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A Chinese Odyssey Part One - Pandora's Box)是依据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进行改编的喜剧电影,由
周星驰(Stephen Chow)、莫文蔚(Karen Mok)、吴孟达(Man Tat Ng)等联袂主演。影片于1995年在中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映,讲述了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因对唐僧不满而预谋将其杀害并偷走月光宝盒,不料被观音菩萨发现而惩罚他转世为至尊宝历劫,转世后的
孙悟空与白骨精、蜘蛛精相遇并发生一系列传奇的故事。
该片由
刘镇伟(Jeffrey Lau)自编自导,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周星驰成立的彩星电影公司联手制作。1995年《大话西游》在香港上映,票房收入为5400万
港元。影片在1996年获得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奖项以及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编剧提名。
上映20周年之际,《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于2014年10月24日在中国内地重映,截至2022年11月6日,
美团猫眼电影数据统计该影片的中国内地票房为1579万人民币。
故事情节
电影从
孙悟空护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开始,半路孙悟空(周星驰饰)妖性不改,与
牛魔王(
陆树铭饰)密谋将唐三藏(
罗家英饰)杀害,并偷走了紫霞仙子的月光宝盒。观音大士(侯艳饰)及时赶到,并想除掉孙悟空以免其危害苍生,但
唐三藏为救孙悟空,愿意一命换一命,于是观音大士便命令孙悟空五百年后转世为人并历经磨难以赎罪。
五百年后,孙悟空转世为
至尊宝,是
五岳山下斧头帮匪徒的首领。这天斧头帮来了一个后背纹着桃花的女子
春三十娘(
蓝洁瑛饰),二当家(
吴孟达饰)率领众匪徒抢劫春十三娘,不料反被春十三娘压制,至尊宝前去复仇,同样失败,并被春三十娘勒令去找一个脚底有三颗痣的人。晚上二当家将春十三娘迷倒后发现她竟是一只蜘蛛精,此时至尊宝在春十三娘房中也发现了跟随师姐前来五岳山的
白晶晶白晶晶(
莫文蔚饰),并对她一见钟情。原来这两只妖精得知
唐三藏将在五岳山出现,为吃唐僧肉而来到五岳山,但要找到唐三藏,关键是要先找到脚底有三颗痣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孙悟空。
菩提祖师(
刘镇伟饰)赶到并告知至尊宝他就是孙悟空转世。白晶晶也得知了至尊宝就是孙悟空,对孙悟空余情未了的她为救至尊宝,不幸中了春十三娘的剧毒。
至尊宝为救白晶晶,孤身前去盘丝洞寻找春十三娘,并发现了月光宝盒。白晶晶醒来不见至尊宝,误以为至尊宝抛弃了她,悲愤跳崖,被也在寻找唐三藏的
牛魔王所救,并将其带往盘丝洞。至尊宝使用月光宝盒穿越回过去解开了与白晶晶的误会,春三十娘为保护众人和牛魔王展开斗争,白晶晶随即也加入战斗。
至尊宝想扭转局面,于是再次使用月光宝盒穿越,但是这次竟回到五百年前,并遇到了在自己脚底烙上三颗痣的
紫霞仙子(
朱茵饰),此时至尊宝拿出镜子,发现自己在镜中已是孙悟空的模样。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
大话西游》系列影片最初只有一个大概的构思,在拍的过程中有很多奇思妙想冒出,这才改成了上下两篇。编剧
刘镇伟和
周星驰有过多次合作,他也认为剧中“至尊宝”的人选非周星驰莫属。制作组与西安电影制片厂达成合作,《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于1994年七八月间正式开拍。
其实最初西安电影制片厂看完剧本之后,认为其完全脱离原著的故事情节,因此完全不看好,但感受到周星驰的市场号召力才同意合作,直至影片拍摄完成后,他们仍然对此存在异议,认为整篇影片就是“文化垃圾”。
为了节省开支,剧组中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例如剧中的
刘镇伟便是导演刘镇伟剃光头亲自上阵扮演的,副导演江约诚则扮丑出演对帮主一往情深的“瞎子”。
影片的配乐《一生所爱》是导演刘镇伟请著名音乐人
卢冠廷所作的音乐,导演刘镇伟说的一句“这个爱情故事五百年都没有结果”触动了卢冠廷,这才创作出了这首配乐。,刘镇伟和周星驰又找到
中原地区内地知名配乐家
赵季平前来助阵,这才完成了整部影片的配乐。
主题与亮点
影片主题
《大话西游》系列影片充满了对传统和权威的解构,以及对经典著作的消解和重塑。这部影片改编自古典名著《
