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曼巴蛇
眼镜蛇科曼巴蛇属的一种毒蛇
黑曼巴蛇(学名:Dendroaspis polylepis),是眼镜蛇科曼巴蛇属的一种毒蛇,它是地球上第二大陆生毒蛇类,也是移动速度最快的蛇之一。黑曼巴蛇的体形庞大,成蛇会长到2~3米长,最长可达4.5米。体色主要呈灰色、橄榄色、栗色、褐色等,下腹部为乳白色,部分个体后段有黑色斑点。其头部呈“棺材状”,眉脊有些许明显,眼睛中等大小,乌黑的口腔是其最易辨认的特征。黑曼巴蛇两性体征相同。
黑曼巴蛇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南部地区,其栖息于海拔范围为1800米的热带陆地,也生活在沿海开阔灌木丛、潮湿和干燥的热带雨林区域。其产生的毒液能够致命,加之极快的速度、不可预测的攻击性,使其成为一种对其他生物极为危险的物种。其野生个体寿命至少11年,圈养个体寿命则可超过20年。
2014年,黑曼巴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作为一种贸易商品;也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另外,由于特殊的生物学特点及毒液的致病速度较快,黑曼巴蛇并也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具有重要医学性的蛇类”。
命名与分类
1864年,德国出生的英国动物学家阿尔伯特·冈瑟(Albert Günther)对黑曼巴蛇进行了首次正式描述。其属名源自拉丁语“dendro”,意为“树”;因为该属的许多蛇都是树上生活的蛇;和“aspis”,它来自一个意思是“盾牌”的词。该物种的种加词“polylepis”源自希腊语“poly”,意思是“许多”,lepis意思是“鳞片”。因此,在英语文化中,Dendroaspis polylepis字面意思是“有许多鳞片的树蛇”。
1873年,德国博物学家威廉·彼得斯(Wilhelm Peters)从热那亚博物馆的一个标本中描述了黑曼巴蛇安蒂诺里亚种(Dendraspis Antinorii),该标本是由意大利探险家奥拉齐奥·安蒂诺里(Orazio Antinori)在现在的厄立特里亚北部收集的,随后被视为一个亚种。1896年,比利时英国动物学家乔治·艾伯特·博伦格 (Albert Boulenger)将黑曼巴蛇作为一个整体与东部绿曼巴(Dendroaspis angusticeps)结合起来,这一整合一直有效,直到 1946 年南非爬行纲学家维维安·弗雷德里克·梅纳德·菲茨西蒙斯(Vivian Frederick Maynard FitzSimons)再次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物种。截至2023年,在国际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ITIS)中,黑曼巴蛇无亚种信息收录。
形态特征
黑曼巴蛇的体形庞大,是第二大陆生毒蛇类,是非洲最大的毒蛇,也是曼巴蛇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成蛇会长到2~3米长,而一般的平均体长则为2~2.5米,最长可达4.5米。是非洲最长的毒蛇。它也是世界第二长的毒蛇,其长度仅次于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它的毒牙在3~6毫米之间,成蛇可以释放4~8毫升的毒液。黑曼巴蛇实际上并不是黑色的,名字中的“黑”字其实是形容其乌黑的口腔,这是它最易辨认的特征。
其头部呈棺材状,眉脊有些许明显,眼睛中等大小。眼睛的颜色介于呈深棕色和黑色之间,瞳孔上有呈银白色或黄色边缘,嘴的内部呈深蓝色或"黑色"的黑色。体色主要呈灰色、墨绿色、橄榄色、深棕色、褐色、土黄色等;体色由背脊至腹部逐渐变浅。黑曼巴蛇的下腹部为乳白色。身体后半部分可能有黑色斑点,有的个体中背部有深浅交替光滑的鳞片,位于23~25行,有时也在21行。黑曼巴蛇两性体征相同。
幼体的颜色比成蛇较浅,主要为灰色、墨绿色、橄榄色。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暗。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黑曼巴蛇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和非洲南部地区。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如:安哥拉南非南苏丹、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等国家)。
栖息环境
