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生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祖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中国近代著名足球运动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体育思想家和教育家,运动生涯主要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亚洲球王”之称。
李惠堂自幼酷爱足球,16岁考入香港皇仁书院后接受系统足球训练,1922年加盟
南华足球俱乐部,1924年获
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冠军。1925年,李惠堂加盟上海乐华足球队,赢得众多赛事冠军。1930年,李惠堂重返香港南华队,帮助球队再次获得香港甲组联赛冠军。1931-1934年,李惠堂在印尼经商期间参加当地群力足球队,获得雅加达市冠军,并代表雅加达印尼埠际赛夺得冠军。1934年,李惠堂返港再次回归南华队,率队多次夺得香港甲组联赛冠军。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于1942年返回家乡五华县振兴当地足球运动并赴各地进行抗战义赛。1948年,李惠堂正式宣布挂靴。
国家队方面,李惠堂于1923年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6届远东运动会,帮助中国队获得足球项目冠军,随后又率中国队接连获得第7、9、10届冠军,被誉为“亚洲球王”。1936年,李惠堂与中国足球队自费参加第11届柏林
奥运会,沿途通过友谊赛筹措费用,获得23胜4平0负的战绩,最终在奥运会赛场上0-2负于英国队遭淘汰。
退役之后,李惠堂于1948年以教练身份率领中国足球队参加了第14届奥运会,同年获得
国际足球联合会颁发的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裁判。由于在
亚洲足坛的巨大影响力,李惠堂于1954年当选
afc秘书长,1965年当选国际足联副主席。据传在1976年,
德国《环球足球杂志》曾将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等人共同评为“世界五大球王”。1979年7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74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李惠堂出生于香港铜锣湾大坑村,父亲为建筑巨商李浩如。四岁时,李惠堂随母亲回到祖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读私塾。由于酷爱足球,童年的李惠堂就用柚子当球,把狗洞当成球门练习。10岁时,父亲将李惠堂接回
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受
文言文和英语教育。16岁时,李惠堂考入香港皇仁书院,这所书院以完善的足球体育教育闻名,李惠堂在这里第一次接受了系统的足球训练。1921年,李惠堂参加香港少年夏令营杯足球赛,其突出表现引起香港南华体育会足球部高层郭宴波、莫庆等的注意,将他选入了南华会足球乙队。
运动生涯
香港南华(1922-1925)
1922年,李惠堂进入南华足球队甲队,开始征战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司职左边锋,以良好的技战术意识和惊人的技术动作被称为“球怪”。1923年5月,
南华足球俱乐部代表中国参加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6届
远东运动会,未满18周岁的李惠堂在四场比赛中都有进球。1923年5月24日,中国队迎战日本队,李惠堂打入三球上演“
帽子戏法”,帮助球队5-1战胜对手夺得冠军。据90Soccer网站统计,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年轻的国际比赛帽子戏法记录(17岁7个月零6天)。1923年8月,南华队远赴
澳大利亚参加系列比赛,在全部的36粒进球中,半数都由李惠堂打入,尤其在与澳大利亚联赛冠军新南威尔士队的友谊赛中,李惠堂在开场五分钟内便连入两球,全场比赛独中三元,获得悉尼政府特设的最佳表演奖,被授予金质奖章,并因此被内地和香港报刊称为“球王”。1924年,李惠堂随南华队获得
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冠军,这是华人足球队首次在该联赛中夺冠。1925年,李惠堂代表香港埠际足球队参加第五届港沪际赛,打入三球,为香港捧得沪港杯。
上海乐华
