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鹦鹉
鹦鹉科虎皮鹦鹉属的唯一物种
虎皮鹦鹉(黑枕黄鹂普通亚种:Melopsittacus undulatus),又叫娇凤、彩凤、阿苏儿、长尾恋爱鸟,是鹦鹉目鹦鹉科中体型最小的鸟类,属小型攀禽,为虎皮鹦鹉属中唯一的物种。
虎皮鹦鹉体长18~22厘米,平均翼展30厘米。虎皮鹦鹉原始种的胸部及腹部为绿色,头部及背部为黄绿色全身遍布细的黑色横纹,如同虎身上的条纹,也因此而得名虎皮鹦鹉。喙的上半部的尖端延伸到下半部,喉部呈黄色。颈部有一圈黑色近圆形斑。眼睛为圆形,瞳孔黑色,虹膜灰白色。跗很短,被羽毛遮住。足趾为双趾型,第2、3足趾向前,第1、4趾向后,利于在树枝上攀缘、握物和取食;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体形较野生种大,寿命也较长。野生种一般寿命7~8年,人工饲养种可达12年,更有甚者能活20多年。
虎皮鹦鹉原产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东部、西南部、北部的沿海地区,现广泛养殖于世界各地,因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自19世纪以来就被人类当作宠物饲养。已知有很多人工培育的变种,人们通常在宠物店看到的各种颜色的虎皮鹦鹉,例如蓝色、灰色、灰绿色、斑纹、紫罗兰色、白色、黄蓝色都是人工繁殖培育的颜色突变体。虎皮鹦鹉的总数量超过500万只,成为仅次于猫和狗的第三大宠物。
2018年8月9日虎皮鹦鹉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3.1等级为无危(LC)。
物种起源
虎皮鹦鹉在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州干旱地区生存了超过500万年,1780年由澳大利亚传入英国;185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动物园繁殖成功;1875年,在德国也选育出黄化型虎皮鹦鹉。中原地区引进于20世纪30年代之前。到2008年为止,黄化型虎皮鹦鹉已被各国人们所饲养。
形态特征
外形
虎皮鹦鹉体长18~22厘米,平均翼展30厘米。在澳大利亚的自然栖息地,虎皮鹦鹉明显小于圈养的虎皮鹦鹉。虎皮鹦鹉头背部有黑色和黄色的横斑,胸部和腹部呈绿色,额和脸呈黄色,颊的羽毛尖端呈紫罗兰色,翅下覆羽呈绿色;尾羽呈绿蓝色,尾长呈楔状。它们小翼和中翼的覆羽中心是黑色,边缘为黄色。它们飞羽的中心是黑色,边缘是绿色或黄色。它们的喙非常小,喙的底部通常是蓝色的,喙的上半部的尖端延伸到下半部,喉部呈黄色。颈部有一圈黑色近圆形斑,如同项链。眼睛为圆形,瞳孔黑色,虹膜灰白色。跗蹠很短,被羽毛遮住。足趾为双趾型,第2、3足趾向前,第1、4趾向后,利于在树枝上攀缘、握物和取食;通体羽毛雌雄鸟均相似,只有雄鸟上嘴基部蜡膜为蓝白色或蓝色(发情期)或深蓝色(老龄鸟),雌鸟蜡膜为肉色或淡肉色(发情期)或姜黄色(老龄鸟)。
羽色
在野外,虎皮鹦鹉主要表现为黄色和绿色。而人们通常在宠物店看到的各种颜色的虎皮鹦鹉,例如蓝色、灰色、灰绿色、斑纹、紫罗兰色、白色、黄蓝色都是人工繁殖培育的颜色突变体。像大多数鹦鹉一样,虎皮鹦鹉的羽毛在紫外线下会发出荧光——这种现象可能与求偶和配偶选择有关。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虎皮鹦鹉原产于大洋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东部、西南部、北部的沿海地区。
栖息环境
虎皮鹦鹉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内陆的半干旱和半湿润栖息地。有时在东南部干燥的草原也能找到它们。虽然它们通常生活在远离海岸的地方,但偶尔也会栖息在海岸线上。
