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
弗朗茨·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
《变形记》(德语:Die Verwandlung)是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作品创作于1912年11月17日至12月7日,1915年10月首次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并于同年出版。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日复一日奔波于旅途之中,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他在家中颇受父母和妹妹的尊敬。但有一天他变成了一只甲虫,丧失了劳动赚钱的能力,父母和妹妹逐渐厌恶甚至憎恨他。最终,萨姆沙远离了社会和家人,痛苦地在饥饿孤独中死去。
《变形记》是作者认可并且没有要求好友马克斯·勃罗德毁去的少数作品之一。被评为20世纪世界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一,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变形记》先后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和舞台剧,其中文译本被收入上海市广东省等省市高中语文教材。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猛发展,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群取代了田园牧歌式的乡村风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宗教信仰等受到激烈的冲击和挑战。欧美社会的个人出现了普遍的疏离感、陌生感和孤独感。包括弗兰兹·卡夫卡在内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对世界进行反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变形记》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作者背景
弗朗茨·卡夫卡于1883年7月出生于奥匈帝国属下的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父亲白手起家,当上了小工厂的老板,为人蛮横偏执。他一心想把卡夫卡培养成为接班人,但卡夫卡却无心于此。因此父子俩常常发生冲突,卡夫卡与父亲之间的矛盾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给卡夫卡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浓重的阴影,这在《变形记》《审判》等多部作品中都有迹可循。
在当时,作为一个没有自己的国家,四处漂流的犹太人,弗兰兹·卡夫卡有一种精神漂泊感,无所归宿感以及危机感,这些感觉伴随他终生。由于他一生品尝最多的是失望与痛苦,所以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都陷于一种身不由己的敌对境遇之中,与恐惧不安为伍,始终找不到归宿。
内容简介
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旅行公司的推销员,他的老板对待员工很苛刻,同事也总是趾高气昂。虽然格里高尔很不喜欢自己的老板,但是为了还清父母欠的债,他不得不忍受这份工作。他也为自己赚钱给父母和妹妹提供了美好的生活而自豪。但是一天早上,格里高尔从床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自己连从床上翻身起来都做不到。
当母亲、父亲、妹妹敲响格里高尔的房门时,他们都很关心格里高尔的状态。公司的秘书主任先生也前来探望他,他竭尽全力翻身下床,拿到钥匙打开房门之后却吓晕了秘书主任和母亲。格里高尔被盛怒的父亲用手杖赶回了卧室,在驱赶中,他受了伤,晕倒在了房间里。醒来之后,格里高尔发现房间被从外面锁上了,家人也不再来看望自己,他在难过和忧愁中躲到了躺椅下面。
妹妹每天心惊胆战但又嫌弃地给格里高尔准备食物,随着时间流逝,格里高尔也逐渐适应了变成甲虫的生活。他虽然被锁在房间里,对所有事情都无能为力,但仍旧关心父亲的债务问题,怎么样送妹妹去音乐学院,关心家里的各种琐事。但是家人却越来越厌恶格里高尔。有天,他不小心吓晕了母亲,父亲为此气愤不已,用盘子里的苹果接连砸向格里高尔,有一只苹果嵌进了他的背部。
为了能够继续生存,格里高尔的家人只能打工挣钱,他们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哥哥赶出家门。某天凌晨,格里高尔孤独死去,父母和妹妹发现后都如释重负,他们搭上去郊外的电车,畅想着未来的生活。
角色介绍
格里高尔·萨姆沙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承担着全家的花销,他工作勤奋,关心家人。有天早上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无法继续工作赚钱,父母和妹妹对他日渐冷漠,最终格里高尔孤独死去。
作者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遭遇,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世人唯利是图、对人性和真情不屑一顾的“变形”的现实。
萨姆沙
格里高尔的父亲萨姆沙是一个威严冷血的形象,他遭遇失业并欠了一笔债,不得不让儿子去偿还。萨姆沙虽年事已高,在家中却十分有话语权,在他看来,儿子本就应该替父亲还债,赚钱养活家人。因此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法继续赚钱养家时,他对儿子非常不耐烦,甚至用手杖、苹果攻击格里高尔变作的甲虫。
葛蕾特
妹妹葛蕾特是格里高尔最亲密的家人,她在格里高尔心里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葛蕾特是第一个抑制住恐惧进入他房间的人。她还把哥哥房间里的家具搬走,为“它”腾出活动空间。但她的耐心有限,在认定格里高尔再也不会恢复成人之后,坚持要把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弄走。
母亲
小说中格里高尔的母亲没有具体姓名,她被格里高尔变作的甲虫多次吓晕,由于恐惧迟迟不敢进入儿子的卧室,但是当萨姆沙用苹果砸儿子时,她又祈求萨姆沙留儿子一条性命。在格里高尔死后,萨姆沙太太的脸上则带着“忧郁的微笑”。
主题思想
人的异化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往往会被金钱、产品和机器驱使和胁迫,缺乏自主性,很容易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俘虏,并在长期的压迫下,渐渐失去自己的本性,丧失自己生活的勇气,异化为“非人”的存在。
《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长年奔波劳碌,以微薄的收入负担着全家生活的重担。他像一台为老板工作的机器,几乎从未请过假,凡事谦卑退缩委曲求全,忍受着身体与精神上的虐待和损害,最终异化成甲虫。实际上,格里高尔早就丧失了正常人生活的条件,过着“非人的生活”,没变成甲虫之前已经异化成了一个人形的畸形物了。格里高尔的遭遇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异化的哲学生活现状。
生存恐惧
格里高尔异化为甲虫,象征着人类生活中巨大灾难的降临,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恐慌,意味着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背景下,人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突出体现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状态。在20世纪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周期性经济危机、战争威胁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人类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格里高尔的命运就是西方现代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人性的冷漠
