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伯毅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
涂伯毅,四川省云阳县人,中国共产党员,1949年入伍,是首批入朝参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战士,一级伤残军人。
1931年12月3日,涂伯毅出生于四川省云阳县双江镇稻场村(今重庆市云阳县双江街道稻场社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从军校毕业的他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一二六师政治部工作队工作,1950年10月19日,涂伯毅奉命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1951年2月14日,涂伯毅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二、三次战役,时值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的坚守防御阶段,涂伯毅等志愿军必须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坚守汉江一线。美国飞机向志愿军投下凝固汽油弹,导致涂伯毅全身大面积被汽油弹烧伤、面部被毁、双手致残。1951年3月份,涂伯毅转送回到祖国医治。1956年,年仅25岁的涂伯毅因一级伤残转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休养。在战友的鼓舞和工作人员的开导下,涂伯毅重拾生活的勇气,1958年,涂伯毅随四川省伤残军人演出队赴北京演出,受到了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60多年来,涂伯毅坚持到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们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2019年7月,涂伯毅获评“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20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以涂伯毅为代表的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缅怀志愿军抗美援朝的丰功伟绩,肯定伤残军人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精神。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1年12月3日,涂伯毅出生于四川省云阳县双江镇稻场村。解放初期,涂伯毅从四川云阳中学(现属重庆)毕业后,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军政干部学校。
军队生活
1950年元旦,涂伯毅在和家人简短告别后,他仅带着几身换洗衣服,便前往部队,正式入伍。他被分配到四十二军一二六师政治部工作,最初涂伯毅主要是学习射击、投弹,后来又增加了夜间生活、夜间作战的课程。起初,涂伯毅不明白部队内为什么经常搞紧急集合,后来到朝鲜打仗他才明白了训练的意义。练兵两个月后,涂伯毅所在的部队坐上从重庆出发的轮船,经湖北宜昌到达孝感,在孝感乘火车七个昼夜后,抵达了东北。在唐山军政干校学习了不到半年时间,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涂伯毅等人奉命提前毕业,前往抗美援朝前线,成为首批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参加战争
1950年10月19日,涂伯毅所在的部队便开始入朝鲜。他们从鸭绿江边集安城,走浮桥进入朝鲜。为躲避敌机轰炸,他们白天隐蔽,夜晚行军过江,经过此前的夜间训练,各个部队都鸦雀无声,几万人顺利通过浮桥,到达了目的地。同年10月25日,中国才宣布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消息,涂伯毅等志愿军都负重行走,枪弹、粮袋,小挎包洗漱用具都背在身上。行军路上,怕暴露目标,涂伯毅等志愿军几乎不敢生火烧饭,大多数时候只吃干粮。
涂伯毅在兵站工作期间曾被派去打扫战场,他亲手掩埋了两位战友,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把他身上的武器去了,脱下军帽,三鞠躬后,简单挖坑为其埋葬。那一刻,涂伯毅心里很难过,想到可能哪天自己也会这样,他开始明白战争的残酷。
1950年底,入朝作战不久的志愿军刚在黄草岭以少胜多击溃敌军,涂伯毅等志愿军紧接着又开始了下一场战役。战役开始前,部队上提前把吃的喝的发好,战友们加了餐。三八线溃退、汉城已乱的消息传来,涂伯毅等志愿军得知敌人都撤到汉江以南去了,后方解放军同志做好准备越过三八线。1951年春节前的除夕,涂伯毅所在部队便开始了新的战役,打了一场阻击战。1951年农历大年初九,涂伯毅和另外两名战友组成了126师第五战斗小组,三人潜伏在汉江北岸一个小山村的山坡上,小地名叫做文福里(音)。当天下午,美国军队的飞机飞得很低,并且一直没有转移目标,就在他们所在地的上空盘旋。突然,敌机向下投掷数枚凝固汽油弹,涂伯毅被严重烧伤。汽油弹在身边爆炸时,涂伯毅立刻做好准备,用手指、脚趾抠在地面上,减少冲击波对内脏的伤害。夜幕降临,涂伯毅才被战友找到,担架队的医务人员将他脸上、手上烧伤的皮肤修剪包扎后,才将他转移下山。1951年3月,涂伯毅被送回中国。
疗养经历
1951年3月回国后,战友和医务人员都不让全身大面积烧伤、面部被毁、双手致残的涂伯毅照镜子,涂伯毅只知道自己被烧伤,但并不知道伤势究竟如何。直到一次,涂伯毅在一处水塘中,通过倒影看到自己被烧伤的脸,不由得失声痛哭。那时,他年仅20岁。在东北地区浙江省等多家知名医院辗转治疗,并经历了大大小小8次修复、整形手术后,他的伤情才得到了一些好转,每次手术最短的2个小时,最长的将近4小时。
