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英文:Waterloo Bridge)是由
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MGM)出品,由梅尔文·勒罗伊(Mervyn LeRoy)执导,由
费雯·丽(Vivien Leigh)、
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等人主演的爱情电影。该片根据
普利策奖得主罗伯特·舍伍德(Robert E. Sherwood)同名舞台剧改编,并于1940年5月17日在美国首映,全球票房总计246.7万美元。
影片穿插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借由
英国军官罗伊·克罗宁的回忆,讲述了罗伊与芭蕾舞演员玛拉在战争时期几经波折,相爱终不成眷属的爱情悲剧。该片于1941年获得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和
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的提名。此外,主演
费雯·丽因该片和《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获得1940年美国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演员奖。
剧情
影片以罗伊站在滑铁卢桥上的场景作为开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罗伊看着手里的幸运符,回忆起了当年那段爱情,陷入沉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国青年军官罗伊·克罗宁在滑铁卢桥上邂逅了芭蕾舞演员玛拉·莱斯特。为躲避空袭,罗伊带着玛拉跑进防空洞,两人就此相识。警报解除后,玛拉在分别之际将自己的幸运符送给罗伊,希望它能给罗伊带来好运。之后,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反对,坚持与罗伊幽会。两人随着音乐起舞,坠入爱河。第二天上午,因行期推迟,罗伊带玛拉去教堂结婚,但无奈错过了时间。不料当天傍晚,罗伊应召回营,玛拉不顾剧团演出赶到车站,火车正好发动,两人只能挥手作别。玛拉因肆意行动受到了笛尔娃夫人的指责。玛拉的挚友吉蒂为玛拉辩护,最终两人一同被剧团开除,从此生计艰难。
不久后,玛拉收到罗伊的来信,得知罗伊的母亲克罗宁夫人想与玛拉见个面,这令玛拉倍感喜悦。就在玛拉赴会当天,她从报纸上得知罗伊阵亡,大受打击,于是借酒消愁。克罗宁夫人赶到时,沉浸在悲伤中的玛拉频频失态,两人不欢而散。结束后,玛拉前往剧院,却不见吉蒂在剧院工作。回家后,玛拉揭穿了吉蒂在剧院演出的谎言,吉蒂只好坦白自己为了生存沦落风尘,玛拉以拥抱安慰吉蒂,最终也一同堕落。
后来,在滑铁卢车站,玛拉如往常一样招揽生意。随着玛拉穿过人流,她竟在人群中见到了从战场回归的罗伊。两人久别重逢,罗伊喜出望外,紧紧拥抱玛拉,玛拉则被震惊和喜悦的情绪以及堕落对现实的冲击裹挟。罗伊向玛拉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遭遇,玛拉则难以讲述离别后的遭遇。玛拉一看到陪伴军官的风尘女子,便想到自己如今的身份难以启齿,于是拒绝罗伊要带她去乡下的请求。罗伊以为玛拉另有所爱,但玛拉坚定地告诉罗伊,她这一生只爱过罗伊。回到家,玛拉将与罗伊重逢相恋的消息告诉吉蒂。吉蒂提醒了玛拉身份地位的问题,并对玛拉的恋情予以支持。玛拉随罗伊去了苏格兰的家,克罗宁夫人和公爵都对玛拉很满意,其他人却对玛拉嗤之以鼻。与公爵和克罗宁夫人聊过天后,玛拉最终意识到,身份地位会一直成为他们这段感情的绊脚石。玛拉走出房间,恰逢罗伊回家,罗伊将幸运符交给玛拉保管,殊不知玛拉已然有了离开的念头。第二天,玛拉留下分手信,离开了庄园。罗伊找到吉蒂,吉蒂将玛拉的生活遭遇告诉了罗伊,罗伊恍然大悟。罗伊遍寻玛拉不得,彼时,玛拉倚在滑铁卢桥边,神情恍惚,迎向驶来的车辆,走向生命的终结,徒留下掉落在路面的幸运符。罗伊亦得知了玛拉的死讯,并保存好幸运符。两人的感情走向了尽头,幸运符又将罗伊的思绪拉回现实。最终,罗伊紧握幸运符,离开了伤心地,乘车去往战场。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改编基础
