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游击队》根据话剧《游击队长》(作者:
邢野)改编,苏里、
武兆堤联合执导,
郭振清、
方化等主演的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于1955年上映。影片主要叙述了1943年一个秋日,主角
李向阳(郭振清 饰)队长接到牵制驻扎在某县城的日军
松井(方化 饰)部队的任务,与松井部队进行机巧妙周旋,最终联合群众将日军全歼的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顽强反抗
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精神。
《平原游击队》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影片,故事情节紧张惊险、扣人心弦,游击队、人民群众与日军之间尖锐的敌我矛盾和激烈斗争使影片情节起伏跌宕,而且电影的整体结构舒密结合、张弛有度,使影片的观赏性极强。该电影于1955年在中国内地上映,1957年,该片斩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美术设计三等奖、录音三等奖,入选电影百年百部经典影片。《平原游击队》是一部优秀的红色经典影片,成功塑造了
李向阳的英雄角色,使之家喻户晓。
影片剧情
1943年秋天,日军在华北某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为了保护华北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军民团结一致进行反“扫荡”。就在这时,游击队长李向阳(
郭振清 饰)接到军分区司令的任务:要求带领游击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的一个县城,牵制
松井(
方化 饰)部队,分散日军兵力,还要保住县城附近李庄的公粮。
李向阳(郭振清 饰)将游击队分成两队,一队由参谋长钱大友(
梁音 饰)带队,一队由李向阳带队。钱大友的队伍散布
李向阳游击队下山的消息,李向阳带领队员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来到李庄,会见了当时的地下党区委书记孟考(李万城 饰)同志,共同研究牵制松井部队、保护粮食的计策。当夜,松井正在筹谋带粮食进山增援事宜,却猝不及防得到李向阳带队下山的消息。
松井在收到汉奸杨老宗(
安震江 饰)送来的消息后,便带队前往李庄。李向阳进入地道,在其中暗中攻击日军,并派人将附近的炮楼烧毁,但松井并未撤军,反而在汉奸杨老宗的计策下发现了地道口。为了救出地道中的群众,李向阳领着游击队员深入敌后大闹了一场。松井将群众从地道里赶出来,严刑逼迫群众说出李向阳的行踪,还企图得到李庄的粮食。为了将松井部队引走,李向阳率领游击队员们攻打县城,最终松井被迫撤出李庄。
随后李向阳乔装打扮再次进城,烧毁日军粮食,并处死汉奸杨老宗。松井大怒,再次进攻李庄,最终被布下天罗地网的游击队全歼。李向阳告别母亲和乡亲们,率领游击队员们奔向新的战场。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人物原型
包森:
包森是《平原游击队》中
李向阳的原型之一。包森,原名赵宝森,为
蒲城县人。1939年4月,日本天皇表弟、
宪兵大佐赤本带兵捉拿包森,却不料被包森带领的指挥部队活捉,一时震惊日本。1942年,包森以7个连的兵力,歼俘敌军
中校以下官兵上千人,打下以少胜多的英雄战绩。在当时的
冀东地区,包森的大名如雷贯耳、家喻户晓,是敌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目中刺。
郭兴:
郭兴,《平原游击队》
李向阳的原型之一,生于
辉县市。1942年12月的一天中午,郭兴乔装打扮成日军的小队长,骑着高头大马和两名武工队员来到了一座日军盘踞的县城。他们顺利地通过了西关城门,在城里的日本兵对他们敬礼时,猛然遭到了郭兴和队员的袭击。从西关到东关近两公里,
武工队在县城一阵猛打,把整个县城搅得翻天覆地后趁着混乱出了东门。日军后知后觉,武工队员们早已不见踪影。从此以后,郭兴的名字响彻豫北平原。
甄凤山:
王平将军曾多次提起晋察冀三分区的抗日英雄
甄凤山,他是《平原游击队》主角
李向阳的原型之一。1938年11月,甄凤山奉命返回第五大队,仍然担任大队长之职。为震慑定县城中的日军,甄凤山乔装成
日本的“太君”,带着十几名化装的战士骑着马进了县城,守城日伪军给他行礼。甄凤山到了南街后下马在茶馆里喝了一会茶,在穿过南街至
东大街通过伪县政府门口时,站岗的日军也向其敬礼。之后甄凤山带着游击队员对城中敌人一阵猛烈出击大闹县城。一直到甄凤山一行人出了东关,鬼子才后知后觉是甄凤山进城突袭。
实际上,
邢野的心中装有无数个李向阳的原型,他在定唐支队做宣传工作时,接触到了许多
地方武装英雄,从而了解到这些民兵的英雄事迹,为他后来塑造李向阳这个人物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这个角色的身上,可以看到他有着许多民兵英雄的影子,但是邢野仍然十分谦虚地认为自己写得不够充分,没有把生活中的李向阳全部表现出来。
剧本改编
邢野的话剧《游击队长》是于1952年完成创作,他把剧本投给了《
人民文学》当时的主编丁玲,但丁玲的答复却是《人民文学》不宜发表话剧剧本,并让邢野转投其他刊物。即便如此,丁玲本人对
邢野的作品和才华还是十分欣赏的。1953年话剧《游击队长》由一些地方话剧团巡回公演,经时兼任中央人民文学副所长的丁玲建议,电影局局长将邢野调入电影局。1954年新手导演苏里和武兆堤分别在各地观看了话剧演出,二人均是经历过平原游击战的老八路,并且正在寻找合适的电影题材,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将《游击队长》拍成电影。于是找到邢野和影剧作家
羽山并让他们二人合力将话剧《游击队长》改编成电影剧本,修改后的剧本更名为《平原游击队》。
《平原游击队》剧本由
