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
菊科菊属植物
菊花(学名: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 Hemsl.),又名鞠、小白菊、小汤黄、黄花等,为菊科(Asteraceae)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宿根亚灌木。菊花原产于中国,全世界均有栽培。菊花适应性较强,喜充足的阳光,也稍耐阴;喜凉,较耐寒;较耐干,忌积涝;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
菊花株高60~150cm,茎直立,幼嫩茎呈嫩绿色或带有褐色;叶互生,呈卵形至披针形,边缘有缺刻和锯齿,呈羽状浅裂或半裂;头状花序单生或几个集生在枝顶;花序有管状花(筒状花)和舌状花,花色丰富,有白色、黄色、红色等。瘦果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果实内有一粒种子。
菊花花色丰富,品种繁多,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不仅可以配置花境、花坛等,还可制作盆栽;菊花是重要的商品花卉,可以制作菊花茶或饮料等,也可以作为鲜切花售卖。菊花的花朵、叶、幼嫩茎叶以及根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喉咙肿痛等。
起源
关于现代菊花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个论断。一是原始菊花通过毛华菊野菊紫花野菊等之间的天然杂交,再经人工选育形成。二是不同菊花品种经过人工种间杂交形成与菊花染色体数相同的“合成菊”,该种类归为菊花类。三是野黄菊与毛华菊杂交,之后六倍体的紫野菊也参与杂交,再经过多次天然杂交、人工选育,形成定型、色彩丰富的原始菊。四是原始菊花是由野黄菊与原产于华北的小红菊直接杂交形成。五是日本学者认为原始野菊的杂交亲本为日产汽车公司野生菊花,但日本的菊花最初由中国传入。因此,原始野菊的杂交亲本应为中国野生菊种。基于以上研究论断,现代栽培菊花是由中国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野生菊种经天然种间杂交,再经人工长期选择、培育而成的杂种复合体。
栽培历史
菊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名字最早出现在《周官》中。早在夏朝的《夏小正》中就有菊花作为农事活动时令标志的记载。秦汉时期,菊花以饮用、药用或食用为主。自晋代起,菊花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田园栽培。至唐朝,菊花得到初步发展,栽培普遍,出现了白色、紫色、红色等不同花色的品种。宋代,菊花由露地栽培发展到盆栽,甚至出现嫁接菊花,栽培技术不断完善,艺菊专著不断涌现,其中刘蒙的《菊谱》为中国第一部菊花专著。明、清两代,菊花品种增多且栽培技术快速发展,相继出现菊花专著50余部,累计品种近2000个。
8世纪前后,菊花由中国传入日本;17世纪末,中国菊花被引入欧洲;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菊花在全球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
菊花株高60~150cm,茎直立,分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地上茎多分枝;幼嫩茎为嫩绿色或带有褐色,被灰色绒毛或柔毛。
菊花叶互生,呈卵形至披针形,长5~15cm,边缘有缺刻和锯齿,呈羽状浅裂或半裂,叶背被白色短柔毛。菊花叶有短柄或无,长1~2cm;叶柄两侧有托叶或者托叶退化。根据菊花品种的不同,叶片形状可划分为8类,分别为正叶、深刻正叶、长叶、深刻长叶、圆叶、葵叶、蓬叶和船叶
菊花的头状花序单生或几个集生在枝顶,直径2~30cm;花序总苞片多层,外层总苞片呈绿色线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花序着生2种类型的花,分别为管状花(筒状花)和舌状花,其中管状花呈黄色,花冠连成筒状,花两性,中心为雌蕊,柱头2裂,子房下位,有1个心室,聚药雄蕊5枚;舌状花生于花序边缘,花色丰富,有白色、紫色、红色或黄色等,仅有雌蕊1枚,雄蕊退化,花形较大,可分为为平、管、桂、匙和畸等5类形状。
果实和种子
菊花种子为瘦果,呈褐色,长1~3mm、宽0.9~1.2mm;瘦果上端稍尖,呈扁平楔形,表面有纵棱纹;果实内有一粒种子,且该种子无胚乳;果实千粒重为1g左右。
物种分布
菊花原产于中国,中国是菊花的起源中心;之后日本欧洲法国、北美等相继引入栽培,现全世界普遍栽培。
生长习性
菊花适应性较强,喜充足的阳光,也稍耐阴;菊花喜凉,较耐寒,生长适宜温度为18~21℃,可耐32℃的高温和10℃的低温,地下根状茎耐低温极限为-10℃;较耐干,忌积涝;喜生长在含腐殖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耐弱碱,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壤中均能生长,以土壤pH值6.2~6.7为宜;忌重茬连作。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菊花为异花授粉植物,具有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其自然授粉以蜂类、蝶类传粉昆虫为主要媒介。此外,菊花花谢后地上茎大多枯死,地下茎翌年春季萌发出蘖芽,进而生长发育为新的植株。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冬季菊花种子成熟后,采集成熟的种子晾干保存;之后选择疏松的土壤,并于2~4月适当稀播;播种后覆土,并加强田间管理;菊花种子在温度10℃以上缓慢发芽,适宜发芽温度为25℃。由于种子繁殖出苗不齐,菊花一般不采用该方法进行繁殖。
扦插繁殖
菊花的插繁殖主要包括嫩枝扦插、芽插和叶芽插。嫩枝扦插应用最广泛,于4~5月进行,选择适宜的枝条作为插穗,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或1/2;芽插一般于秋冬季选择距离植株较远的健壮外部脚芽进行扦插;叶芽插即从枝条上带有腋芽的叶片进行扦插,一般只用于珍贵品种的繁殖。