黑曼巴蛇栖息于海拔范围为1800米的热带陆地,多出没于有树林的大草原、开阔地区、或倒下的树木提供掩护的河边森林,特别是在有大量岩石山和大树的地区,也生活在沿海开阔灌木丛、潮湿和干燥的热带雨林区域。也可能被发现躲在空心树、白蚁丘里、或一些地洞、树木和岩石缝隙中。也可能出现在农田区域。其栖息范围地的大小根据其栖息地特性和猎物密度而改变。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黑曼巴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包括啮齿动物(Glires)、鼠、食虫动物、鸟类和早成雏、松鼠(Sciuridae)、蝙蝠(翼手目 spp)或土狼(Proteles cristatus)。它们喜欢温血猎物,但偶尔也会捕食其他蛇类以及两栖动物。黑曼巴蛇捕食的时候在地面爬行的速度极快,在攻击的一瞬间它们的头蹿到的高度可以达到1米,而在爬行的过程中它们也保持着脑袋高于地面50厘米的高度,以更好地追捕猎物,其一般攻击猎物一次或两次,这种夸张的攻击姿态在蛇类世界中非常少见。再加上它们还拥有极好的视线,这也使它们在捕猎攻击上拥有很大的优势,猎物基本难逃一死。并等到猎物被麻痹或死亡后在将猎物吞下,在它吞下猎物之前,毒液就开始了消化工作。吞下进入体内8~10小时内可将猎物消化尽。
节律行为
黑曼巴蛇通常昼伏夜出,喜静止不动,独居,有领地。黑曼巴蛇大部分时间都在晒太阳,往往会在早上和下午晒太阳。它们可能每天都回到同一个晒太阳的地方。
防御行为
黑曼巴蛇易受惊且常常难以预测,它们敏捷且可以快速移动。在野外,当它们察觉到威胁时,它们总是先倾向于逃跑,当不可避免时,会迅速采取防御姿态,能够将身体很大一部分抬离地面,它们会张开嘴巴并发出嘶嘶声,张开平坦的颈部区域以示威胁。如果入侵者慢慢远离它们,它们通常会撤退。
攻击行为
黑曼巴蛇在受到威胁时、自我防卫和进食时,才会攻击。虽然它以好斗著称,但黑曼巴蛇性格一般都很害羞和紧张,它会用它不可思议的速度来逃避威胁。然而,如果受到干扰或被逼到绝境时,被激怒的黑曼巴蛇会变得很有攻击性,其为前沟牙毒蛇,上额前端在攻击时能向上翘起,使其毒牙能刺穿接近平面的物体。黑曼巴蛇一旦发动攻击,就会反复咬伤受害者,攻击将是大量且迅速的,并可能对人类造成致命伤害。它剧毒的毒液,只要两滴就能杀死大多数人,毒液会同时攻击神经系统和心脏。
交流行为
黑曼巴蛇与蛇类常见的沟通和感知方法没有什么差异,它们主要用视力来探测运动,突然的运动会引起它们的攻击。舌头从口腔伸出来收集空气颗粒,然后沉积在口腔顶部的犁鼻器官中,这是一个化学感觉器官。它们没有外耳,但相当善于探测地面的振动。像许多蛇一样,当受到威胁时,它们会用一系列信号来警告可能的攻击。
生长繁殖
黑曼巴蛇每年繁殖一次,一般在早春时节交配,繁殖季节从九月到二月,它们会从自己的栖息地长途跋涉寻找伴侣。其雄性会根据气味找到合适的雌性。在交配过程中,雄性会一边轻弹舌头,一边滑过雌性的背侧,彻底检查,两性交配时间较长。如果雌性接受求爱,它会通过抬起尾巴,同时张开泄殖腔并保持静止来表示准备好交配。然后雄性在雌性后部绕一圈,并将其尾部拉到外侧位置,使其与雌性的尾巴对齐。会有不规则的抽搐,此过程肌肉痉挛也可能非常剧烈。当雌性不接受求爱,会拒绝抬起它的尾巴。在交配季节,雄性经常会进行战斗。这一动作包括把它们的身体缠绕在一起,把头抬到离地1米高的地方,这也可能被误认为是在交配。交配后,雄性雌性回到它们的巢穴。
其在春夏两季产卵,交配成功后雌蛇会寻找地方产卵。其除交配外没有互动,雄性不为抚养后代做出努力。雌蛇一般都选择有腐烂植被的植物丛中,因为植物腐烂过程中会散发出热量,这是蛇卵孵化较好的温度保持器。雌性在2~3个月后产卵。雌性一般产卵6~17枚,卵是光滑的、白色的、有适度的粘性。卵呈细长椭圆形,通常长60~80毫米,直径通常为30~36毫米。孵化期一般为80~90天左右孵化,孵化适宜温度为27~30­°C,相对湿度为80~100%。孵化的幼蛇通常在蛋出现最初的缝隙后24~36小时才完全出壳。它们用"卵齿"破壳而出。其蛋黄被吸收到体内,可以滋养幼体相当长的时间。
初生的黑曼巴蛇呈灰色或墨绿色,它们并没有抚养后代的习惯,所以黑曼巴蛇幼蛇在出生不久就会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它们有发育完全的毒腺,出生后几分钟就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危险。圈养的幼蛇在适宜条件下生长迅速,在生长的第一年,可以达到将近2米长,野外的生长速度可能远低于此。在野外,黑曼巴蛇通常至少能活11年,而圈养的黑曼巴蛇寿命超过20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14年,黑曼巴蛇在整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布广泛,它们的种群数量稳定,该物种没有经历明显的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该物种很少被交易,2014年,坦桑尼亚的出口配额为300只,2013~2017年期间,报告有51只在几个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几内亚喀麦隆乌干达)被用于宣传贸易。
物种威胁