1925年,李惠堂为躲避包办婚姻来到
上海市,结识上海足球名将哈元良,加入上海乐群足球队。10月18日,李惠堂在乐群队与高丽队的比赛中首次亮相,一人独中三元,帮助球队3-1取胜。1926年,乐群队改组为乐华队,李惠堂任队长。当时外国人控制的上海“西联会”足球比赛不允许华人球队参加,经过交涉,乐华队得以加入西联会并参与了当年的“史考托”杯比赛,最终以4-1战胜蝉联9届冠军的腊克斯队,开创了上海华人足球队打败外国球队的记录。1927年至1928年,李惠堂带领乐华队接连夺取了西联会联赛、首届高级杯赛以及第四届中联赛甲组的三个冠军,在当时的
上海市流传下了“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佳话。
香港南华(1930-1931)
1930年7月,乐华队到南洋一带比赛,为11月的英国比赛作准备,因接到英国比赛推迟的消息,李惠堂途经
香港特别行政区,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南华队效力。南华队重新得到李惠堂后实力提升,赴南洋比赛24场中胜21场平3场,李惠堂打入了球队110个进球中的33个。1931年,李惠堂帮助南华队第二次获得
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冠军。
雅加达群力
1931年- 1934年,李惠堂来到
印度尼西亚经商,参加了当地的群力足球队,帮助球队成为雅加达市冠军。期间李惠堂还代表雅加达参加印尼埠际赛,获得冠军。
香港南华(1934-1942)
1934年,李惠堂返回香港,再度加入南华队。1934年,李惠堂作为香港队的主力参加在上海举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球队以24-0大胜安徽队,李惠堂独进16球。1936年,在为第11届柏林奥运会组建的中国男子足球队中,李惠堂作为队长率14名南华球员加入,出场比赛的11名主力球员中南华占到8人。1939年元旦,李惠堂在香港《
大公报》上撰文,言及战时国内体育界的现状时写道,“现在,除了上海孤岛里有一部份〔分〕同志稍形活跃外,体育之能保持常态的地方,惟有世外桃源的香港,在这里因为流亡者的麇聚,人材〔才〕的源源而来,体育的动态反觉加倍热闹,成了全国的重心”。1939年,李惠堂率南华远征
马来西亚,在11-0战胜马来西亚联队的比赛中,一人攻入7球。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李惠堂拒绝为日本人踢球。1942年春,为庆祝伪满政权成立10周年,
汪精卫命伪外交部长
褚民谊和宣传部长
林柏生联名致电,拟派专机接李惠堂和
南华足球俱乐部到南京及满洲各地巡回表演,并请李惠堂留在南京主持体育政务。闻讯后,李惠堂决定率领南华队去澳门访问,借此机会离开了香港,返回
广东省老家。
在效力南华的这一阶段,李惠堂帮助球队接连获得1934-35、1935-36、1937-38、1938-39、1939-40、1940-41六届
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冠军。
抗战义赛
返回广东老家后,李惠堂致力于推广足球运动,先后组织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到各地巡回比赛。1942年黄河决堤后,李惠堂举办足球义赛,先后在
韶关市、
桂林市、
南宁市、
四川省及整个大后方进行了138场比赛,收入全部捐给救灾及慰劳伤兵、孤儿等之用。后来李惠堂又到桂林组织广东足球队,参加华南四省足球赛,并先后在
重庆市、
成都市、
自贡市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以比赛收入救济战争孤儿和难民,支持抗日救国。
香港南华(战后时期)
抗战胜利后,李惠堂返回
香港特别行政区,再度回归香港南华队。1947秋,李惠堂率南华队访问东南亚,与
泰国、
新加坡等国足球队比赛10场,全部取胜。同年,李惠堂在香港参加埠际赛,以4-2取得胜利,这场比赛也成了他的“挂靴之战”。1948年,李惠堂正式宣布挂靴。
国家队
1923年5月,
南华足球俱乐部代表中国参加大阪第6届远东运动会,李惠堂随队出战,帮助中国队赢得足球项目冠军。1925年,李惠堂随中国队参加在
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第7届远东运动会,在与东道主菲律宾的比赛中,一人独中三元,帮助中国队5-1取胜,最终中国队蝉联冠军。在这次运动会后,李惠堂开始被誉为“亚洲球王”。1930年,李惠堂随中国队参加在
日本东京举办的第9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以5-0胜菲律宾,3-3战平日本,最终第三次获得冠军。1934年,李惠堂作为队长率中国队出战在菲律宾举办的第10届
远东运动会,决赛由中国队对阵日本队,在双方战至3-3平后,李惠堂打入点球,助中国队4-3取胜,第四次获得冠军。