西游记》,但它解构掉了整个《西游记》的框架结构,也重新定义了《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展现出了一个打破传统和挑战权威的世界。《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及下篇《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中,它把爱情赋予
孙悟空,刷新了人们对这个传统角色的认知,但孙悟空被赋予的既定命运是西天取经,所以他不得不在爱情和取经之间做出选择,而这就是影片想深究的,即孙悟空对自身责任和自由的态度,其实这也是一代年轻人在个体与社会责任之间取舍的寓言故事。影片一方面在表现得“无厘头”,一方面在终极意义上又呈现出宏大叙事的严肃性。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诞生在世纪之交的时刻,中国面临经济和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以及文化潮流的冲击,年轻一代人对自身初入求同社会或即将进入社会的身份充满了彷徨与苦闷。而该影片所构造的孙悟空形象打破日常生活行为的界限,背后的意义指向在于大众对于本真生命追寻的强烈诉求,以及该时代大众心理的一种狂欢、纯粹和最原始的自我表达。
影片亮点
画面与音乐
尽管《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在拍摄时条件有限,但影片在光影处理上整体色调都偏明黄,打斗时穿插着黑色。不同场景融合不同的色调,例如盘丝洞在百年前后的样貌和色彩都不同。影片插曲和影片中的地点和心境也相吻合,歌曲《一生所爱》唱出了人物的爱情悲剧。电影拍摄于
宁夏回族自治区,以
西北荒漠为故事背景,展现出的是浑厚的视觉刺激,同时也给人荒凉肃穆的感觉,切合影片的悲剧结尾。
非线性叙事
传统的叙事手法,主要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性或者事件的因果联系来表现故事,这部影片为了更凸显其“无厘头”特征,则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即它打破了时间的顺序,对时间线和顺序叙述进行了重构。通过闪回、梦境和幻想回忆等手段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例如在《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中,
至尊宝通过月光宝盒在现在和过去的时空中穿梭。正是这种难以被观众预知的时空及其经历的转变,营造了悬念,吸引了观众对电影的关注度。
台词设计
原著《
西游记》记载大唐盛世时期发生的故事,传统思想的枷锁禁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人们并不会用那么直白的话语。而在《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中出现了不少方言、现代话、白话等,还有一系列台词设计。例如夹杂着英文:only you、”I 服了You“以及打破各种语序语法的规则。这种对白设计上的大胆出新,引领着观众在现实与历史中来回穿梭,给观众带来震撼的
听觉刺激的同时,也引发喜剧性效果。人物各有自己的本色的言语风格,从整体效果上也呈现众生喧哗的
狂欢节的精神。
影响与获奖
影片影响
青年的思想与生活
《大话西游》系列影片进入中国内地意外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他们把《大话西游》的经典对白、歌曲植入日常生活,以心照不宣的默契自娱自乐,这部无厘头电影改变了青年群体的思想和生活。也正是在《大话西游》这部无厘头电影的启蒙下,无权威、无中心、无深度、无价值等
后现代主义思想开始进入青年的头脑。凭借与青年群体高度的精神契合以及借助新型传播手段,以《
大话西游》系列影片为代表的无厘头电影与网络恶搞洪流共同构成了“戏谑文化”,成为我国21世纪00年代最具号召力的青年亚文化类型。《大话西游》及其所衍生的各种“大话”现象,成为了当代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大话”文化。
文学作品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及《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大话西游系列第二部)开始走红之日,正是中国文学在文化市场式微之时,影视作品正借助互联网挤压文学作品走向边缘化。而文学经典电影化却不是一件易事,主要的困难在于读者阅读时在脑海中形成的人物形象与电影呈现的视觉形象严重不符,而《大话西游》系列影片则反其道而行之,充分利用这个差异,以此来造成特殊的效果。年轻的网民在各种场合大量引用《大话西游》中的台词,作为彼此沟通的纽带,正是这系列影片给古老文学神话带来了新的生机。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影片,随着它们在网络中的传播,向我们展示了文学艺术创作互动性的巨大力量。