虎皮鹦鹉常栖息于林缘的溪流、疏林草地、干燥灌丛和开阔的平原。常结群移动,除觅食外,多栖息于树上。
栖息在树上的虎皮鹦鹉。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虎皮鹦鹉集群生活,是世界上最具有社交意识的鸟类之一,群体中无等级之分和领土之争。在繁殖期之外,虎皮鹦鹉会聚集成大群,通常至少有几百只,数量庞大时有几千甚至上万只。
防御行为
当虎皮鹦鹉感到受到威胁时,它会尽可能地在高处栖息,并将其羽毛紧贴身体以显得更瘦。
觅食行为
虎皮鹦鹉是食草动物,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种子和谷物。在清晨,虎皮鹦鹉经常聚集成数千只,全天一起寻觅水和食物。早晨它们经常去喝草地上的晨露,在中午或极端炎热的天气里它们不会觅食,而是躲在阴凉处休息。
迁徙行为
虎皮鹦鹉有迁徙行为,在野生条件下,可进行长距离飞行,它们不因季节变化而迁徙,而是为了寻找更丰富的食物和水源。为了获得持续的食物来源,虎皮鹦鹉在春夏季向澳大利亚南部迁徙,在秋冬季向北部迁徙。
交流行为
虎皮鹦鹉的生活具有群落性,它们在树上栖息的洞大多彼此非常接近。一天结束后,它们通过大声鸣叫并在树上高速飞行而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日落之后返回它们的栖息地并一直休息到第二天早上。它们通过高音调、响亮的叫声进行交流,交配也是使用身体和声音信号进行的。这种音调是虎皮鹦鹉天生就拥有的,因此人工驯养的虎皮鹦鹉也能够发出相同的声音。
生长繁殖
发育
虎皮鹦鹉早成雏出壳时,体被2毫米左右的黄色绒羽,8~9天开始生羽,10~11天眼睁开,20天后羽毛出齐,幼雏出生25~30天后即可离巢独立生活。
哺育
虎皮鹦鹉属晚成鸟。刚出壳的幼鸟,眼睛尚未睁开,自己不能觅食,完全靠成鸟哺喂。亲鸟喂食是先将食物吞入肌胃磨碎,然后进入腺胃处理成半消化状态,吐出喂给雏鸟,每天要喂12~15次。当雏鸟基本长全羽毛,能从巢穴内向外伸头探望时,雌鸟除喂食外,已不再护理雏鸟,同时有的亲鸟又开始交配繁殖。
求偶交配
一般情况下,虎皮鹦鹉5~7月龄即可进入性成熟期。当雄鸟见到雌鸟后,雄鸟会对雌鸟鸣叫,发出一种特异的求爱的鸣叫信号,接着低头伸颈围绕雌鸟旋转数次,仔细的用喙为雌鸟整理羽毛,有时雄鸟还会叼着食物送给雌鸟,经过一番“献殷勤”的求爱,雄鸟就会跳到雌鸟的背部进行交配。
繁殖
澳大利亚北部,虎皮鹦鹉的野外繁殖期是6~9月,在南部则为8~1月。一旦合适的天气条件出现,如内陆下雨了,草地就发芽。如果野生虎皮鹦鹉找到这样一个有足够新鲜草和其他植物的地方,它们通常会很快进入繁殖状态。虎皮鹦鹉会在栅栏柱、原木和桉树中已有的洞穴中筑巢。它们用腐烂的木屑、粪便、羽毛和任何其他可用的软材料填满它们的巢穴。通常每年繁殖3~4窝,每窝产卵4~7枚,卵椭圆形,白色,重约2克,直径平均为29.7毫米×25.2毫米,孵化期16~20天。雌性虎皮鹦鹉不是一次性产卵而是间隔产卵。在产出第一个卵之后,通常会有两天的间隔,再产下一个卵。雌鸟在孵化期间短暂的离开巢穴进行排便、伸展身体和进食,其余时间基本由配偶喂养(通常在巢穴入口)。在孵化期间雌鸟不会允许雄鸟进入巢穴。
相关品种
虎皮鹦鹉经人工培育的品种,羽色多种多样。
主要有:
波纹型:是世界饲养最多的品种,身体的黄红眼鹦鹉斑纹与原始种相似,但有蓝、绿、黄多种颜色。
黄化型:全身黄色,红眼睛,有暗黄和淡黄、金黄之分。
白化型:全身洁白,红眼睛。
玉头型:玉头型有两种品种均为稀有品种。一种头部白色,其他部位淡蓝色;另一种头部黄色,其他部位绿色。
淡色型:可分为上体深黄、下体绿色和上体白色、下体蓝色两个品种。翅上均有黑色斑点。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虎皮鹦鹉因其体型小、成本低和模仿人类语言的能力而成为世界各地流行的宠物。受欢迎程度可能仅次于驯养的狗和猫,常被人们饲养作为商品销售。
观赏价值
虎皮鹦鹉头圆嘴硬,上嘴弯曲,嘴基部有蜡膜,羽色华丽,体型玲珑,善于歌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观赏价值极高。