柏林奥运会
1936年,中国足球队获得
柏林第11届
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这支中国足球队以香港南华队担任主力,李惠堂担任队长。由于经费不足,中国足球队通过沿途热身赛来筹措费用,转战
越南、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缅甸、
印度等地,前后两个多月27场比赛,获得23胜4平0负的战绩,最终收入20多万元
港元,除用作球队开支外,还汇出10万元支援中国代表团中其他缺乏经费的队伍。
1936年8月1日,在柏林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李惠堂担任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足球项目比赛开始后,中国足球队由于沿途频繁比赛和舟车劳顿导致状态不佳,再加上遭遇实力强大的英国队,首场比赛0-2告负后遭到淘汰。
赛后,李惠堂率中国足球队访问
欧洲多国进行比赛,8场比赛取得1胜1平6负的赛果。通过
奥运会赛场和这些比赛中的表现,李惠堂引起了英国阿森纳和法国红星圣旺(Red Star Saint-Ouen,现红星足球俱乐部)两大足球俱乐部的兴趣,尤其红星方面曾直接提出试训和加盟的邀请,但李惠堂婉言谢绝。
教练生涯
早在22岁时,李惠堂就曾被
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
1948年以球员身份挂靴后,李惠堂担任了中国足球队的教练,率队参加了伦敦第14届奥运会。由于缺乏经费,中国足球队重演了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时的经历,前往东南亚通过比赛筹措费用。奥运会开幕后,中国足球队于1948年8月2日晚在伦敦市郊的富尔哈姆球场迎战
土耳其队,0-4告负后遭到淘汰。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曾邀请李惠堂做中国国家队主教练,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1953年,李惠堂作为领队率香港华联足球队出访,因队伍中有人贩毒遭到牵连,起初被判入狱5年,上诉后改为罚款5万
港元并驱逐出境。当走投无路之时,台湾当局将李惠堂接至台湾。1954年,李惠堂率台湾足球队参加在
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第2届亚运会,获得冠军。1958年,在日本举办的第3届亚运会上,李惠堂带领的台湾足球队蝉联冠军。1963年,李惠堂率台湾足球队在
马来西亚的“默迪卡杯赛上摘取桂冠。后来在当年的贩毒案彻底查清后,李惠堂离开台湾返港居住。
足球职务
1947年,李惠堂创立香港华人足球裁判会,并连任六届主席。1948年,李惠堂任国足主帅参加
1908年伦敦奥运会,赛后留在
英国参加高级教练研修班及国际裁判考试,考出了90分的最高分,获得
国际足球联合会颁发的国际裁判证书,成为第一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的中国人。
由于在
亚洲足坛的巨大影响力,1954年李惠堂当选为
afc秘书长;1965年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成为当时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1966年当选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主席。
晚年生活
在去世前的几年,李惠堂辞去了所有足球荣誉职务,专心造福乡里,先后出任香港土街坊福利会名誉会长,五华旅港同乡会理事长等职。1979年7月4日,李惠堂病逝于香港
圣德肋撒医院,享年74岁。
获得荣誉
据统计,李惠堂在生前共获得了50多个荣誉称号、100多枚奖章和120多座奖杯。在李惠堂所赢得的赛事荣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际比赛领域的4次
远东运动会冠军(1923,1925,1930,1934)和联赛领域的8次
香港甲组足球联赛冠军(1923-24,1930-31,1934-35,1935-36,1937-38,1938-39,1939-40,1940-41)。
生涯数据
李惠堂球员生涯总出战一千多场,总进球数据则说法不一,有说1860个,也有说1260个。
在国家队方面,据
中国足球协会足球
大数据统计,李惠堂共为国家队出战66场,进球84个。
场外生活
李惠堂的妻子是青梅竹马的廖月英,因反抗父亲指定的包办婚姻,1925年20岁的李惠堂带着廖月英来到
上海市成婚,不久即加入了上海乐群(后改名乐华)足球队。
