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东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专家
王小东(1939年元月- )是中国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专家,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籍贯为山东省平度市,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东在静宁县长大,大学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从中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和建筑设计大师刘鸿典等人。1963年来到新疆后在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历任技术员、 建筑师、高级建筑师、主任建筑师、院副总建筑师、 院总工办主任、院长、名誉院长等职位。王小东主要参与设计了新疆人民会堂、新疆昆仑宾馆新楼、库车龟兹宾馆、北京中华民族园新疆景区、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国际大巴扎红山体育馆等建筑,并主持了喀什老城区改造项目。
王小东曾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罗伯特·马修可持续与人道环境奖、梁思成建筑奖等奖项。王小东于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08年12月31日,王小东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10年王小东被聘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王小东的父亲是山东人,辛亥革命前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期,王小东父亲加入冯玉祥的西北革命军,参与建设了西安市兰州市的兰西公路。王小东于1939年元月出生于兰州市,然而当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侵华日军不断对兰州等中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王小东一家人不得不离开兰州,前往甘肃静宁县生活。王小东父亲开始在静宁中学(现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教书,长大王小东也在静宁中学读书学习,学习期间喜欢上绘画、书法。上学期间,他又凭借嫂子是中学图书馆管理员的便利,饱读诗书。:11-17
王小东8岁时,父亲去世。家里仅以父亲的积蓄过活,不过生活也较为安逸,复杂政治运动远离王小东清贫的一家,王小东可专心于学习和读书。1956年,王小东中学毕业,想投奔在西安市读书的哥哥,所以报考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然而哥哥中途却转到兰州大学学习,王小东最终一个人于1957年前往西安,并完成学业。:11-17
在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业专业就读六年的时光中,中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和建筑设计大师刘鸿典林徽因的弟弟林宣、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最后的代校长胡粹中等人担任过王小东的老师。王小东也顺利完成美术、电气照明、建筑物理等30余门课。1963年毕业时,王小东的同学多选择前往北京、长沙市沈阳市等地区,王小东则主动申请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31
前往新疆
1963年9月,王小东乘坐火车通过刚通车不到一年的兰新铁路抵达乌鲁木齐市。报到后,王小东被安排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委勘察设计院(现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49-54在正式上班前,王小东作为大学毕业生先后在设计院、自治区水文地质队、新疆一建等单位劳动一年,期间参与了多个基础建筑工种的工作。同时王小东利用业余时间走大街穿小巷,对乌鲁木齐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进行写生。劳动结束后,王小东被安排至设计院标准组,负责绘制标准图。1973年以前,王小东绘制了大量住宅、食堂等建筑的标准图。也参与设计过一些办公楼、工业厂房、食堂等建筑设计。:49-54
设计生涯
王小东参与设计的首个重要工程是1973年对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重修设计工作。此次重修,王小东等人负责陵墓、广场及大门的设计。为此他不仅拜访葬于陵园的林基路陈潭秋、毛泽民烈士的爱人,还找到年岁已高的董必武为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题词。为了给三位烈士寻找合适的墓碑,王小东前往多地,最终选择北京房山的汉白玉为墓碑材料。:54-56
文化大革命后期,设计院订了《建筑实录》(英文:建筑 Record)、《建筑评论》(英文:Architecture Review)等影印版的非中文期刊,这让王小东接触到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1980年代初,王小东又参与了吐鲁番市招待所和外貌楼的设计,此时的王小东已经开始探索建筑的地域风格。1981年阿卡汗建筑奖委员会在中国举办学术研讨会,在参观吐鲁番时便居住于此。王小东得到委员会的鼓励,此后他的设计开始将现代建筑、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结合起来。1982年以后,王小东还先后参与设计了乌鲁木齐友谊宾馆三号楼和新疆昆仑宾馆新楼,这些建筑颇有新疆少数民族建筑风格。比如王小东在新疆昆仑宾馆新楼设计中,采用了南疆维吾尔族民居庭院中常见的廊柱双联拱等手法和特色。
