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2000年在广州创立的公办学校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广州教育学院等院校中文系、历史系和新闻系组成。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有着60余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本学院下设中文系、秘书系、历史系等三个系,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还设有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本科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2100多人。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9人,博士及博士后4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州市优秀教师、优秀专家、先进工作者16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人,广东省"十百千"人才工程培养人才4人,广州市"121"人才第三梯队成员1人,广州大学教学名师1人。
刘晓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文学博士,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文学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东省与广州市中国语言文学一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3篇,并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文献》、《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2002、2008),另主持教育部项目4项,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鉴定为“优秀成果”。科研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哈迎飞文学博士,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商务印书馆、人民文学、上海三联等出版社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儒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半是儒家半释家:周作人思想研究》、《“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2等奖1项,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3等奖3项,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第三届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2014年入选广州市“121”人才第三梯队成员。
吴晟文学博士,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兼任广东省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国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原地区古代戏曲史、中国诗学和文艺理论。出版专著6部;主编著作1部;参与编著8部;出版教材1部。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学术成果获省市优秀成果奖多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部省级项目5项。
周文萍博士,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从事影视、文学的教学研究,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大学生协同创新委员会指导委员,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出版专著1部,参编2部,发表影视及文学类论文30余篇。现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专著《好莱坞:经典的奥秘》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四届“学会奖”著作类三等奖
冷东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史负责人,专门史方向带头人。香 港大学博士,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马来西亚黄雅烈博士高等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广州地方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地方志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古代史、岭南文化、广东华侨 史、广州十三行研究等领域教学与科研。主持完成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一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一项,现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一 项及多项广州市课题,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
王凤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兼职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副秘书,广州市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戏剧研究和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教学工作也是围绕以上领域。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编著2部,参著2部。在《戏剧》、《戏剧艺术》、《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独立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教学项目3项,以及其他各级项目共12项。获奖多项: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培养对象,第三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2011年在西澳大利亚大学培训,2013-201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访学。
人才培养
开设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历史学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及其教师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与影视学、创作与出版编辑、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本科专业方向。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戏剧理论与艺术、影视理论与编导以及专门史、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等研究方向。同时,学院还设有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汉语国际教育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汉语言文学培养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胜任中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开展工作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语言应用策划设计及指导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进行图书、报刊编辑及市场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具有网络语言服务能力,同时具有语言教育及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培养具有戏剧影视文学方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在剧院(团)、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编辑、影视编导和理论研究工作,系统完成戏剧影视文献搜集整理工作,以及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宣传工作文字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汉语言文学(创作与出版编辑)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专业扎实的知识基础,广阔的专业事业和敏锐的社会触觉,较强的文学创作能力和编辑出版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熟悉语言学及世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具备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育培训,或国家政府机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以及外资、合资企业从事管理和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秘书学 培养具有文学、社会学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办公室管理、文书撰拟与处理、辅助领导管理和决策、沟通协调与综合处理等专业技能,能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与外资企业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秘书与行政助理。
历史学 具有历史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历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系统掌握和熟练运用各种文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能够在各级文化、艺术、教育、文博、旅游部门从事文化资源的管理、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教学科研成绩
学院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语言文学为广东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广州市一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为广州市名牌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团队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团队。还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和市级精品课程2门以及有省市级重点课程多门。
学院科研教研实力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家级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文艺研究》《中国语文》和《历史研究》等权威刊物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近100部,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五个一工程奖"及广州市文艺奖达20多项,获省、市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重视对外的交流与合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德国意大利荷兰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向广州大学与帕多瓦大学联和举办的孔子学院派出了首任中方院长。
研究机构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学思想研究中心(原名"俗文化研究中心")
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
学院目标
学院将继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快加大学科建设发展的脚步,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学院将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点。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师资力量
人才培养
教学科研成绩
研究机构
学院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