1939年9月18日,《好莱坞报道》曝出塞尔兹尼克国际公司(Selznick-International)已向罗伯特·舍伍德成功购买版权,意欲拍摄《魂断蓝桥》。在此之前,《魂断蓝桥》已有第一版电影,第一版由詹姆斯·威尔(James Whale)指导。两版故事基本前提都是“一个士兵在战乱时期爱上了一个风尘女子”,但剧情有所不同。与第一版相比,1940版对玛拉身份转变的表达更为含蓄,并且玛拉是在沦落风尘以前认识罗伊,其最终结局是自杀而不是死于轰炸。
选角
米高梅获得版权后,曾与劳伦斯·奥利弗(Laurence Olivier)联系,希望他能扮演男主角罗伊,但由于劳伦斯·奥利弗先与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s)承诺拍摄《首相》,因此无法出演。当时劳伦斯·奥利弗已与
费雯·丽相恋,双方彼此希望能够一起搭戏,但当时塞尔兹尼克国际公司计划让两人出演不同的电影以获取更多利润,费雯·丽受合同约束,只能听从安排,与
罗伯特·泰勒合作参演《魂断蓝桥》。
拍摄
影片拍摄首日,主演罗伯特·泰勒、费雯·丽和导演梅尔文·勒罗伊在开拍前进行交谈,交谈氛围和谐。梅尔文·勒罗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本对公司选角安排颇感失望的费雯·丽逐渐适应此次参演工作。并且,塞尔兹尼克公司对《魂断蓝桥》的拍摄工作尤为重视,其向
米高梅发送指示,要求剧组应为
费雯·丽提供最好的摄影服务。
由于影片拍摄之时,美国电影制作行规早已大不相同,时任美国电影制作规范管理局(Production Code Administration,PCA)主管的约瑟夫·布林(Joseph I. Breen)要求米高梅公司消除《魂断蓝桥》中所有与
性交易有关的细节以及任何有关“克罗宁夫人可能纵容玛拉卖淫”的暗示,因而此版《魂断蓝桥》将玛拉塑造成一个遵守道德风尚的舞蹈演员,并对吉蒂与玛拉沦落风尘的事实予以暗示,最终影片符合
海斯法典(Hays Code)的规定,顺利上映。
叙事与主题
《魂断蓝桥》运用好莱坞传统戏剧叙事模式,起承转合脉络清晰,由开端、发展、高潮层层递进,最终引向结局。影片开头采用
倒叙的手法,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伊站在滑铁卢桥回忆过往为序幕。进入回忆后,影片以正常的时间顺序展开一个“才子佳人式”的浪漫爱情叙事模式。罗伊与玛拉相识之后,影片借烛光和音乐渲染浪漫氛围,加速了这段爱情的发展,逐渐引出影片的第一个巧合和突变——婚礼无法举行,罗伊受命回营,玛拉失业。
此后,影片叙事由单一线索变成两人各奔一方的两条线索,其中,玛拉的命运成为主线,罗伊在战场打仗成为副线。再然后,种种巧合与误会接连发生——玛拉得知罗伊阵亡后卧病不起,走向堕落。在这一连串巧合与误会之间,影片还穿插讲述吉蒂与玛拉的珍贵友情:吉蒂为了承担玛拉的医疗费用和两人的生计而沦落风尘。
之后,两人的重逢成为又一个巧合,两条线索因此又合并成一条。两人的感情一如往昔,使得冲突暂时归于平静。直至罗伊带玛拉回老家,身份差距对感情的阻碍让玛拉产生犹豫和负罪感。随着情节中的观念冲突和情感冲突进一步激化,电影逐步走向高潮——罗伊得知真相,玛拉决定自杀。之前积聚的观念冲突和人物情感冲突随之走向消亡,仅剩下残存的感情和回忆,影片尾声将场景拉回序幕,使得尾声与序幕前后照应。
《魂断蓝桥》的原名“滑铁卢桥”本身带有悲剧色彩,记录了罗伊与玛拉这段爱情的三个重要节点:初遇、重逢、玛拉自杀。此外,战争是该影片的大背景,战争让罗伊与玛拉相识,也迫使双方分离,影片借此间接透露出时人对和平的渴望。
影片原声
影片片头曲
《魂断蓝桥》的片头曲是
彼得·柴可夫斯基的《
芭蕾舞天鹅湖》,此曲在影片中多次出现,第一次是在玛拉演出时出现,用以表现玛拉作为芭蕾舞者的优雅气质,之后此曲又在罗伊与玛拉在老家跳舞结束时出现,用以昭示影片的悲剧结局。
