和孟,直隶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区)人,明太仆寺丞申佳胤之子,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年五十九岁。少颖异,博涉经史,以孝行学问著名。因父殉国难,绝意进取,杜门奉母,足迹不及城市。其文高洁宕逸,尤长于诗。与殷岳张盖并称畿南三才子。有《聪山集》传世。
申涵光闻声识人。申涵光在《且亭诗序》中记录了一则他们在广阳山中的趣闻:方天下未乱时,予与殷伯岩兄弟锄茅广羊绝顶,琢地负薪,有终焉之志。已而犹龙来,相得益欢。云中竹屋,灯火青萤,相与奋剑悲歌,各陈怀抱,觉天地苍茫,星辰在下。一日,行丛薄中,林叶飒然,疑有虎,犹龙据片石,负杖叱咤,万壑雷鸣,同行为之神王。予私语伯岩:犹龙英气若此,非老山中者。清王在《今世说》中对此也有记载,不过不如申涵光的记录详细。申涵光能从杨思圣的叱咤声中看出他不是甘老于山林之人,可谓眼光独到。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杨思圣于顺治三年进士及第后入仕为官,屡获升迁,颇有政声。
张盖
张盖,生卒年代待考,与申涵光同时而年长于申,字覆舆,一字命士,直隶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区)人,畿南三才子之一。以能诗闻,工草书,善鼓琴。甲申后忽自摧折,以次当贡太学,不受,自脱诸生籍,闭门独坐,读杜诗,岁常五六过,诗亦精进,得少陵神韵。卒后,申涵光刊其遗诗,曰《柿叶庵诗选》。
殷岳
殷岳(公元1603年至1670年),字宗山,一字伯岩,直隶鸡泽(今河北省鸡泽县)人。生于朱翊钧万历三十一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九年,年六十八岁。明举人。清顺治初,除睢宁县知县,骑驴之任。申涵光移书劝之,慨然罢归,与涵光唱和相乐。生平好游,后客死于南游福建武夷山市途中。殷岳能诗,所作惟古体,有《留耕堂诗集》传世。殷渊乃殷岳之弟也,同为明关南道副史殷大白之子。甲申京师陷,殷岳入西山与弟渊谋举义,事泄,渊被逮不屈而死,岳匿申涵光处得免。狮脑寨遗迹犹存。殷氏兄弟在广阳山居住的那个山峰有很多名称,诗文中称作狮子脑、狮子峰,方志中称作狮脑寨、秦王寨,而在当地,这里也被称作殷家寨,就是因为殷氏兄弟曾聚集很多人在这里居住过。申涵光《忆山居》诗中也有“结茅山顶已成村,万壑千峰绕一门”之句。据说山顶至今仍有旧寨墙遗迹。至于他们写下的大量有关广阳山的诗,如申涵光《广羊绝顶同伯岩作》、《漆泉寺》,张盖的《广羊山访殷伯岩不遇》、《广羊岭下瞰漆泉寺》等,也有见之于广阳山断碣残碑及摩岩石刻者。
老子与广阳山
据旧《沙河县志》、《顺德府志》和广阳山古碑记载,以及中原地区老子研究会专家经过多次的实地考察、论证,认定广阳山就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当年隐居修行处所,并且邢台沙河市是老子在中国开坛讲经的第一斋醮科仪
老子姓李名耳,他创立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五千言的《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位道学派的鼻祖是楚国人,出生在公元前五七一年,今河南省周口地区鹿邑县太清宫镇。但长期以来,史学家却不知道老子自公元前四七七至四七一年这六年间身在何处。
中国老子学会和《老子传》的作者刘升元一行人曾在一九九九年对沙河市渡口村广阳山进行了专项考察。十年後,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和当地学者认真察看老子修行的山洞、生活遗迹、古碑石,并查阅了地方县志和有关文史资料,一致认为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後去所就是这座广阳山,从而解开了老子六年隐居修行地这个千古之谜。
广阳山位於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区西行约三十五公里处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七百一十八米,此山坐北面南,一日间其东、南、西三面均可看见阳光,故名广阳山。
据悉,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是老子的生日,在老子的修行地沙河渡口村有场面壮观的庙会。每月初一和十五,香客云集,从不间断。
诗词
《老君洞》
明代·萧泮
万仞当空壁立秋,水声山色自悠悠。
何如谢却人间事,赤脚骑牛洞口游。
《狮子脑访殷伯岩》
昨日郡中望,此峰当夕阳;拨云寻逸老,踏雨到山堂;
地隔烽烟尽,人传我辈狂;试看空外雁,秋至已高翔。
《广阳山访殷伯岩不遇》
清代·张盖
尔从南方来,衣裘带江色;舍舟入故山,息此倦游翼。
《追愤》
清代·杨思圣
我家漳水南,别业在广阳区
自从遭羁绊,故垒但空桑;
子弟婚嫁毕,亲戚尽老苍;
昨日寄书来,苦道田地荒;
何如早归去,披发耕山冈。
《寄怀殷伯岩》
清代·杨思圣
策杖同听山寺钟,几年相忆采芙蓉;
归田真见陶渊明,入洛虚传陆士龙;
薄命一官仍短褐,胜游五岳有孤;
广阳石室依然在,他日茫鞋许再逢。
参考资料
云游邢台丨广阳山.百家号.2024-02-16
目录
概述
主要景点
漆泉寺
三教堂
太行渡槽
老君洞
老君台
碑刻题词
历史人文
杨思圣
申涵光
张盖
殷岳
诗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