李惠堂育有5子3女。次子李育德绰号“太子”和“拉车佬”,也是上世纪50年代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屈一指的中锋。六子李炳德则是上世纪60年代香港著名的后卫。
在效力香港南华、上海乐华期间,李惠堂同时曾在中华人寿保险公司、瑞界洋行等机构供职。1931-1934年,李惠堂还曾前往
印度尼西亚经商。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李惠堂于1942年春返回
广东省老家
五华县,曾先后担任五华粮仓主任、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部
上校参议、兴宁公路站站长等职。此外,李惠堂还曾担任过
复旦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教授等职。1979年7月4日凌晨,晚年一直被
糖尿病、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折磨的李惠堂病逝于香港
圣德肋撒医院。
留世追思
联庆楼
李惠堂故居“联庆楼”位于广东省
梅州市五华县
横陂镇老楼村,是其父
香港特别行政区巨商李浩如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所建,其样式为
客家地区常见的“四角楼”式建筑 ,总占地面积约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90平方米, 2009年被
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堂雕像
1989年,广东梅州大会堂为李惠堂立了一尊为人体5倍的半身纪念铜像。
2005年,一座高5米,再现李惠堂踢球英姿的“亚洲球王”铜像安放于
五华县全民健身广场。
2019年3月,另一座世界球王李惠堂雕像在五华县奥体中心落成揭幕,雕像高6米、红
花岗石材质,重100吨,由著名雕塑家、广东美术学院廖慧兰教授及
广州美术学院团队创作,并由传承五华石雕工艺的平南杨家兄弟雕琢而成。雕像原型取自于李惠堂30多岁时“载誉归来”的一张照片,该照片由李惠堂赠送给廖慧兰的老师后保存至今。
个人作品
足球著作
李惠堂一生撰写了众多足球方面的文章及著作。早在1928年,23岁的李惠堂就自费出版了《足球经》一书,后陆续出版有《球圃菜根集》《香港足球五十年》《足球技术》《足球规则诠释》《杂果盘》《足球登龙术》《足球读本》等足球著作,阐发个人足球技战术心得及足球理念。在其足球著作中,李惠堂主张以“人格修养,娱乐精神,体魄锻炼”为足球运动宗旨,并提出了“恕以待人,博爱互助,襟怀宽广”的足球重德理念。
诗歌作品
在文学创作方面,李惠堂爱好旧体诗,出版有诗集《鲁卫吟草》。李惠堂的诗歌作品有多篇得到过高度评价,如:
《初写足球书于沪江自题卷首》
好事西人创足球,欲凭力骋骅。
丈夫养就浩然气,一脚踢翻五大洲。
《六十初度感怀》
忧乐常关天下情,愧无建树以球鸣。
一腔肝胆存人热,半世风尘为国争。
拔帜岂曾功在汉,洁身遑计利和名。
人物评价
技术特点
李惠堂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非常出色,能够左右开弓。他有两大绝招,一是喜欢在离球门三四十码处远程发炮,又准又刁;另一招是卧倒射门,一般人倒地之后踢出的球总是欠准星,但他的卧射却往往能一击致命。
外界评价
“看戏要看
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20世纪20年代
上海市流传俗语
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英格兰的
马修斯、
西班牙的
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
匈牙利的
费伦茨·普斯卡什并列“世界五大球王”——
德国《环球足球杂志》1976年评
出生于1905 年的李惠堂至今仍被广泛认为是中国送给足球界最好的礼物,并且经常与保利诺·阿尔坎塔拉(Paulino Alcantara)并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亚洲球员。——Ahalftimereport网站
争议事件
“世界五大球王”真实性
关于李惠堂被德国杂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一事,一直为国内媒体转引,所以真实性曾引发质疑。有国外研究者认为,此事最早出自1976年香港一家报纸的报道,一些媒体暗示该德国杂志是著名的《踢球者(Kicker)》,但《踢球者》方面称,在杂志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中,只介绍过一次李惠堂,在1976年确实对其进行过采访,但并没有关于“五大球王”的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