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菊(拉丁学名:Gerbera jamesonii Bolus),也被称为太阳菊、扶郎花、灯盏菊,为
菊科(Asteraceae)
非洲菊属多年生
宿根草本花卉。非洲菊最早发现于南非
德兰士瓦省,在中国常见于园林庭院栽培,且多为盆栽形式。
非洲菊的根茎短,并有残存的叶柄围裹,叶片基生、呈莲座状,叶片正面光滑,背面具短柔毛,叶脉均凸起,网脉明显。非洲菊花葶单生、少数丛生,无苞叶有被毛、在花顶部最稠密,
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顶,花苞呈钟形,外层花冠舌状,淡红色、紫红色、白色或黄色,长圆形花苞呈钟形。非洲菊不耐高温、高湿,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微酸性的沙质壤土,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健康的非洲菊花色丰富、花大色艳,且花期长、切花率高。被誉为世界五大切花(
月季、康乃馨、
唐菖蒲、
菊花、非洲菊)之一。非洲菊作为切花,可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环、瓶插花、壁花,以及用于装饰用花等。非洲菊周年产花,瓶插时间长,便于运输,价廉物美,深受消费者青睐。
形态特征
根茎
非洲菊为多年生、被毛草本植物。非洲菊的根茎短,有粗须根,并有残存的叶柄围裹。
叶
非洲菊的叶片基生、呈莲座状,其形状为长椭圆或圆形,顶端较为短尖,基部则逐渐收窄,长约10-14厘米、宽约5-6厘米,其叶片叶缘有浅裂或深裂,且叶片上面光滑,背面具短柔毛(衰老时脱毛),两面叶脉均凸起,网脉明显,侧脉约5-7对,以弯拱相连;叶柄长7-15厘米,具粗纵棱,多少被毛。
花
非洲菊花葶单生、少数丛生,且长在25-60厘米之间,无苞叶,被毛,毛于顶部最稠密,
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顶,于花期舌瓣展开时直径6-10cm;非洲菊花苞呈钟形,约与
两性花等长,直径约2厘米;总苞片2层,外层线形或钻形,长8-10毫米,宽约1-1.5毫米,背面被柔毛,内层长圆状
披针形,顶端尾尖,长10-14毫米,宽约2毫米,背脊上被疏柔毛;外围
雌花2层,外层花冠舌状,淡红色、紫红色、白色或黄色,长圆形花苞呈钟形直径约2厘米,内层雌花比两性花纤细,管状二唇形,长6-7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果
圆柱形,长4-5毫米,具密集短柔毛,呈白色。冠毛粗糙,鲜时呈现白色,干时浅褐色,长6-7毫米,基部联合。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在中国,非洲菊主要种植于
江西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云南省等地区。同时各地区的园林景观中常见栽培,多为盆栽形式。
生长习性
温度
非洲菊不耐高温,20℃-25℃为非洲菊的最适生长温度,白天温度应低于26℃,夜间温度则在14-16℃之间,冬季休眠温度为12-15℃,且低于7℃则会停止生长。每年的4月和10月为盛花期。
光照
非洲菊为喜光植物,必须在光线充足的温室栽培,但夏季要注意遮荫和降温,保持温度不超过26℃。
湿度
非洲菊要求适宜在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生长。且在整个生长期应给予充足水分,但不能积水,夏季应减少浇水,并将植株放在冷凉通风处,冬季温室栽培时可稍减少水分。
土质
非洲菊喜肥沃、通风透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常用的基质有砂质壤土、土壤加
泥炭土、泥炭土加河沙、炭土加珍珠岩或蛭石等。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自然繁殖
非洲菊是异花传粉植物,雄蕊与雌蕊成熟时间不同,通过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其种子后代必然会发生变异,普遍表现为花梗变细、变软,花形变小,切花价值大大降低。
播种繁殖
非洲菊可通过
杂交育种取得种子,需要
人工授粉,经过种子繁殖后,子代易分离。非洲菊于育苗盘或育苗中播种,在18℃-20℃的温度下易发芽。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后移植,在棚中养护后移栽上盆或定植于田间。
无性繁殖
分株繁殖
