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知
明朝内阁首辅
张四知(?~1646),字贻白,号岩叟,山东兖州府沂州费县(今临沂市费县)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简讨。崇祯时官至礼部右侍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廷推阁臣,位列其中,给事中李淳力陈其贪污状,四知力辩,薛国观亦力援之,明年五月遂入阁。在位四年,碌碌无为,劾之,帝不应。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六月致仕。明亡降清,授济宁市御史。顺冶三年(公元1646年),劾死。
人物生平
崇祯年间,历官礼部右侍郎。其人因曾患恶化溃疡,相貌十分丑陋。十一年(公元1638年)六月,朝廷推举阁臣忽然提到他。给事中张淳传弹劾他任祭酒时贪污的情况,四知怒,在皇帝面前极力辨别,说自己孤立,当廷臣所嫉妒。皇帝心里很感动,薛国观也帮助他。第二年五月与姚明恭魏照乘都拜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此成为费县有史以来官职最高人物,人称“张阁老”。把持朝政四年,为给事中马嘉植御史郑昆贞、曹溶等所劾,帝皆不纳,十五年(公元1642年)六月始致仕。后降于清,授济宁市道御史。顺冶三年(公元1646年),张四知为清王朝服务三年,就被弹劾砍头。
轶事典故
与弟不和
为拆旧盖新事宜,张四知兄弟俩产生了分歧。张四知将其弟灌醉,骗得亲弟财产,后手拿其弟张四维醉中按了手印的卖房契,说是遵旨。无奈之中,张四维负气出走。
教子无方
张四知长期在京为官,疏于家教,其子不务正业,于万历年间被一姚姓县官捕杀,
祸乱乡里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张四知因费县城遭劫事,嘱科臣张缙彦题参费县知县李培元、典史王璞、训导孙振,练总沂州百户胡靖等以及无干百姓,致使前列人等被监禁一年多,所活命者无几。可想喝费县水长大的费县人,如此对待他的父母官以及同乡父老,如果当时谁遇到这样的待遇,命都不保还能歌颂他吗?当时一个孙姓生员骂张四知,用费县话讲是说“大闺女生的”。
恶有恶报
张四知晚景凄惨,死后由徒弟门人葬石沟村南岭,建国后土地整改,平其坟墓。张四知去世后,偌大财产,不知所终,方城县一个小商贩,冒张四维之名,将老林林地变卖,现阁老府为仅存遗址。张四知的家产。据明朝降将夏成德统计“原任先朝辅臣张四知遗下在沂城房产二所,大小草瓦房七十九间,庄四处,大小牛六只,地亩未经丈量。”
亲属成员
兄弟
张四维
个人作品
费县城西南许家崖有玉环山仙人洞,张四知曾在洞里避暑,题有一诗,至今脍炙人口:
四面青山一线天
古洞深藏峭壁间。
远隔咸阳市三千里,
避秦何必进桃源?
人物评价
貌寝甚,尝患恶疡……三人者(张四知、姚明恭魏照乘),皆庸劣充位而已。(《明史》评)
四知貌独寝,才识卑下,游处常与其类,俱不敢近方正士也。常患恶疡,掌指间尽白瘢,凡讲习诸差,咸不敢与,自安庸劣,数退处,交游恒寡,时局人以为异己,因其地步渐近,疏论之而无可言者,言为祭酒,日私卖国学仓米若干,其实南雍仓粮大司成司其出入,例不稽核,故无左验。四知愤甚,遂于上前极力辨,言为廷臣所嫉如此。上意颇动,韩城市薛国观)因汲引之,遂得大拜。歇后郑五,岂足专美于前哉?可慨也!(《崇祯阁臣行略》评)
复粹、四知、炤乘,在位无所发明,国亡又欠一死,易曰:“覆餗”,诗称“彼相”,殆不能无贻讥云。(《南明史》评)
参考资料
《明史》.ChineseTextProject.2024-09-02
《崇祯内阁行略》.ChineseTextProject.2024-09-0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轶事典故
与弟不和
教子无方
祸乱乡里
恶有恶报
亲属成员
个人作品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