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岚,女,197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
北京大学,后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
九三学社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胡海岚高三就被提前保送
北京大学生物系。1991年,胡海岚毕业于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北京大学毕业后,胡海岚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
冷泉港实验室学习、工作多年。2008年,胡海岚回到中国,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15年加入
浙江大学后,胡海岚带领团队主攻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2017年12月21日,胡海岚著作的期刊论文《胜利经历重塑丘脑-前额叶皮层神经通路以稳固社会等级》对外发表。随后,她于2019年5月29日对外发表期刊《难治也有治——记快速抗抑郁脑机制研究》。2024年1月30日,胡海岚发明的专利《仿小鼠机器鼠和基于其的钻管测试装置》对外公开。
2012年,胡海岚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9年7月15日,胡海岚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同年11月18日,她获得
何梁何利基金奖2019年度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之“生命科学奖”。2022年,胡海岚成为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亚太地区获奖人。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胡海岚出生于1973年,从学生时代起就是“学霸”,高三就被提前
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1991年,胡海岚毕业于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获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学士。北京大学毕业后,胡海岚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
冷泉港实验室学习、工作多年。
在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时,胡海岚的科研目标开始变得明确——揭开情绪的奥秘,掌控大脑神经环路的“编程”。2002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生物学方向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8年,她前往
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此外,她还于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
弗吉尼亚大学Julius Zhu博士的实验室工作。
回国发展
2008年,胡海岚回到中国,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19年7月15日,胡海岚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同年11月18日,她获得
何梁何利基金奖2019年度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之“生命科学奖”。2015年加入
浙江大学后,胡海岚带领团队主攻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社会竞争的神经基础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2017年12月21日,胡海岚著作的期刊论文《胜利经历重塑丘脑-前额叶皮层神经通路以稳固社会等级》对外发表。随后,她发明的专利《T型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对抑郁症的调节和用途》于2018年11月23日公开。
2019年,胡海岚入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同年5月29日,胡海岚对外发表期刊《难治也有治——记快速抗抑郁脑机制研究》。2021年4月1日,她在期刊论文《情感与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讲述了人类对大脑机制的研究首先在对外在的感知系统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继而在学习与记忆的脑机制上获得了突破,已经迈进到精神领域。8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胡海岚位列其中。2022年1月3日,胡海岚担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院长。同年12月,她入选
九三学社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2024年1月30日,胡海岚发明的专利《仿小鼠机器鼠和基于其的钻管测试装置》对外公开,该专利提供了一种仿小鼠机器鼠,其包括仿真外壳、内部机身和运动模块,所述仿真外壳的体型和尺寸与小鼠相同,使得所述仿小鼠机器鼠在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知觉模态上逼近真实小鼠,所述内部机身安置在仿真外壳内,所述运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仿小鼠机器鼠。
个人生活
胡海岚的父亲是歌山西宅人、母亲是画水黄田人。
主要作品
期刊论文
以上信息截至2024年5月14日,来源参考
专利
研究方向
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 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社会竞争的神经环路机制。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胡海岚主持
中国科学院“
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并作为骨干参加了科技部973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的研究工作。此外,她还致力于研究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基础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在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
胡海岚团队首次揭示了导致抑郁的大脑机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
学术成就
胡海岚专注于脑的高级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发现了社会竞争中“胜利者效应”的脑机制,揭示了后天的经历经验可以通过重塑神经环路来改变先天的弱势;从分子、细胞和系统等多层面对抑郁症这一重大疾病的成因提出了新的阐释,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新思路。
人才培养
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胡海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热心参与“教授有约”等公益讲座,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速成长。截至2022年3月,胡海岚已培养9名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共获国家级最高奖学金16人次,其中6位已在
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和
浙江大学获得教职,4位获得国家优青等人才奖项。
胡海岚已培养博士的学位论文
研究成果
在情绪、抑郁症的分子机制、社会竞争的神经调控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建立实验室后近十年来以独立通讯作者在该方向发表3篇《科学》、2篇《
自然》等论文。
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
她们在同一个动物脑中利用神经元活性标记分子c-fos同时标记两种不同的情绪环路,比如由吗啡注射所激活的快感与足部电击所活化的负面情绪的神经环路。利用这一双标记技术她们在大脑的不同脑区观察到多种独特的表征形式,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使在单细胞层面和全脑范围同时考察两种不同刺激在同一动物脑中的编码模式成为可能。
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
她们的课题关注和负面情绪密切相关的大脑核团-缰核。通过高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她们已系统筛选出在抑郁动物的缰核中有异常表达的基因。在此基础上,她们将结合药理学,脑区定点的基因操作进行在体研究,验证候选基因在抑郁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竞争的神经环路机制
她们前期的工作表明在大脑内侧前额叶皮层增强神经元的活性可以增加动物的社会竞争;反之,降低该脑区神经元活性会导致竞争行为的减少。这些证据强烈提示了该脑区所调控的性格特质对于社会竞争和社会地位决定具有重要作用。她们正在利用光遗传学来近一步解析内侧前额叶皮层上下游参与社会地位调控的神经环路。
最新研究
阐明抑郁症新机制
浙江大学胡海岚研究团队发现了大脑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全新的交互方式及其在调节抑郁症中的作用,提出基于大脑“反奖赏中心”的抑郁症新机制,为抗抑郁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研究人员首先发现外侧缰核星形胶质细胞中的Kir4.1以包绕神经元胞体的方式表达,并调控神经元的膜电位和放电模式,进而调控抑郁表型。外侧缰核星形胶质细胞中Kir4.1的功能增强或下调,双向调控神经元簇状放电和抑郁表型。此后,相关实验进一步阐明了快速抗抑郁药物氯胺通过阻断外侧缰核中NMDAR和T-VSCC依赖的簇状放电,进而释放对下游单胺类奖赏脑区的过度抑制,最终产生快速抗抑郁效果。研究阐明了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全新脑机制,发现了多个全新的药物靶点,为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胡海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为中国科研在国际上发声,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东阳妇联评)
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
神经科学前沿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IBRO-Kemali国际奖评奖委员会 评)
胡海岚团队的两篇研究长文发表在2018年2月同一期《
自然》杂志上,引起学术界轰动。《自然》中国区科学总监印格致评价说:能够在同一期杂志上连发两篇长文的研究非常少见。这项研究具有非常广泛的意义,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