黑曼巴蛇不喜与人接触,并主动避免与人接触。人类向其栖息地的扩张可能构成了对其物种的潜在压力,但因其分布范围大因此不被视为一个严重的威胁。其的捕食者主要以蛇卵或幼蛇为目标,可能包括:大型爬行纲,如鳄鱼(Crocodilia)或巨蜥属(Stellio salvator);大型青蛙(Anura),獴(Herpestes),狐属(Vulpes)或豺(Cuon alpinus),白天活动的猛禽(Accipitridae),最多的是人类。虽然人类通常不吃蛇,但人们经常因为害怕而杀死它们。蛇卵也容易被许多食腐动物吃掉。
保护级别
2014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
主要价值
黑曼巴蛇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非洲部分国家是一种贸易商品。其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作用。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它们在控制啮齿动物的数量方面很重要,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控制害虫的数量。其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因为它的体型、攻击性、毒液毒性以及毒液中毒后出现症状的速度,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蛇类。
物种危害
对黑曼巴蛇领地的侵蚀不仅给该物种带来压力,而且还导致人类与这些蛇的接触更具潜在危险。黑曼巴蛇有致命的毒液,以及与生俱来的攻击性与惊人的速度,都让它成为了世界上速度最快及攻击性最强的蛇类。它的速度、不可预测的攻击性和强烈的毒液相结合,使它成为一个极其危险的物种。
黑曼巴蛇蛇毒是神经毒素,可令对手神经系统麻痹,会导致瘫痪和停止身体的重要功能。症状通常会在10~20分钟内变得明显。严重中毒的早期神经症状包括视力障碍、吞咽困难、眼睑下垂(上睑下垂)和逐渐出现的延髓麻痹症状。黑曼巴蛇的咬伤会在45分钟内导致人类虚脱。如果没有适当的抗蛇毒血清治疗,症状通常会在60分钟内发展为呼吸衰竭,从而导致心血管衰竭和死亡。这通常会在7到15小时内发生。
如果被咬,受害者必须立即寻求医疗护理。通常情况下,要注射抗蛇毒血清,但在受害者已经严重丧失能力的情况下,人们可能需要生命支持,直到其神经系统恢复。由于它有时会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避难,如房子的屋顶或农场水泵房,与人类的遭遇相对频繁,在农村地区,往往是致命的。
相关文化
黑曼巴蛇有“非洲死神”之称。而黑曼巴蛇的毒属神经毒素,生活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蒂姆·弗里德(Tim Friede)。为了寻找万能抗蛇毒血清,用自己身体作试验,故意让毒蛇咬自己,他说自己在被一条黑曼巴毒蛇咬伤后,就好像被1000只蜜蜂属叮咬一样的疼痛。黑曼巴蛇属剧毒蛇,只要两滴毒液就能让人死亡。被这种毒蛇咬了后,身体会肿胀,而且会非常疼痛。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洛杉矶湖人球星科比·布莱恩特(Kobe Bryant)最喜欢的动物就是非洲毒蛇黑曼巴,这种蛇体形较长,攻击速度快,而且毒性猛烈。因此他“黑曼巴”作为他的绰号,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之所以喜欢黑曼巴这个外号是因为这种蛇的特性,跟我的打球风格很像。我找不到比它更完美的比喻了。”科比自己还赋予了黑曼巴一种拟人化的性格,那就是“强烈的好胜心”。
参考资料
..2023-06-19
black mamba snake.britannica.2023-06-19
The Most Venomous Snakes on Earth.quantumbooks.2023-06-19
..2023-07-21
Dendroaspis polylepi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6-19
..2023-06-19
..2023-06-19
..2023-07-21
..2023-06-19
..2023-06-19
Black mamba.sanbi.2023-07-21
Dendroaspis polylepis GÜNTHER, 1864.reptile-database.2023-07-21
..2023-06-19
Black Mamba.nationalgeographic.2023-06-19
..2023-06-19
..2023-06-19
黑曼巴蛇.bbc.2023-07-21
目录
概述
命名与分类
形态特征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节律行为
防御行为
攻击行为
交流行为
生长繁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物种威胁
保护级别
主要价值
物种危害
相关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