消费形式
在后现代社会,人们可以在网络虚拟空间自由言论,并逐渐形成一套区别于真实空间的话术。例如各种版本的《大话西游》影碟、图书,和在网络空间里不断被应用的经典台词、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等,人们借助这套符号交流,不懂这套话术的人被排除在群体之外。因而就《大话西游》文本来说,它的符号价值开始超越使用价值,使得它与同类的改编作品区别开来。而在广告消费上,许多商家借助“大话西游”的名目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如名为“大话西游”的冷饮以及众多以“大话西游”剧情改编的电视广告。也正是因为“大话迷”赋予了《大话西游》后现代符号的意义,广告商才能够将《大话西游》的符号价值注入其产品,并试图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产生反作用。
获奖情况
资料来源
票房成绩
《大话西游》作为
周星驰的经典代表作,1995年2月,当《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在北京上映时,全年票房仅有20万元。2014年10月24日《月光宝盒》和《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在中国内地重映,首映当天两部影片共收获300余万元票房,10天的时间收获了2500万的票房。截至2022年11月6日,
美团猫眼电影数据统计该影片的票房为1578.8万人民币。
续集及衍生作品
续集
《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是《
大话西游》系列的下集,讲述了
至尊宝穿越回500年前,与在他脚底烙上三颗痣的
紫霞仙子相遇,双方发生一段感情纠葛后至尊宝最终成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大圣娶亲》同样延续了《月光宝盒》无厘头的电影风格,但两部影片共同呈现出的悲剧意识却十分强烈,传达出了孙悟空对被命运支配的愤愤不平以及抗争,但在强大的社会的面前依旧摆脱不了“被认定”的命运束缚,整个抗争显得苍白无力,被推向悲剧的结局。
衍生作品
21世纪初,在商业化、娱乐化、
消费主义以及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的影响,西游系列的电影改编愈发多样,《
大话西游》便是其中的代表,同时也征服了很多年轻人。围绕这个故事展开的叙事也产生了很多衍生产品——电视剧《大话西游》、《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网络游戏《大话西游OL》等等。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工具,线上线下围绕这些经典文本的粉丝讨论与同人改编与日俱增,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大话西游的亚文化风潮。这些作品或承继了《大话西游》的颠覆精神,或开创新的角色性格,但因为各版本制作人不同、导演不一、风格迥异,剧情不连贯,很难形成系统的产业链和一体化的营销,电影的特技和内涵也很难保证。
影片评价
《大话西游》系列刚上映时风评不高且一度被认为是“文化垃圾”,文化批评家
朱大可就曾批评道“这个混合着黑色(灰色)幽默、后现代主义、言情与武侠文学、好莱坞电影以及下层市民趣味的大杂烩,以百科辞典的方式全面呈现了‘大话美学’的各种要素:幻想、反讽、荒谬、夸张、顽童化、时空错位和经典戏拟,其中包含了文化颠覆、低俗的市井趣味和感伤主义等各种混乱矛盾的要素。所有这些都塑造着大话时代的嚣张面貌”。直至在内地火起来之后,它的口碑才发生翻转。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评价该影片道:“《大话西游》通过滑稽的行为和语言释放了年轻人的郁闷,给了年轻人一个宣泄的渠道。在每个人的文化记忆中,都会有伴随一生的东西。都会以那个时代的人的生活态度传达出来,并不断地被重新使用。‘大话’就是这样一种态度记忆,是一种情感记忆“。而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也评价道:”原先的经典被再编了一通故事,戏说中有戏谑、荒诞和噱头,也有对某种既成规范的挑战、反叛和批判,有一种加入时尚(反叛的时尚)的先锋感,还有一种恶作剧的快感”。
电影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