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博妮
西方汉学界知名的现当代中国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杜博妮(Bonnie S. McDougall),女,爱丁堡大学荣休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她在西方汉学界以现当代中国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的身份著称。
人物经历
杜博妮,1941年出生于悉尼市,父亲是澳共领导人之一。1958年,她作为共青团员首次来到中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65-1970年间,她在悉尼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硕士阶段荣获大学勋章。她的学术生涯始于悉尼大学,后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哈佛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汉学研究重镇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90年,杜博妮成为爱丁堡大学的首位中文教授,并于2005年荣休。2010-2013年,她在母校悉尼大学担任访问教授。杜博妮的学术和翻译生涯中,她长期在中国大陆生活和工作,与中国文坛和学界互动密切。杜博妮的汉学研究和翻译成就为她赢得了广泛赞誉。与其他汉学家相比,其学术轨迹和翻译人生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一,杜博妮是少数曾长期在中国大陆生活和工作的西方汉学家之一,与中国文坛和学界互动密切。上世纪80年代,她曾在外文出版社(1980-1983)和外交学院(1984-1986)工作多年。在此工作期间,杜博妮为自己研究和翻译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新时代诗歌和文化大革命后的文学作品)积累了很多资料、经验和人脉。因为身处其中,她对中国文化的最新动态感触十分精准,她的论文《突破:1976-1986年间的中国文学与艺术》(Mcdougall, 1986/2003)就是对当时文学动向和趋势的最好总结。此外,杜博妮与很多中国作家、诗人和导演保持着良好的、“互惠式”工作或朋友关系,也为其翻译工作提供许多便利。
二,杜博妮将汉学研究与文学翻译整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彼此发明。杜博妮著译作等身,已出版13部专著和译著(另有2部待出),发表近50篇重要论文、48篇文学评论、50余篇各类译文,还有30余篇研究笔记、报告或百科全书条目面世 。可以说,杜博妮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西方汉学界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和译介的潮流。
纵观其学术和翻译人生,《梦中之路:何其芳诗歌散文选》(1976)是杜博妮汉学研究与翻译实践完美结合的早期代表,被誉为“选择明智、翻译上乘”之作。(Duke, 1984: 184)1980年,杜博妮翻译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由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她的翻译活动进入高潮。在已经有几个译本发表的情况下,杜博妮仍然坚持推出自己的新译,这与她汉学研究的目的密切相关。她认为翻译必须是历史的真实性再现,原文的初版比修改版更重要。因为前几个英译本所依据的文本并不是初版,所以为更好地解读毛主席的文学理论,她决定依据最初版本重译。杜氏的翻译不仅是第一个全译本,而且十分忠实于原文,“甚至达到句子长度都与原文严格一致的程度,但是又不像官方译文那样充斥着难懂的术语与行话。”(Chang, 2002: 87)此外,她翻译的鲁迅与许广平的《两地书》也为其专著《情书与当代中国隐私:鲁迅与许广平的亲密生活》(2002)和与韩安德(Anders Hansson)合编的《中国人的隐私观念》(2002)打下良好基础。她的其它重要著作,如与雷金庆(Kam Louie)合著的《20世纪的中国文学》(1997)以及论文集《虚构的作者与想象的读者:二十世纪的当代中国文学》(2003)等,无不与其翻译活动密不可分。可以说,杜博妮的汉学研究与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三,杜博妮是西方汉学家翻译家当中,第一个系统提出汉英文学翻译理论的人。她不仅在文学批评理论方面学贯中西,在文学翻译实践上经验丰富,而且在翻译理论总结方面的颇有建树,是少有的“既有译,又有论”的汉学家文学翻译家。她的翻译思想集中体其新著Translation Zones in Modern China: Authoritarian Command Versus Gift Exchange 之中。她创造性地提出翻译的两种模式:一是“正式翻译”所体现的“威权命令”模式,如外文出版社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即是如此。二是“非正式翻译”所体现的“礼物交换”模式,如不受体制管束的译者与作者之间的合作即是如此。杜博妮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与文化的交锋地带,充满了艰辛和喜悦,成功和失败,也充斥着权力关系的运作。她高度重视个体译者的地位和能动性,为译者地位的提高助威呐喊。杜氏其它的翻译论述散见于《澳大利亚中国问题研究》(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inese Affairs)、《中国翻译》和《易言之》(In Other Words: The Journal for Literary Translators)等期刊。
四,杜博妮翻译教学方面的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杜氏一生“重器不轻道,重道亦重教”。她认为:“中国如果希望扩大自己的世界读者群,就应该多培养文学翻译家。”(李舫:2010)杜博妮曾在世界多所知名大学担任汉语、中国文学和翻译教授,培养了大批汉英文学翻译人才。早在外交学院工作期间,她就开始讲授汉英文学翻译。1990年就任爱丁堡大学首任汉学教授之后,她在该校开设中国文学和汉英翻译课程。2005年,她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教授(2006-2008),并担任该校翻译研究中心的代理主任(2006-2007)。后来又在香港城市大学(2009-2010)讲授“文学翻译”和“跨文化研究”等课程。此外还曾应邀在奥克兰大学悉尼大学奥塔哥大学芝加哥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理工大学等多所著名学府以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外”论坛、“中英文学翻译培训班”所作题材广泛的学术讲座和培训,为培养汉英文学翻译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她对文学翻译人才培训模式的理论思考,(McDougall, 2009: 50-52)对我们的翻译教学也很多启示。
所获荣誉
2019年8月,杜博妮荣获第十三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