虎皮鹦鹉的一种品种”英国虎皮鹦鹉”也被人称为“展览虎皮鹦鹉”,就是人们为了观赏而培育的。它们大约是野生虎皮鹦鹉的两倍大,头上的羽毛更蓬松,这些蓬松的头羽几乎可以完全遮住眼睛和喙,给人一种大胆夸张的感受。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虎皮鹦鹉适应能力强以及繁殖能力较高,是全世界最普遍的鹦鹉,虎皮鹦鹉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由于新的适宜栖息地在不断增加,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总数量超过五百万且一直在上升。
保护级别
虎皮鹦鹉于2018年8月9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饲养照料
购买虎皮鹦鹉时,须注意所购得的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外捕捉的,野外捕捉的虎皮鹦鹉不适于作为家养宠物。
虎皮鹦鹉是群居动物,需要玩具的刺激以及与人类或其他虎皮鹦鹉的互动。
虎皮鹦鹉不喜水浴,天热时可喷雾淋浴。夏季鸟笼置于通风凉爽处。冬季室温需10摄氏度以上,如太阳光照较好的天气,可进行日光浴,但要避风防寒。
虎皮鹦鹉通常使用铁丝笼或内铺铁皮的箱形笼来饲养。每对鸟的活动空间应在0.5立方米以上,否则不利于繁殖。笼底应做成抽屉式的沙盘便于拉出清扫和铺砂,笼底内铺一层细河沙(这层沙即可让虎皮鹦鹉啄食,帮助消化食物,又可保护鸟的趾爪)便于拉出清扫和铺砂。
虎皮鹦鹉的食物以谷子和子为主,同时还要喂些麻籽或苏子。为了维持鸟所需的营养,青菜(白菜、油菜)和无机盐(骨粉、牡蛎粉)也要经常饲喂。日常饲料中随时增加含钙的饲料,如骨粉、牡蛎粉、蛋壳、生石灰渣等,以防止部分虎皮鹦鹉啄蛋、食蛋癖等。为保持羽色光泽,可加喂色素饲料,如胡萝卜、甜红辣椒、苹果等。
相关知识
虎皮鹦鹉因性喜成群,成对后,双宿双栖,形影不离,又被称为长尾恋爱鸟。在欧美,有些地区的虎皮鹦鹉,除供玩赏外,还会将它作为礼品馈赠结婚的亲朋好友,以示对他们爱情的祝贺。
参考资料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Budgie.animals net.2022-09-26
budgerigar.A-Z-animals.2022-09-26
..2022-11-10
..2022-11-10
..2022-11-10
Melopsittacus undulatus.animaldiversity.org.2022-09-26
..2022-11-10
A Guide to Pet Budgie Birds.The Spruce Pets.2022-09-26
虎皮鹦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2022-09-26
Melopsittacus undulatus.Biology Dictionary.2022-09-26
Australia – where the wild budgies live.www.birds-online.de.2022-09-26
..2022-11-10
..2022-11-10
目录
概述
物种起源
形态特征
外形
羽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防御行为
觅食行为
迁徙行为
交流行为
生长繁殖
发育
哺育
求偶交配
繁殖
相关品种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观赏价值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饲养照料
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