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关地处
陕北高原与
渭河平原的过渡地带,自古是咸榆道上一处咽喉、关塞要地。周围三山雄峙,北面女回山,东曰马栏山,西曰仲家山,柳林河与
漆水河在女回山下交汇南流而去,俗称“三关口”,是古代
兵家的必争之地,享有“雄关
长江,鹰鹞难飞”之称誉。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如此严密的封锁,却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车轮。无数革命青年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义无反顾地从这里北上投入党的怀。为
华族的解放事业奉献青春。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曾多次通过金锁关往返
西安市、
延安市,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940年,董必武同志看到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从西安回到延安后,就沿途所见有感写成的《咸榆道中即景》两首
律诗,联想到自己曾路过金锁关的情景,和诗两首,其中一首写道:
1946年9月,我
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全体同志,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撤离西安奔赴延安途中,曾在金锁关与
中国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最后赢得了胜利。
雄伟壮丽的金锁关是一座丰碑。它见证了
华族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同时也积淀了丰厚的军事斗争文化。
杨延昭把守金锁关的传说故事,在这里经久不衰。它倾注了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定的企望,对
民族英雄的尊重和爱戴,对封建统治者和民族败类的鞭挞和痛恨,是一曲中华民族的英雄颂歌。
孟姜女的传说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它倾注了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三山天作堑”“断崖云千尺”以及“万树飞花”“乱峰献玉”的自然景色,构成了“不异鹤林阆苑”的美好画卷。在人民当家做主、太平盛世的今天,金锁关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繁荣昌盛的情景。
金锁关镇位于
印台区西北部,地处
陕北高原与
渭河平原的分界线上,属子午岭山系南端余脉的乔山山地,东与宜君
云梦乡相邻,南与
印台乡接壤,西与
耀州区、
王益区毗邻,北连
旬邑县和玉华,距区政府驻地12.5公里。地质构造处于
祁连山脉、
吕梁山、
贺兰山山
字形构造前孤东翼,属新
中原地区一级
沉降带与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为
二叠纪、
三叠纪岩石组成之山梁,在中生代
基岩和
新生代红土层构造的古地形之上覆盖着深厚的风成黄土层。区内残破碎,塬谷纵横,沟谷深裂,塬面稍有平野,主要岩石有沉积砂岩、
砾岩和灰岩。
镇区境内北高南低,山大沟深,以土石山地为主,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08′-35°19′,东经108°53′-109°09′之间。海拔在1065米左右。
金锁关,俗称“三关口”,是古代
兵家的必争之地,享有“雄关天堑,鹰鹞难飞”之称誉。雄峙于同官县(
铜川市旧名)故城,即今
印台区人民政府驻地北面12.5公里处,是今铜川市印台区
金锁关镇人民政府驻地。镇区交通便利,是210国道(
西安市-包头段)、铜(川)黄(陵)一级公路及305省道两纵一横公路干线的交汇点,南距西安126公里,北距黄帝陵75公里,
西北距唐玉华宫25公里,是北上
延安市、
榆林市,西通甘肃、宁夏,南下
关中的交通“咽喉”。村级道路以西片的金瑶路、蒲西路(蒲家山至西村)、徐周路(徐家沟至王家河乡周家河村)和何柳路(何家坊至柳树台)为主,初步形成干支相连,村村相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