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山
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的景点
戚家山又名七盘山、七家山,位于甬江南岸沙蟹岭西南角,与金鸡山毗连,历来为军事要地。相传明朝戚继光等抗倭将领曾扎营于此。
戚家山海拔69米,后人为缅怀戚继光抗倭功绩,改名为戚家山。在戚家山,戚继光研究总结与倭寇作战经验,创造出闻名于世的“鸳鸯阵法”,把倭寇彻底赶下大海。
戚家山原是杂草丛生之地,但地势极为险要,前有金鸡山作屏障,后有广阔平原山丘,从侧面可窥视山海形势,既隐蔽,又安全;当战争发生时,能快速地进行伏击,及时调集士兵,是一处得天独厚、藏龙卧虎之宝地。
地理位置
戚家山在北仑区境内,属戚家山街道管辖。地处小港开发区,位于江南东路与东海路交汇处。营垒
戚家山营垒位于小港戚家山街道镇戚家山顶。明朝戚继光等抗倭将领曾扎营于此。清光绪七年(1881年),总镇杨春和建营垒。平面呈椭圆形,周长1080米,内部土地平整,规模宏大,可容兵3000余人,是二线清兵大本营。中间营房已荡然无存,但在营垒中部可分辩出营房的痕迹。四周墙体除西南段毁坏严重外,其余部分仍保留着基本轮廓。现存墙体残长约600米,厚1米,宽1 3.5米不等,全部用大小块石垒成,局部用三合土加固。
戚继光雕像
戚继光雕像坐落于戚家山营垒内,由雕像和基座两部分组成。基座呈正方体,长宽高各3米,雕像主体高7米,面朝东北方。身披盔甲的戚继光神情庄重肃穆,忧国忧民之情凝于眉间。该雕像是闻名世界的青田石雕作品之一,主要创作者林耀光是我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戚继光是明代爱国名将。他25岁就被派往山东省担负海上防倭重任,后又调到浙江省,镇守宁波市等地。在戚家山这片土地上,戚继光研究总结与倭寇的作战经验,并结合江南水乡特点,创造出闻名于世的“鸳鸯阵法”,把倭寇彻底赶下了大海。
抗日纪念碑
镇海县(现宁波市镇海区北仑区)是宁波的外港,历来为军事要地。中国抗日战争前,在招宝山、笠山、钳口门,筑有要塞炮台,为我国国防前哨。
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发动全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时我国抗战所需的大量武器弹药、汽车、机械、汽油、药品等抗战物资,很多购自国外,经由海运输入。1938年冬,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大多沦陷,宁波港成为我国对外联络的主要港口。当时上海市租界还是英、法势力控制,抗战物资利用外轮,从上海源源不断地运至镇海口,再用小轮船木船转驳至宁波市,然后用汽车运至金华市、屯溪等处进入内地。内地的茶、丝、油桐、猪鬃等货物,也从这条路线运输出口,以换取外汇。1940年前后,航行上海—镇海的轮船达30艘左右,宁波开设有贸易、运输等商号100余家,宁波港吞吐量日均万吨左右,最高日达3万吨以上。上海—镇海—宁波,成为当时我国对外重要运输联络路线。为切断这一路线,镇海被日军列为主要进攻目标。
小港戚家山因戚继光抗倭时在此修过城寨而得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中国抗日战争前经受过抗倭、抗英、抗法战争的洗礼。如果敌人占领了它,就可以威胁甬江两岸,长驱直入;如果我军守住了它,则既可拒敌不前,又可作为反击日军的主要阵地,把日军赶下海去。因此当年敌我双方就以戚家山为中心,展开争夺战。
参考资料
戚家山街道特色文化镇海口海防遗址(北仑部分).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政府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4-04-02
宁波晚报•数字报刊平台.中国宁波网.2024-04-02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戚继光雕像
抗日纪念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