武兆堤完成一稿修改,然后苏里、武兆堤、赵心水一起分镜头,分镜头剧本完成后由苏里写导演阐述。苏里在阐述中对主人公
李向阳分析时强调造型、化装及使用道具,并且对次要人物如侯大章、郭小北、钱大友等以及反面人物
松井冬子也做了分析。苏里的导演阐述被当时正在长影考察工作的前苏联专家大加赞赏。
敲定主演
苏里在拍摄《平原游击队》之前与郭振清曾有过一次愉快且成功的合作,对郭振清较为了解,故确定郭振清饰演游击队长李向阳,松井由方化饰演。主演郭振清的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这与《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十分相似,为了扮演好勇敢冷静、足智多谋的双枪李向阳,在拍摄外景时坚持不用替身,郭振清花费了大量时间经过了上千次的射击训练以及骑马训练。事实证明,苏里、武兆堤两位导演的确是非常的有眼光,郭振清成功地塑造了双枪
李向阳这个智勇双全抗日英雄形象,他奔放而细腻的表演风格让李向阳这个角色真实可信,影片上映后赢得了电影观众们的认可与喜爱。
实景摄制
《平原游击队》的摄制组于1954年带领
郭振清、
安震江、
葛存壮、
柏瑞桐等演职人员来到了河北保定市
清苑区的
冉庄体验生活,这里许多乡亲都是曾经跟日军对战过的英雄,摄制组同冉庄的父老乡亲们一起生活、劳动、交谈。摄制组与演职人员在这里熟悉当时的环境、人物与生活后获取了足够的生活资料,为
李向阳这一伟大的英雄形象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影片风格
人物塑造
《平原游击队》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超越了很多影片,人物从平面走向立体。故事的作者赋予了主角人物李向阳一些中国传统的英雄传奇人物具备的特色,例如:在与松井部队的斗争中她表现得智勇双全、杀伐果断,在司令员面前的他却是腼腆、天真的面孔,在母亲面前的他又是孝顺、温和的,在面对战友时表现得真诚热情。《平原游击队》故事中,为了突出游击队队长李向阳个体英雄形象,就把普通的游击队员做了典型化处理,使得李向阳这一人物性格塑造得十分丰满立体。饰演主角李向阳的
郭振清,凭借他自身独有的淳厚、机敏的气质,成功地创造了游击队长李向阳这一形象,他也因此成为这一时期著名电影演员。
音乐
影片的音乐也很有特点,导演组立根据惊险的故事情节,巧妙配上节奏紧张的音乐营造出紧张刺激的影调、气氛,达到理想效果。影片音乐是根据人物的塑造搭配的,例如李向阳、小郭冲过日军火烧房屋以及火烧敌
粮库等情节上采用进行曲式乐调,将影片紧张、惊险气氛烘托得十分到位。而松井出现的场面,作曲者设计了富有
日本特点的音乐曲调,生动的音乐主题成为了电影观众耳熟能详的电影音乐。
表现手法
采用二元对立表现手法制造矛盾推动剧情,在人物设置上一般是敌我对立,泾渭分明。影片中李向阳与以松井和伪军汉奸的形象塑造上就体现出这种划分,整体表现为美化我方,丑化敌人。如李向阳在外形上浓眉大眼、魁梧帅气、智勇双全,而反面人物松井,则是面目狰狞,眼球暴突,凶相毕现。影片中人物的立场也是敌我分明,以
李向阳为代表的游击队、人民群众是影片中的正派人物,而
松井部队以及汉奸杨老宗则是反派人物。
主题特色
《平原游击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中国爱国主义影片,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红色经典影片。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李庄”,影片中游击队、群众身上的抗战精神,就是对爱国主义最佳诠释。而所有这些,都浓缩在了
李向阳带领游击队和人民群众抗击日军松井部队的经典红色电影里,展示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宁死不屈、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影片中让日伪闻风丧胆的李向阳身上所展现出的光辉英雄形象,激荡着后人的英雄情怀。《平原游击队》影片将
李向阳的典型英雄形象和革命英雄主义情结呈现给大众,影片传递出的能量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制片与发行
版本
1955版《平原游击队》因为拍摄十分成功,所以在1966年后的大规模文艺批判中并未为受到批判,但同样收到了剧本修改的指示。处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长影厂,又奉上级指示,重拍《平原游击队》。重拍片按照江青的意图,维持了原来的故事框架。江青曾经公开扬言:重拍片一定要超过老片。1974年,江青为缓解群众对封杀老电影的不满情绪,摆脱新电影产量不足的困境,由
武兆堤、
常甄华执导,
李铁军(饰
李向阳)、
方化(饰
松井)担任主演,重拍《平原游击队》彩色版。
反响与评价
影片在送审时曾有一位审查人员表示《平原游击队》部分剧情的拍摄导演过于虚假,苏里在旁以其亲身经历进行反驳。虽然有人认为电影中的某场戏拍得不好,但是并没有影响影片顺利通过,并且影片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使得双枪李向阳的角色家喻户晓。
这个剧本以惊险样式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某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支游击队,团结群众开展反“扫荡”,保卫根据地、保卫粮食、牵制消灭敌人的激烈斗争。说明了的游击队如何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与敌伪进行的殊死战斗中取得了胜利。描写了游击队长的英勇、机智以及伟大的中国人民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及其可耻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