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联青,女,197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2009年),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聘专家,
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2014年被聘为新疆“特聘教授”。
承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节水灌溉条件下
玛纳斯河流域绿州化盐漠化响应机理研究”(2012-2016)(项目号:U1203282)
主持水利部公益项目“极端洪旱事件对
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201001057)(2010-2013);
主持
湖南省水利厅科技创新项目“洞庭湖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2012-2013)
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城市水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长期从事流域环境水文、流域水文模拟、水环境模拟、水资源规划方向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性研究工作。近五年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专题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环境保护科技攻关项目2项,主持及参加省市级相关科研课题研究20余项。主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参数外延的样本监测方法及分布式面源模型应用研究”(批准号50609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水文敏感区识别的磷分布模拟及危险源区定位研究”(批准号50979027),专题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2项“
太湖流域
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批准号50239030)、“气候变化下黄河源区区域水循环模型与不确定性研究”(批准号40830639);主持水利部公益项目“极端洪旱事件对
洞庭湖水安全影响机制研究”(201001057)、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项目“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过程及水文极端事件的影响”、水利部公益项目“塔河流域干旱预警及水资源应急调配关键技术”、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渠道沿线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研究;主持中央高校业务专向经费项目“人类活动对洞庭湖区演变趋势影响机制研究”、主持
山东省环保科技攻关项目“流域面源污染形成机制与控制措施研究”“三峡工程运行后
城陵矶附近超额洪量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影响”“市区水循环体系工程优化调度与水环境质量改善研究”“
张家港市三干河南延工程对塘桥片区水环境影响模拟研究”等。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40余篇,SCI/EI检索20余篇,论文被引用30余次。获省、市级科研及论文奖励11项,发明专利申请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
薛联青教授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2006年获得
爱尔兰政府奖学金资助在
爱尔兰国立大学访学;2008年入选
河海大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才类培育支持;2008年荣获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9年3月入选河海大学首批“新世纪科技创新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她还指导培养了2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