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指马鲅(拉丁学名: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俗称马友鱼,是四指马鲅属的一种鱼类,因胸鳍下方有四条细长的游离
鳍条而得名。其肉质中的脂肪含量高,是良好的食用鱼类;拥有特有的游离鳍条,在水中摆动时,十分优美,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中华本草》中曾记录了药用价值,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可为药材,主治饮食积滞。但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其
种群数量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下降了50%,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濒危(EN),各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和个人也就此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四指马鲅的就地保护行动,如在波斯湾等地设立了保护区等,以维持野生四指马鲅的种群数量。
四指马鲅成鱼体长30~50厘米,体重在800~1300克;体延长而侧扁。主要分布于
太平洋西部及
印度洋,在中国沿海区域也有一定量的分布。偏爱栖息在海洋沿岸区域或是江河入海口;幼鱼时期主要以
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主要摄食鱼类;具有季节性洄游的特性,成年体通常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浅水域中,冬天会逆河流而上,从海水中回流入淡水;喜欢独行,偶有十分松散稀疏的鱼群。
形态特征
四指马鲅的成鱼体长在30~50厘米,体重在800~1300克,最长寿命约7年。四指马鲅体延长而侧扁。它的头部较小,前方的
吻部很短,呈钝圆形;眼睛中等大小,位置比较靠前;口部较大,位于头部靠下的位置。四指马鲅有细小的牙齿,呈绒毛状分布在口的上下侧。它的身体上覆盖着细小
栉鳞,头部除了吻部之外也有鳞片覆盖。其鳃盖骨很小,鳃丝面积小且疏离,氧气交换能力较差,一旦离水即刻死亡。四指马鲅有两个间隔较大的背鳍,一个较大的
胸鳍,另外在胸鳍前侧还有四条细长游离的
鳍条,其长度与胸鳍的最长处基本一致,是四指马鲅的“四指”;而
尾鳍分叉很深,呈“V”字型。它们的背部为灰褐色,背鳍、臀鳍、胸鳍和尾鳍都呈灰黑色,镶有深黑色的边缘,而腹部和腹鳍为乳白色。
近种区分
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与四指马鲅同属,二者极为相似。若要对它们进行区分,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四指马鲅没有犁骨齿板,而多鳞四指马鲅则有;其次,多鳞四指马鲅的
胸鳍为黑色,而四指马鲅的则为黄色;最后,多鳞四指马鲅的侧鳍线数目多于四指马鲅的。
历史演化
四指马鲅是由约420万年前出现的多鳞四指马鲅演化而来——根据
基因组的比对结果,大约239万年之前,多鳞四指马鲅在
印度洋地区的
种群经过演化形成了如今的四指马鲅,成为了独立于多鳞四指马鲅的一个新物种。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四指马鲅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
太平洋西侧,从
波斯湾到
巴布亚新几内亚和
澳大利亚北部,再到中国整个沿海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沿海、江河口处,如长江口、杭州市湾、
福建省和台湾近海海域。
栖息环境
四指马鲅主要栖息在
温带、
亚热带和热带(南纬26°~北纬32°)的近岸海域以及淡水河流的入海口,它们需要栖息在以泥沙为底的水域,生活在水面至水深约23米的浅层中。此外,四指马鲅是广盐性鱼类,虽然其原本生活在海水中,但其也可于淡盐水、甚至淡水中生存。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由于四指马鲅喜爱生活在温暖的水中,它们普遍具有季节性洄游的特性。成年的四指马鲅通常生活在海岸附近的浅水域中,但在冬天它们会逆河流而上,从海水中回流入淡水。对于中国广东沿海海域的四指马鲅,在3~5月的渔汛期内该种鱼的数量有非常明显的增加。
觅食行为
四指马鲅在幼鱼时期主要以
浮游动物,以及虾和
糠虾为食。在达到成鱼后它们主要摄食鱼类,其中以
鲻科、
鳀科和
石首鱼科的鱼类为主,其次是
等足目、
对虾类和鱿鱼等,偶尔还会食用
多毛纲动物和
甲壳纲动物,不过后者的摄食量会随季节明显变化。
社群行为
四指马鲅是喜欢独行的鱼类。它们仅偶尔形成十分松散稀疏的鱼群,而更多的时候则会单独出现,至多成对出现。