1954年,涂伯毅回到四川省,1956年,涂伯毅住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刚开始,年仅25岁的他很难面对自己的样貌,十分悲观。为了避免和人接触,避免到公共场所,他主动承担了休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后来,在休养院领导和战友们的开导下,他反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书籍,以书中人物保尔·柯察金、吴云铎等为榜样,获得启迪,汲取力量,他开始积极面对人生。
战后生活
为了丰富伤残军人的业余生活,休养院成立了伤残军人业余演出队。涂伯毅借此机会不仅学会了电工,时常帮休养院和周边居民修理家电,还自学了舞蹈表演、合唱指挥、打击乐器等。1958年,因表现突出,涂伯毅随四川省伤残军人演出队赴北京演出。同年6月1号,在北京政协礼堂向朱德、周恩来、陈毅等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上台与演出队成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称赞他们不仅是人民的战士,还是人民的艺术家。周总理和涂伯毅亲切地握手,并慰问了他的身体情况、叮嘱他保重身体。
在休养院的生活中,涂伯毅发现伤残军人中容易产生两种极端的思想情绪,一种是因为战争落得个残疾长期休养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另一种是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受过嘉奖,居功自傲的情绪。面对这些情况,涂伯毅主动与其他伤残军人休养员进行思想沟通,引导身边的战友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得荣誉
2019年7月,涂伯毅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21年7月,涂伯毅被授予“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2021年9月,涂伯毅入选2021年度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候选对象名单。
2021年11月,涂伯毅入选第九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名单。
人物影响
涂伯毅年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二、三次战役,受伤转回中国后,他加入了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革命传统教育组,截至2020年,69年以来,涂伯毅积极参与到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事业中,义务到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做报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伤残军人的精神。涂伯毅到各中小学校为师生们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做报告近万场,听众达百万人次,足迹遍及成都市内外,行程达几十万公里。涂伯毅说:“虽然我的双手卷曲了,面容变丑了,但是,我的革命意志没有卷曲,我的灵魂没有变丑! 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我就要努力去做,争取做好!”
正如涂伯毅在一首诗中所写,“社会主义大厦固然需要钢材,我们却愿做颗小小的螺丝钉”,在涂伯毅的带动和引导下,不少伤残军人休养员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休养和学习中,大家爱院如家、乐观向上、争做好事、助人为乐,先后涌现出不少先进和模范。
假肢厂一名老工人在听了涂伯毅的报告后深受感动,特地拎着礼品找到他,请求他帮忙开导自己高考落榜后悲观厌世、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女儿。涂伯毅坚决不收老工人的礼品,二话没说就赶到老工人家,同姑娘谈心。结合自己当年负伤的心路历程,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挫折,又该用什么样的信念面对人生。不久,涂伯毅又把老工人的女儿接到休养院,陪她参观荣誉馆,让她同院内的休养员交朋友。在涂伯毅的现身说法下,这名残疾女孩逐渐变得开朗乐观起来。
人物评价
首次见到涂老,是在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的荣军博物馆。当时,他穿着一身军装,站得笔直,正为前来参观的一个社会团体作报告。他言语铿锵有力,偶尔还会有一些肢体动作,丝毫看不出是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末了,涂老还为大家表演了一首诗朗诵《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胥冰洁.新华社记者《新华社》
休养院的工作人员都说:“涂伯毅是个阳光老人,他对人总是特别热心,对生活总是充满了希望。”如今,已88岁高龄的涂伯毅,仍然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宝刀未老”的他说,他现在的使命,是要把爱国主义传授给新一代的青少年们。——胡琳.《中国退役军人》杂志
作为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老战士宣讲团成员,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长期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义务做国防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近万场,为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了突出贡献。——陈婷.川观新闻记者《川观新闻》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军队生活
参加战争
疗养经历
战后生活
所得荣誉
人物影响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