《变形记》中详细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家人对他从关心到厌恶,再到将其置于死地的过程。当他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时,家人都尊敬他,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刚开始家人还对他恢复赚钱能力抱有一定的希望,到最后彻底绝望。格里高尔为家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却由于失去利用价值被家人抛弃,小说中的这种悲剧突出表现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冷漠。
卡尔·马克思指出,人与自己的同类、生命活动、劳动产品出现异化的最终后果就是人之间的相互“变形”。“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弗兰兹·卡夫卡对这种情况加以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之间呈现出敌对、冷漠、利益关系衡量一切的趋势,在整个社会为财富和金钱所管辖的时代,人际关系便会出现这般的异化和变形。
艺术特色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小说《变形记》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不同于全知全能的传统第三人称视角,这种叙述方式更接近于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者虽然采用“他(或格里高尔)”进行叙述,但局限于故事中某个人物(或至多是极少的几个人物)的感知、思想、意识、记忆与情感之中。在这种视角下,叙述者所了解的似乎和故事人物一样多,叙述者似乎只是凭借该人物的意识和感官去了解周围环境和情节发展。格里高尔知道的,叙述者和读者才知道;格里高尔不知道的,叙述者和读者也不知道。
相较于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更重视人物内心及经验的传达。局限性视角主要局限于人物的意识,使读者产生幻觉,仿佛自己正在经历展现在他们自己眼前的事情。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直接交流,避免隔了一层的感觉。
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中,叙事者可以在全知的叙述者和视角有限的人物角色之间流畅地进行转换,而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例如小说的结尾,作者转为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在格里高尔死后,他的家人坐在电车里准备去郊游,与前面的“潮湿的房间”“肮脏的角落”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果没有叙事视角的转变,也就没有了格里高尔死后的故事,读者也就不能通过对比,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无法沟通而造成的孤独、冷漠与悲哀。
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还创造了悬念。在格里高尔视角的局限下,读者和格里高尔共同经历了“变形”的离奇过程,也体验了格里高尔从开始的焦虑、困惑到最终无奈、绝望的心理历程。但在结果没有到来之前,谁也无法预知格里高尔下一刻的命运,这就让读者始终对后面的情节保持好奇。
冷峻客观的叙述风格
《变形记》的叙述冷峻客观,全文没有形容词和比喻,即使情节非常离奇惊骇,作者也能不动声色地冷静观察并描述。小说的开头作者用若无其事的口吻交待了一个奇特而恐怖的事件:“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而后,家人和上司已站在门外催促、威胁、哭泣,格里高尔则苦苦挣扎、忧心如焚。就在这紧要关头,作者却开始仔细描写格里高尔的“虫性”,写他如何拖着虫身下床翻身开门,如何思索和克服由此必然产生的技术性问题。
在后文,作者仍然细致耐心地描写甲虫格里高尔的生活习惯,冷静地把一个异常压抑且悲凉的故事描述得漫不经心甚至有趣。这种叙述态度和故事内容之间的强烈反差足以形成怪诞性质,让读者产生怪诞的感觉,主人公格里高尔越是心不在焉、稀里糊涂,读者就越是感到怪诞和震惊。同时,正是作者以反常化的眼光审视一个恐怖的荒诞的事件,使平庸变得可怕,又使可怕变得平庸,从而激发读者去思考现代人的生存现状的问题。
作品影响
《变形记》被评为20世纪世界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之一,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1947年,还在读大学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受到《变形记》启发,创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第三次忍耐》,发表后获得好评。
《变形记》译本被收入上海市广东省等省市的高中语文教材。
衍生作品
作品评价
在《变形记》中,弗兰兹·卡夫卡已达到大师的高度:他写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为再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变形记》这部本世纪伟大完美的著作。(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埃利亚斯·卡内蒂
我们也认为《变形记》是20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文学中一篇颇为重要的作品,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尖锐地接触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若干带本质性的问题,卡夫卡的确接触到了时代危机的症结所在。(翻译家李文俊)
卡夫卡的叙述节奏考验人阅读耐心,但作家正是要通过这样的节奏来加重读者阅读的压力,很多人并不能意识这样的叙述与它的意义密不可分。《变形记》令人震撼的是,弗兰兹·卡夫卡将冷酷推至极致的能力。(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中国作家 阎连科
《变形记》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典小说之一,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进行诠释,它为各种批评流派都提供了最好的例证,它值得一读再读,可被永无休止地读下去,每读一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中国国家一级作家  柳冬妩
几乎没有文学作品能像《变形记》一样,将变形用如此充满幻觉的细节描绘出来。(《卫报》)
参考资料
..2022-12-01
变形记·城堡.豆瓣.2022-11-21
Die Verwandlung.IMDb.2022-12-10
..2022-12-10
..2022-12-01
..2022-11-30
..2022-12-09
..2022-12-10
..2022-12-01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10
..2022-11-30
..2022-12-09
..2022-12-02
..2022-12-02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2022-12-02
变形记 La métamorphose (1983).豆瓣电影.2023-07-14
解密《变形记》.中国作家网.2022-12-10
柳冬妩.六安市叶集区人民政府.2022-12-10
变形记.豆瓣.2022-12-10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作者背景
内容简介
角色介绍
格里高尔·萨姆沙
萨姆沙
葛蕾特
母亲
主题思想
人的异化
生存恐惧
人性的冷漠
艺术特色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冷峻客观的叙述风格
作品影响
衍生作品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