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斐,女演员,原籍
江苏省,1916年出生于北京。严华胞妹,周旋之前小姑。
当年在歌坛有‘傻大姐’的称号。晚年从天津‘人艺’话剧院退休,代表作品有《龙须沟》《雷雨》《钗头凤》《家》《骆驼祥子》等。
人物经历
98岁的严斐于2014年11月4日在天津辞世,严斐见证了中国最早的歌舞戏剧时代,如今带着那段流金岁月的名人轶事和世界告别。“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严斐大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严斐的一句话加以概括。严斐从13岁考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到成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第一代演员,一生爱戏的严斐在舞台上从不觉得累。而关于严斐和严华、刘琼、周璇、王人美等人的故事,也只需轻轻拂去表面的灰尘,便呈现出动人的光泽……听严老本人当年的讲述,以及他家人的深情追忆,也通过《流光旧影——严斐回眸》作者王文淑的记述,取了严老生前的旧事和只言片语,这位艺坛“傻大姐”传奇般的经历确实令人惊叹。
严斐出生于北京,她的身世不幸,父亲死后,母亲无力抚养他们兄妹四人,一家人四散分离。有“小蘑菇”称号的严斐,10岁时就在
王府井大街一家唱片社当“售货员”,实际就是小童工,一天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但小小年纪的她却从不知什么叫累,成天一副快活的样子,她喜欢从来往顾客的交谈中获知社会上有趣的事,其中一个瘦高的青年人给严斐印象最深。此人对乐器十分在行,精通
乐理,严斐借机在旁听他的教导,看他操练乐器。这个人在无形中充当了严斐的启蒙老师,使她幼小的心灵萌发了一种愿望:长大了我要搞文艺。而那个瘦高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胡琴大师
杨宝忠,即京剧名家
杨宝森的哥哥。
严斐也是幸运的,她在唱片社工作期间结识的三位大学生在了解到她的遭遇后,决定凑钱供她上学,改变了她学徒的命运。因为严斐从小就爱唱爱跳,她13岁时,恰逢我国早期著名音乐家
黎锦晖在
中华歌舞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第二个文艺团体,即上海明月歌舞剧社(简称“明月社”)。明月社当时在北京招生演出,偶然见到这个消息的严斐再也坐不住了,她推开了考场的门,成为第一批考生,并凭借自身良好的发挥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
明月歌舞剧社路过
天津市临时决定做几天的逗留演出,严斐恰巧与在此当学徒的哥哥严华相逢。兄妹相见,不免勾起辛酸的家事,不知何日才能一家团聚。后来,严华也加入了歌舞剧社,兄妹二人一同去了
上海市。
严华到剧社后如鱼得水,他汉语说得好,音乐感又强,经人一指点,便显出惊人的才华,在剧社成了“台柱”。一天,一个矮小瘦弱的小姑娘周小红被领进了剧社,正与要出门的严华走个对面。这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苦孩子,可学艺却有一股韧劲。严华教她
越南语正音,谁能想到这个满嘴“上海官话”、唱歌奶声奶气的小姑娘,日后会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嗓子”
周旋,还成了严斐的亲嫂子。
周小红性格内向,开始时总是不声不响地做事,这与严斐的性格正相反。有一天,趁排练场没人,周小红悄悄地打开
钢琴盖,用小手去触摸白色琴键练习指法。严斐见状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不弹出声?”周小红小声地说:“我不够这个格。”“为什么不够格,难道钢琴只许他们弹?”严斐可不管这一套,双手一用力,兴致勃勃地弹了起来。经常看别人弹琴,周小红有点入门了,她接受能力很强,听完了谱记在心上,并不厌其烦地反复苦练,后来比严斐弹得还好。同是坎坷的命运,使她们更能理解彼此的不易,理想与友谊由此扎根于这对姐妹的心中。
对于世纪明星
周璇,严斐6年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回忆,“初见周小红时,她特别腼腆,低着头不爱说话。哥哥(严华)还曾说,这样的女孩子怎么能做明星呢?确实,周小红刚来的时候汉语说得不好,声音也很纤细,先天的条件不如
白虹和欧阳飞莉,但她很肯吃苦。之后黎锦晖让章锦文教她识谱,严华教她正音,
王人美指导她跳舞,周小红的进步越来越快。”周璇如何最终能成为一代巨星?严斐告诉记者:“周小红当时每天天不亮就在僻静的过道里练发声,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屋里练形体。冬天的
上海市不生炉子,但她每每练得满头大汗。”
严斐还记得
周璇的第一次登台并不是唱歌,而是在
歌剧《三蝴蝶》扮演拟人化的小太阳,她在台上呼风唤雨,活泼可爱。还有一次演《特别快车》,严斐自己演小动物,而女主角王人美却临时“失踪”,从没有排练过的周璇临时救场大获成功,从此慢慢成为明月社的主角,和严斐、欧阳飞莉、