嫁接繁殖
菊花嫁接一般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黄花蒿、黄蒿作为砧木,并于5~6月的晴天进行劈接。
压条
压条法是菊花常用的繁殖方法,将母株的枝条或茎蔓进行环状剥皮、刻伤等处理,之后将其压在土中, 待其生根后再将枝条或茎蔓切断,形成独立的新植株。此外,也可以于清明前后或秋末挖出种株,将脚芽带根分开,然后移栽,加强养护管理。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具有用料少、成苗量大、保持优良特性等优点,常用来繁殖菊花。菊花的茎尖、叶片、嫩茎段、花蕾等均可作为外植体,外植体消毒后进行接种,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再进行炼苗。
栽培管理
栽植
露地栽培
菊花适宜深沟高栽植,栽植时间因品种不同而不同,如夏菊适宜在6月底栽植,秋菊等适宜在7月初栽植;栽植时要求栽培密度合理。
盆栽
菊花盆栽主要有一段根系栽培法、二段根系栽培法和三段根系栽培法3种方法,其中一段根系栽培法利用扦插菊苗进行上盆,一次性填土,整枝后菊株仅有一层根系;二段根系栽培法也利用扦插苗上盆,第一次填土1/3~1/2,经整形后形成侧枝,利用盘枝法调整植株,再覆土,使侧枝生根;三段根系栽培法通过3次填土和3次生根,充分发挥品种特性。
切花栽培
菊花切花栽培可实现周年供应。通过人工加光或者遮光,调节温度、湿度、通风状况等,人工提前或延迟菊花开花期,实现菊花切花的全年分批上市。适宜的鲜切花品种有中菊和少数大菊,具体视市场行情而定;切花适宜栽培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
水肥管理
浇水对菊花生长较为关键,春季适量浇水、夏季增加浇水、秋季控制浇水,浇水量根据菊花各个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而定,做到干湿相宜。
菊花栽植时应施足基肥,一般施已腐熟的厩肥、绿肥,配施少量化肥;菊苗成活后、植株开始分枝、孕蕾前分3次追肥,追肥应避免过早、过量,具体追肥量和追肥时间应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而定。
摘心与疏蕾
当菊花枝条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应及时将顶部嫩头摘去,以促进新枝的长成。具体摘心次数应根据菊花用途而定。菊花现蕾后,应适当进行疏蕾,疏除顶端主蕾以下的所有侧蕾。
病虫害防治
菊花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白粉病、黑斑病根腐病、锈病等。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和排水;清理和烧毁落叶、病叶;喷施代森锌、甲基硫菌灵波尔多液石灰硫黄合剂、粉锈宁等药剂。
菊花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尺蠖、菊虎等。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人工捕杀越冬美国白灯蛾或定植前消毒土壤;施用敌敌畏乐果辛硫磷等药剂;用钩捕或用药液注孔毒杀菊虎幼虫。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菊花花色丰富,品种繁多,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不仅可以用于盆栽造型,还可以作为环境装饰材料。在园林绿化中,菊花可以作为花境、花坛等材料,与栅栏、景石等搭配,形成自然协调的园林景观。此外,菊花可以用来举办展会,其切花可以制作花篮、花束和插花等。
经济价值
菊花是重要的商品花卉,产量和产值均较高。菊花花形美、水养持久,其鲜切花在世界花卉市场上最为畅销和普遍,可通过提早或延迟花期来满足供应需求。此外,菊花也可以制作菊花茶或饮料等进行售卖。
生态价值
菊花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能吸附氟化氢有毒气体,还能有效抵抗家具、装饰材料等散发出的有毒气体,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药用价值
菊花的叶、幼嫩茎叶以及根等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性甘、苦,微寒,主治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和目赤肿痛等。
菊花苗即菊的幼嫩茎叶,性甘,微苦,凉,具有清肝胆热、益肝气等作用,主治头风晕眩等。
菊花根性苦、甘,寒,清热解毒,主治喉咙肿痛、肿毒等。
主要品种
菊花品种繁多,全世界有20000~30000个,中国有3000个以上。按照花色分类,菊花有粉色、白色、黄色、绿色、紫色、复色等颜色;按照花期划分,菊花有夏菊(花期6~9月)、秋菊(花期10~11月)、寒菊(花期12月至翌年1月)等;按照花径划分,菊花有大菊(花径10cm以上)、中菊(花径5~10cm)、母菊(花径5cm以下)等;按照不同的整枝方法划分,菊花有独本菊多头菊大立菊等种类。
参考资料
菊花.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2022-12-06
菊花.植物智.2022-12-06
菊花.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2-12-06
目录
概述
起源
栽培历史
形态特征
果实和种子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扦插繁殖
嫁接繁殖
压条
组织培养
栽培管理
栽植
露地栽培
盆栽
切花栽培
水肥管理
摘心与疏蕾
病虫害防治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
生态价值
药用价值
主要品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