1984年初,王小东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任命为主任工程师,5到6月份,升为设计院副总工程师,8月成为总工办主任,11月成为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从此王小东开启了16年的院长生涯。:56-591985年,王小东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小东虽出任院长开始了行政工作,但专业工作亦未放弃,他将工作时间分为三份,平均分给管理工作、学术研究、建筑创作。出任院长后一年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王小东作为主创,参与了献礼工程新疆人民会堂的设计工作。:56-59同年,他还参与设计了新疆迎宾馆。
1990年代前后开始,王小东的设计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开始出现地域自然、历史、人文等内容,不再局限于符号化的地域特色。比如1989年开始设计的库车龟兹宾馆均是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但其风格既有龟兹时期石窟的特色,也有类似默拉纳和卓墓中方格花木栅,结合了龟兹文化和维吾尔族文化的特色。1996年,王小东参与设计了北京中华民族园新疆景区,他通过采用民族砌砖等民族工艺,体现出建筑的新颖风格和民族特色。1999年,王小东不再担任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而并成为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59
进入21世纪后王小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并开始专心建筑设计工作。彼时新疆正值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设计开始出现“贪大求洋”、盲目攀比的风气。然而王小东依然坚持将自己的创作观贯穿于他此后主持的建筑项目中。比如2000年6月开始设计的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由王小东主持,博物馆具有维吾尔族民居依旺特点的正面入口上方,蜂窝状装修则有着伊斯兰建筑穆克纳斯的元素。在设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馆时,王小东没有专注于单一宗教、单一民族或特定时期,而是将其表达为饺子、模糊的泛文化。除此之外,这段时间王小东还参与了红山体育馆、伊犁大剧院等建筑项目的设计工作。
2003年建成的新疆国际大巴扎由王小东设计,是其将伊斯兰建筑、维吾尔族建筑、中原传统建筑的建筑语言及空间构成作为建筑特点,并和现代化设施相结合的建筑群。新疆国际大巴扎曾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等奖项。2007年,王小东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2008年开始,王小东开始主持喀什老城区改造工程。在面对老建筑保护和抗震要求的双重压力下,王小东采用对高台民居住户单户单设计,既将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到8.5度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不改变房屋面积、户型、原貌,还让住户自己参与设计。:59-65“喀什老城区阿霍街坊改造”获得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居住建筑特别奖。除此之外,王小东设计的喀什吐曼河建筑综合体于2008年建成。2015年王小东设计的和田玉都国际大巴扎建成。2022年5月,由王小东指导设计的文旅商业综合体项目“和田夜市”开始动工。
主要成果
王小东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建筑作品有新疆友谊宾馆三号楼、库车龟兹宾馆、北京中华民族园新疆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新疆国际大巴扎、库尔勒康达大厦等。2008年以来致力于喀什老城改造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特色研究、中亚建筑与城市研究等,主持设计了乌鲁木齐空中花园、喀什土曼河城市综合体、和田玉都大巴扎、乌鲁木齐团结剧场、喀什老城改造阿霍街坊等项目。他还重点完成了以下优秀工程设计项目:北京中华民族园新疆景区(2000年建成)、红山公园景区体育馆(2003年建成)、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2004年建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2005年建成)、乌鲁木齐二道桥国际大巴扎(2003年建成)、喀什吐曼河建筑综合体(2008年建成)。
他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几十年来考察了新疆各地和中亚几国的城市与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掌握了大量有关资料,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如“新疆建筑创作之路”“继承与创新”“新疆伊斯兰建筑的定位”“文化对建筑困境的拯救”“变化中的城市观念”“建筑本源与形式消解”等。与此同时对建筑创新也是非常重视,发表了《文化对建筑困境的拯救》《在民族和宗教的限定中求解》《群衍性—建筑创作中一个被略了的要素》《建筑本原与形式消解》《变化中的城市与观念》等论文。出版著作有《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新疆》《伊斯兰建筑史图典》《西部建筑行脚》《新疆50年:王小东水彩画集》《喀什高台民居》《建筑微言》等。
2018年,王小东将“中亚五国城市与建筑文化”研究提上议事日程,并排出今后5~10年的科研工作重点。2019年年初,王小东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科研团队正式开始运作。中亚五国城市与建筑文化研究意义重大,它是在更广阔的西域和世界范围进行学术探索,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背景资料,并填补中原地区在此领域的学术研究空白。
论著与学术研究
