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飞虎,男,1986年生,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于2015年在
多伦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2015-2017年间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担任
博士后研究员。2017年,他回国加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的研究方向包括量子网络、
量子通信、单光子成像等
量子信息科学。他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Nature、Nature
光子学等期刊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他主持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或课题。他还担任npj Quantum Information、New Journal of
物理学、Chinese Optics Letters等期刊的编委。他曾获得
科学探索奖、英国物理协会NJP青年科学家奖、全球华人物理学会杰出论文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等奖项。此外,他还是
大庆实验中学2005届优秀校友。
2019年入选
上海市特聘专家、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在包括《
RMP》1篇、《
自然》2篇、《自然》子刊7篇等国际顶级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基金委重点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担任国际量子密码大会等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和指导委员会成员,《新物理学杂志》等期刊编委。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
2014年,
第一作者文章获“国际量子密码大会”最佳论文奖(QCryptBestPaperAward)。
2016年,实现每像素1个
光子的超低光强单光子成像,文章得到NaturePhotonics等媒体报道。
2020年,以
第一作者在《
RMP》(ReviewofModernPhysics)上发表我国
量子通信领域的首篇邀请综述文章,此论文为量子密码的广泛应用以及标准化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带领团队实现国际最远距离(1.43km)非
视域成像,成果发表在PNAS。
2021年7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飞虎等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合作,利用频率上转换单光子探测技术,实验实现了毫米级非视域三维成像,研究成果于2021年7月2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
学术期刊《
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协会下属网站PhysicsSYNOPSIS栏目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