影片片尾曲
《魂断蓝桥》的片尾曲《
友谊地久天长》亦是该片主题曲,改编自
苏格兰诗人
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的同名
民俗音乐。此曲贯穿影片,依据旋律变化展现感情线,含蓄表达了爱情的甜蜜、恋人离别的不舍、友谊的珍贵、恋人重逢的喜悦、命运的讽刺与无奈以及时人对和平的渴望。
荣誉奖项
票房记录
《魂断蓝桥》于1940年5月17日在美国首映,本土票房为125万美元,之后该片又陆续在欧洲以及个别美洲和
亚洲国家放映,海外票房共计121.7万美元,全球票房总计246.7万美元。
影响和传播
《魂断蓝桥》于1940年5月在美国首映后,票房成绩中规中矩,在本土颇受欢迎,但终归影响力有限。直到1956年,
米高梅再次对罗伯特·舍伍德的《滑铁卢桥》的剧本进行改编,推出第三版电影《盖比》(Gaby),第三版并非悲剧走向,基调也比前两版温和。
然而在中国,《魂断蓝桥》于1940年11月在上海上映,反响热烈,远超
美国本土。几个月后,《魂断蓝桥》的
越剧版和
沪剧版应运而生。之后,
艺华影业公司于1941年推出同名影片。1947年,中电二厂推出《
青青河边草》,该片是基于《魂断蓝桥》改编的爱情悲剧。1964年,电影业有限公司推出《
一曲难忘》,该片是请张爱玲根据《魂断蓝桥》创作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魂断蓝桥》在上海重映,因影片背景与现实相关,在当时社会产生巨大反响。20世纪80年代,译制版《魂断蓝桥》在中国上映,此版由
上海电影译制厂监制,由
刘广宁和
乔榛配音。
译制版信息
中文译名轶闻
《魂断蓝桥》引进中国时,中国发行商对电影译名进行再三考量。无论是最初的“滑铁卢桥”,还是后来改译的“断桥残梦”,编译组都不满意。于是编译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名,征得译名“魂断蓝桥”。“魂断蓝桥”一词源于
中原地区古籍经典,又贴合该影片“哀怨凄婉的爱情悲剧”的主题,最终编译组将“魂断蓝桥”定为最终片名。
影片评价
《魂断蓝桥》以“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而闻名,《综艺》周刊评价其为“一部有说服力且吸引人的爱情悲剧”,《
卫报》及其子报《观察家报》更是称其为“高度催泪的经典爱情悲剧”,但
美国电影界并不将该片视为最最经典之作。2002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大爱情片,《魂断蓝桥》为400部提名影片之一但最终落选。“经典佳作”这一说法在中国电影界亦存有争议,电影理论家郑雪来和周传基认为《魂断蓝桥》只是传统好莱坞爱情影片,缺乏新意,尚够不上经典标准。然而,因《魂断蓝桥》在中国影响深远,中国影迷将之列入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影片”名单。
基于对《魂断蓝桥》氛围及主演的评价,《
纽约时报》在该片首映时予以肯定,认为“在主演的用心诠释与导演的精心创作下,《魂断蓝桥》不单纯是留下‘恋人分别前在烛光歌舞厅跳舞’这一唯美片段,它更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梦幻般的情感世界。”《芝加哥评论报》和《暂停》周刊皆认为
罗伯特·泰勒的形象“带有些许严肃和克制”,后者认为这一形象让
费雯·丽得以承接角色之间的澎湃情感。此外,《魂断蓝桥》是费雯·丽因《乱世佳人》声名大噪后接拍的第一部电影,是对其演技和新鲜感的考验,因而《
卫报》又称“《魂断蓝桥》揭露了公众为好莱坞女星消费的矛盾”。
各大电影数据平台亦对《魂断蓝桥》进行了加权评分。
互联网电影资料库基于所收集的一万多条用户评分得出该片平均得分为7.7分(满分10分),Metacritic基于所收集的专业评论得出该片媒体综合评分为73分(满分100分),
烂番茄基于两千五百多条用户评价和五条专业评论计算出该片平均得分为8.8分(满分10分),专业好评率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