王小东在《建筑学报》《城市规划》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他将参与设计建筑项目之研究,如对新疆国际大巴扎的研究发表于《建筑学报》等期刊之上。王小东还重视建筑创新的研究,在《建筑学报》等期刊中发表《群衍性──建筑创作中一个被忽略了的要素》等论文。他也对新疆及中亚地区的地域建筑进行研究,1998年参与主编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建筑》新疆卷,在21世纪初又出版《中国古建文化之旅——新疆》(知识产权出版社)、《伊斯兰建筑史图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相关研究书籍。
2008年,参与喀什老城区改造项目时,王小东完成《喀什老城区抗震及风貌保护的研究》,并于2014年出版《喀什高台民居》(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到2012年,王小东又完成《乌鲁木齐城市特色研究》大型课题。2010年代后,他先后出版《新疆五十年:王小东水彩画集》(金城出版社)、《绘读新疆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微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书籍。
中亚地区建筑是王小东长期关注和研究的方向。1989年后,王小东就已数次前往中亚地区考察、调研、收集资料,并发布一定数量的成果。2016年,他又以“中亚名城”为题在“一带一路”建筑发展论坛上编写会议资料并作学术报告。2018年起,他开始将重心放到对中亚城市与建筑文化的系统研究中。2019年开始,王小东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展开合作,相关研究正式开启。
除了设计建筑、研究学术外,王小东也为中国西部培养人才,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社会职务
荣誉和影响
王小东多次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项,其中较为主要的包括2005年,王小东获得国际建筑师协会罗伯特·马修可持续与人道环境奖。2007年,王小东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部授予的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2007年12月,王小东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12月31日,王小东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组织评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王小东成功当选。2021年,中国老科协集中宣传100名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党员事迹,其中包括王小东。
人物评价
王小东提倡有文化、有个性的建筑,认为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建筑师本人的素质非常重要,建筑师应是学者型的人,尊重人、尊重社会、尊重环境使建筑能够和人、社会、环境协调对话。自然地表现出对传统、地域、民族文化的内在的流露。(中国工程院院士馆评)
王小东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中国新疆的建设事业、以及他为改善人类居住质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建协评委会评)
王小东仍勤奋工作在建筑设计和理论研究第一线,他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执着投入到建筑创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新疆日报评)
个人生活
1957年,王小东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这也是这所大学第一年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王小东成了那一级学生的排头兵:被编在建筑学专业5701班,学生证编号是1957年01号。1960年代前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王小东常住在教室里不回宿舍,晚上练书法,画水彩画。每逢节假日,王小东和同学们背着画夹外出画画,或者出校门一直步行到钟楼,到西安美协看画展。
1963年,王小东的毕业志愿填写“新疆”,他被新疆奇异的戈壁、雪山、森林、牧场所吸引,放弃了留在北京、上海市等大城市的机会。刚到新疆,他时常背着画夹,四处写生。大街小巷、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都成了他笔下的一幅幅图画。
参考资料
王小东.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2022-12-25
王小东.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4-16
..2022-12-25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4-04-12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小东.西安建大网.2024-04-21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中国建筑学会.2024-05-17
百名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党员事迹.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2022-12-25
王小东.www.hbtmjzxh.com.2024-05-0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前往新疆
设计生涯
主要成果
论著与学术研究
社会职务
荣誉和影响
人物评价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