白虹一起成为明月社的“四小天王”。
情定刘琼,“失去他是我一生的损失”
在中国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中,
刘琼的名字叫得很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便活跃在影坛和话剧舞台。而他,亦是严斐的前夫,当年二人的浪漫情事曾轰动上海滩。
1933年,明月社解散,17岁的严斐在新华歌舞剧社当演员,在食堂经常遇到一个男青年,他高高的个头,像一棵挺拔的白杨树,清澈、脱俗,身上有一种贵族气质,吸引了众多女性的目光。而大大咧咧的严斐却没有注意这些,二人见面也只是习惯性地微笑致意,视同熟友。剧社女演员王人美和严斐是好友,王人美的丈夫
金焰很喜欢这个会演戏又活泼的小妹妹,亲切地唤她阿斐。一天,严斐来到王人美家,看到金焰正和那个在食堂见面点头微笑的高个子大学生说话,男青年抬头看见她也愣住了,两个人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神色。金焰为他们互相做了介绍,而这次意外相遇,却为这对互有好感的年轻人点燃了爱情的火花。同严斐的交往使
刘琼也渐渐地迷上了演戏,共同的爱好把他们连得更紧。1934年,经金焰的极力推荐,刘琼进入联华影片公司,开始了演艺生涯,两个人在事业上比翼齐飞。
由于演戏有了固定收入,这对有情人决定结婚。事先大家知道这对新人囊中羞涩,便想出一个好主意,由著名喜剧明星
韩兰根和
殷秀岑负责把门,谁来参加婚礼就收一块钱,朋友们调侃说:“这哪里是结婚,简直是绑票。”
婚后,严斐和刘琼的生活很快有了转机。刘琼出演《茶花女》男主角阿芒,影片一上映引起轰动,刘琼犹如喷薄的朝阳在中国影坛上升起。他们告别了贫穷,住洋房的日子是他们婚后最幸福浪漫的时光。就在这时,关于刘琼的绯闻不时传到严斐耳朵里,她没想到另一个女人趁机进入到刘琼生活中。爱情出现了裂痕,那个女人公然提出要二人离婚。严斐回到上海便感到事态的严重,刘琼讲出了他的难处,严斐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忍痛割爱。导致她和刘琼分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婚后一直无子女,这引起了刘琼母亲的不满,刘琼是独生子,又是出了名的孝子,家庭对他的压力也是不可低估的。离婚的场面也同结婚一样富有浪漫色彩。严斐同刘琼一起请了公司里的一些朋友,当众互换了一封事先准备好的信,里面装着各自签名的离婚协议书。然后大家喝酒、聊天、打扑克,气氛融洽而友好。离婚后,刘琼将那套洋房留给了严斐作为补偿。1946年初,刘琼离开了住处,从严斐的生活里消失了。
多少年后,严斐想起此事,内心还很忧伤。老朋友金焰生前曾对她说过肺腑之言:“刘琼不是花花公子,从骨子里是个重感情的人,你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阿斐你是有责任的。”严斐回忆起和刘琼相处的日子时说:“刘琼是个好人,他谦和、温顺,对事业满腔热情地追求,对朋友坦诚真挚,没有一般男人独断专行的作风,就算离婚也处处替别人着想,从不强加于人,这或许是别的男人做不到的,失去他是我一生的损失。”
人艺生活,“演员这个职业给了我太多幸福和快乐”
回忆在天津人艺工作的日子,严斐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她爽朗地说:“70年舞台生涯,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天津人艺度过的,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仍会选择演员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生命中太多太多的幸福和快乐。”
在天津人艺参演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剧目的演出,严斐对每一个角色都记忆犹新。到剧院后,严斐主演的第一部戏是由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编剧、方沉导演的话剧《龙须沟》,她在剧中扮演穷苦市民王大妈。为了演好角色,严斐一个人跑到
南市区老三不管地段和旧社会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交谈,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弥补自己与角色的差距。一句普通的台词,她也要反复推敲,从中揣摩王大妈的内心思想,语调掌握在什么程度才合适,足见她的认真态度。导演方沉说:“这样的演员真让人放心。”1980年3月,天津人艺为庆祝她舞台生活50年召开了座谈会。黄贻钧、乔奇等三十余位上海的老朋友为她送来了一幅常青翠柏的国画,新凤霞则为她画了一幅枝叶繁茂、果实茁壮的南瓜。吴祖光亲笔题字:“秋光无限好,瓜是老来红。”著名学者李霁野为她题词:“戏剧生涯五十年,人间甘苦赖君尝。韶光莫叹忽飞逝,艺术才华金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