生长繁殖
生长周期
四指马鲅仔鱼由
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卵黄囊内的养分逐渐被吸收后,仔鱼开始吸收
外源性营养,被称作“早期仔鱼”。此时的仔鱼主要进行摄食、消化器官的发育;同时也进行眼、耳和腮的发育,但鳍的发育不明显,因此早期仔鱼以浮游的方式生活。在约4天后,进入“晚期仔鱼”阶段,此时仔鱼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营养。这个阶段的仔鱼主要进行鳍的发育,以增强其游动能力,同时其他器官进一步发育,例如
消化道的弯曲数目增加。再过约9天,仔鱼进入“
稚鱼期”,此时的仔鱼身体逐渐被鳞片所覆盖。约20天后,仔鱼完成鳞片的发育,最终拥有了完整的身体机能,并进入“幼鱼期”。
幼鱼期的四指马鲅主要通过摄取外界的营养不断进行体型上的增长。四指马鲅的寿命最长约为7年。
繁殖方式
在约1岁时,经过第一次排精的
雄性四指马鲅会出现性逆转现象——雄性的鱼会逐渐转变为
雌性。在1~2岁的阶段内,雄性四指马鲅会以
雌雄同体的形式生活,在下次繁殖期之前转变为完全的雌性,并在3~5月在河口
产卵。一条
成鱼一次排出的卵在1~2百万个,直径在0.85~0.95毫米之间,具油球1个,会浮在水面上。之后完成
受精卵并发育成新的个体。
人工养殖
四指马鲅可以由人工养殖。由于其鳃丝较一般海水养殖的品种更细且更密,因此养殖四指马鲅需要保证水质清澈。此外,四指马鲅还对水的溶氧量以及温度有着苛刻的要求,过低的溶氧量或者温度都可能导致其死亡。在人工养殖四指马鲅的过程中,需要在水温低于14℃时搭建冬棚御寒,并且随时监控水质,及时排污和补氧。
四指马鲅的饲养并不需要专用的饲料,只需要按照特定的蛋白质水平、营养物质含量配置饲料即可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不过四指马鲅对于气压和水体盐度的变化都十分敏感,在暴雨、台风等气候骤变事件来临之前应当及时停喂。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IUCN在2014年评估了
波斯湾沿海水域的四指马鲅,将其保护级别评定为濒危。在这里它们受到商业渔业的高度追捧,特别是在
科威特。
伊朗通过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2006-2011年)估算四指马鲅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在此期间下降了50%以上。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区域渔业委员会(FAO RECOFI)所统计的捕捞量在5年内也下降了50%以上(1033吨至489吨)。根据过去5年(2006-2011年)估计的50%的下降,该物种的数量可能会在包括过去和未来的三代时间(2006之后的9~15年)内下降50-87.5%。
保护级别
2014年,由于四指马鲅
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分级为濒危(EN)级别保护物种。
保护措施
导致四指马鲅陷入濒危境地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过度捕捞。近些年在IUCN的带领下,各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和个人开展了一系列就地保护行动,在波斯湾等地设立了保护区,以维持野生四指马鲅的种群数量。此外,科学家也在开展一系列的研究,试图发展四指马鲅的人工养殖,以此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保护野生的四指马鲅。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四指马鲅的肉质中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鱼类,因此其肉质口感更加细腻,是良好的食用鱼类。四指马鲅既可以以鲜鱼的形式进入人们的餐桌,也可以进一步加工为罐头等形式长期保存。
观赏价值
四指马鲅身体修长,比例协调,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它们特有的游离的
鳍条,在清澈的水中摆动,十分优美。四指马鲅的鳍条虽不像同科的多线马鲅和
长丝马鲅的一样修长,但在水族箱等人工环境中仍然能展现其优美的姿态。
药用价值
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编的记录民族医学药方的著作《中华本草》中曾记录了四指马鲅的药用价值。在其被捕获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可为药材,服法为炖食内服,其主治饮食积滞。
参考资料
四指马鲅.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