挖出一年生的非洲菊母株,分切地下茎成若干子株,子株须带有根和芽,将子株移植到苗床内或直接定植于大田中。分株繁殖每年每株仅可分出少量新株,一般在3-5月进行。
插繁殖
截取非洲菊根部粗大区域,保留根颈部,去除生长点及叶片,将其种植于种植箱内。扦插繁殖的环境适宜温度为22℃-24℃,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扦插后植株的根颈部会陆续长出叶腋芽和不定芽形成插穗,插穗扦插后3-4周便可长根,时间最好在3-4月。。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是非洲菊的主要繁殖方式。种苗质量高、繁殖速度快,易于商品化生产。通常使用非洲菊的
花托与
花梗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外植体诱导出芽后,做试管增殖,从而产生大量植株。
栽培技术
土壤准备
栽培非洲菊的地块最好在冬季就翻挖好,
霜冻日晒使土壤熟化,亩施农家肥、
过磷酸钙、有无机复合肥;做最好是南北向,有利通风采光,根据大棚实际确定墒数;定植前苗床浇透水,并用
敌克松等进行土壤消毒。
定植
定植前首先要对温室土壤进行消毒,并应施人大量有机肥深翻,非洲菊种苗应选用高质量的组培苗;每墒栽两行,双行交错栽植,栽时应尽量多带土并注意将茎部略露出土面,以防根茎腐烂,栽后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充分浇水使根部与土壤密接,以利缓苗和幼苗生长。
苗期管理
非洲菊在移栽和定植时,要将植株根颈部露出土面,防止病菌感染,定植后充分灌水,温度保持在15℃-20℃,但要适当遮荫,苗期温度不能低于15℃或超过30℃,第二次浇水应在缓苗后即有新叶萌发时进行,缓苗后可通过控水进行蹲苗,并加强通风。
花期管理
温度管理
非洲菊生长期易置于12℃-25℃温度下,土表温度应略低根部,保持在16℃-19℃,最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冬季培养应将温度保持于在12℃-15℃以上,夏季不超过26℃,可终年开花。非洲菊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光照管理
非洲菊喜光,夏天光线强应及时搭遮阴网,达到减弱光照和降温的目的,冬季光照时间短,如果持续阴天7天以上,需考虑人工补光。
肥水管理
非洲菊的营养消耗为氮钾型。小苗阶段的非洲菊,其所需
氮随着其生长的加快而增多;春夏季节,非洲菊于成年阶段,应施足氮肥;进入非洲菊花期施肥则以磷钾肥为主,同时补施钙肥和硼、锌等微量元素;进入晚秋和冬季,施肥量应减少,增加钾肥的比例,降低氮的用量。
病虫害防治
虫害
该虫繁殖快、危害大,植株遇该虫害主要表现为残留煤状物于叶上对植株并造成危害,可用高效蚜清、叶蝉散、
甲氰菊酯等进行粉虱的防治。
蚜虫
蚜虫会吸食叶片,汁液使叶片变色,排泄物则会导致真菌滋生,可用蚜虱绝、硕丹等药物进行防治。
潜叶蝇
成虫取食叶片并产生白色小圆点危害植株健康,而幼虫则在叶片上产生白色取食隧道,可用爱福丁进行防治。
螨类
繁殖速度快,对非洲菊威胁较大,其主要表现为叶片蜷缩、硬化,花朵不正常展开,可用克螨特、速螨酮等防治。
病害
疫病
该病主要由
镰刀菌属入侵根茎、叶柄断口引起,易在土壤湿度大时感染,植株发病时,其叶茎部变黑渐腐直至死亡,可用托布津、敌克松等药品灌根处理。
茎枯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花变小且畸形,花茎顶端部位干枯,可用代森锰锌等防治。
叶斑病
可由多种病原引起,植株叶片和花上产生灰色的斑纹,并逐渐变大,可摘除病叶并及时销毁,并用托布津、普菌克、百菌清等防治。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非洲菊被誉为世界五大切花(月季、
香石竹、
唐菖蒲、菊花、非洲菊)之一。因它花色丰富,形美色艳,且花期长,切花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切花。可用于制作花篮、花束、花环、瓶插花、壁花,以及用于装饰用花等。同时,部分非洲菊还有的香气。
经济价值
非洲菊周年产花,瓶插时间长,便于运输,价廉物美,它的经济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青睐,花朵大、花色鲜艳、花枝挺拔且产量高、适应性和抗性强的的非洲菊品种适合目标市场的需要。2000年以来,非洲菊在全世界销售量大,在荷兰非洲菊切花生产面积也稳定在180-200公顷左右,2003年拍卖额达1.059亿欧元,排名第五;而在日本,非洲菊的品种以小花型为主,其生产量排名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