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高望(1730~1798),浙江仁和人,字希吕,号豫堂,
谥号文恪。
乾隆十九年,考授
中书,而后得中一甲二名
进士,授
翰林院编修。官至都察院左
都御史。
乾隆十九年,考授中书。而后得中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爱新觉罗·弘历召见胡高望等被引见的人员时,给胡高望的批示:明白。认为他是头脑清楚的。
乾隆三十七年,会试同考官。次年,授
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三十九年,胡高望提督湖北学院。乾隆四十年,胡高望授詹事府詹事、
内阁学士兼
礼部侍郎。
乾隆五十四年,胡高望提督
江苏省学政。乾隆五十五年,授兵部右侍郎。乾隆六十年,调胡高望充任吏部右侍郎。
爱新觉罗·颙琰元年,胡高望充
经筵讲官,上书房行走。转任吏部左侍郎。嘉庆二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卒于清嘉庆三年(1798),享年68岁。嘉庆六年,奉旨将胡高望入祀乡贤祠。
据传,胡高望爱惜人才,视如性命。曾有阳湖人李兆洛,幼年聪颖,成童,
应县试。县令见他年龄最小,却最先交卷;怀疑而把他叫来诘问,不料他对答如流。县令故意不让他参加复试。当时,胡高望闻知,立即手书一副
对联相赠:“他日定成名
进士,乃翁真有好儿郎。”后来应试时,适逢胡高望
学政,非但将李兆洛试卷取为第一,而且将其两场考试的试卷刻版印发给在学的
生员人手一册,对他们说:“回去好好读熟,不要小看李兆洛新进,我主持科举考试走遍半个天下,还没见到像李兆洛这样有才的人。”
在照相术没有普遍流行之前,从前的考试还循例要填面貌册。填面貌册就不能跟照相一样准确。什么面黑、面白,哪里有什么标准?也不过虚应故事罢了,因此常发生笑话。有一则就发生在胡高望身上。胡高望在
江苏省任考官,他对考生的面貌非常认真,怕有冒名顶替的。有个
常熟市生员叫沈廷辉,他填有“微须”字样。后来听说胡先生一向训“微”为“无”的,这是按照“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矣”,朱注:微,无也。沈生一想,只有入场头一天,把那
胡须剃掉。哪知有个学书和沈相识,早在册上改“微”为“有”了。
唱名时,胡高望见了沈廷辉,说:“这又是个假冒的!册上有须,何以无须?”可怜的沈廷辉就这样被斥了。接着又有一生,为着“微须”二字跟胡辩论起来。胡骂他连“微,无也”都不懂,但那考生反问胡:“
孔子微服过宋,是不是脱得精光的呢?”弄得胡无词可答,只得让他照考。这位胡高望先生咬文嚼字,固属可厌,然而面貌册的办法,究竟不妥。早些年
摄影的技巧不甚精工,达到用照相的办法,还曾发现过许多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