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邓子均到干鲜店从学徒做起;1904年,邓子均开始自己的小本生意;1908年,邓子均与人合办土酒作坊;1911年,邓子均又与人合资买下酿酒作坊;并更名为“利川永”酒厂,生产
大曲酒。“利川永”开办后,邓子均从名
小锅酒师那里学到烤酒技术,曲酒质量显著提高,畅销于
夹江县、
洪雅县、
犍为县、嘉定、
雅安市一带;1915年,邓子均生产的大曲酒荣获本届“
巴拿马共和国博览会金奖”;1929年,邓子均试验研究出“
五粮液酒”配方;1932年,注册"五粮液"商标;1944年,邓子均为避日机轰炸,“五粮液”停产;1949年,因“五粮液”税率过高,不能盈利,“五粮液”继续停产;1954年,邓子均贡献出“五粮液”的酿造配方,并应聘出任宜宾专卖公司技术指导。1956年,在邓子均的指导下,“五粮液”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
百年来,五粮液所有的宣传,都有关于邓子均的记述。为纪念邓子均,五粮液人在“酒文化博览馆”专门修建了有功于五粮液的人物
塑像和
浮雕纪念碑,邓子均被排在第一位。在他的雕像下镌刻着“
五粮液酒的传人”6个大字。
“利川永”开办后,邓子均即四处雇请技术工人,妥善安置,用其所长。他对宜宾各酒作坊酿造总技师赵铭盛十分敬重,关心备至。赵铭盛深受感动,将自己所积累的
小锅酒技术传授给邓,并嘱其儿子(当时宜宾十家
大曲酒作坊的总主烤师)赵范先:“以后要多照顾‘利川永’。”在名烤酒师的指导下,邓子均边学边干,不断改进烤酒技术,曲酒质量显著提高,畅销于
夹江县、
洪雅县、
犍为县、
嘉定区、
雅安市一带。
邓子均初获成功之后,信心更足,当知晓
宜宾酒作坊曾生产
杂粮酒一事,便立即着手试验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
荞子、栗米、黄豆、绿豆、胡豆等九种粮食,生产“杂粮酒”。试产时,他常常把杂粮酒带到茶馆、酒楼请人品尝,根据人们的意见,进行改进。经过摸索,于民国14年(1925)去掉了含
油质的黄豆和含碱性的胡豆,使“杂粮酒”达到了同其他曲酒相似的质量。民国18年,邓子均在宜宾盐业运销商会主席姜柏年的资助下继续试验,确定优选高粱、玉米、大米、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造“
杂粮酒”。经多次试验,成为香味醇厚的“上乘佳酿”。民国21年,邓子均将“杂粮酒”更名后的“
五粮液酒”,正式申请注册,精心制作酒瓶和设计商标。
民国33年,邓为避日机轰炸,乃将“利川永”作坊转佃与同业钟焕然经营,举家迁回南溪。“利永川”号“五粮液”的生产,亦即中断。1949年,邓子均虽收回“利川永”因“五粮液”税率过高,加以货币几经贬值,卖出的成品,买不回原料,此酒仍未再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宜宾专卖公司国营酒厂成立时就着手恢复“五粮液”生产,终因工人对酿制过程不能完全掌握而受挫。1954年,经中共宜宾地委、市委统战部领导同志三番五次登门拜访邓子均,邓子均终于献出了“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的酿造配方,并应聘出任宜宾专卖公司技术指导。他提出“先存母糟已坏,必须重新培育,方可保证酒质恢复原状”的建议,酒厂立即采纳。“
五粮液酒”迅速恢复生产,产量越来越大。同时,邓对如何随季节、气候变化增减粮食
曲药方面及时加以指导,使质量不断提高。再经酿酒工人不断优化,“五粮液”的色、香、味更进一筹,尤以余香四溢,回味悠长为人称道,1956年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邓子均创制的“五粮液”,逐渐盛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