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为
樟科樟属植物,俗名小叶樟、樟木子、香蕊、番樟、木樟、乌樟、臭樟、樟、瑶人柴、樟木、油樟、芳樟、香樟、樟树,多年生
风车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树种,是中国“樟、梓、楠、”四大名木之首,也是世界著名的五大树种之一。
樟属于喜光喜湿植物,耐水湿但不耐旱,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广,在-7~16℃的温度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高可达30m,树形美观,树皮常有不规则裂纹;叶互生,上表面富有光泽,两面光滑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花为
复总状花序,
两性花,颜色为绿白色或带黄色;果卵球形或近球形,成熟后紫黑色,具有杯状果托,花期4~5月,果期8~11月。樟的原产地包括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越南、
韩国以及
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现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在其他各国也有引种栽培,在中国
南方地区广泛栽培。
樟作为一种分布范围广泛和比较常见的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树种;并且因含有樟树
芳香油而具有特殊的气味,是重要的生物
化工原料,同时也是重要的木材产出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樟还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全株多部位及其加工产物均可入药。这些药物大多具有驱风散寒、理气活血、止痛止痒等功效。
形态特征
茎:
木本植物,高可达30m,直径可达3m,树冠为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
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向裂纹。
叶:叶片互生,呈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2.5~5.5cm,先端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叶片上表面绿色或黄绿色,富有光泽,背面黄绿色或灰绿色,灰暗无光泽,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叶脉类型为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有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内有绒毛;叶柄纤细,长2~3cm,腹凹背凸,无毛。
花:花序类型为
复总状花序,生于叶腋,长3.5~7cm,有
花梗,总梗长2.5~4.5cm,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微绒毛。花为绿白色或稍带黄色,长约3mm;花梗长1~2mm,无毛。花被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短绒毛,花被裂片为椭圆形,长约2mm。共有
雄蕊12枚,有育性雄蕊9枚,退化雄蕊3枚,退化雄蕊位于最内轮。子房球形,长约1mm,无毛,花柱长约1mm。
果:果实类型为
核果,为卵球形,直径6~8mm,未成熟时青绿色,成熟后紫黑色;具有杯状果托,长约5mm,顶端截平,宽达4mm,基部宽约1mm,具纵向沟纹。
物种分布
樟的原产地包括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越南、
韩国以及
日本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
朝鲜及日本等国,其他各国也有引种栽培。。
生长习性
樟的适宜生长区域范围广泛,多分布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或沟谷中。樟属于喜光植物,同时也有较强耐阴能力;适生温度范围广但抗寒能力较差,在-7~16℃的温度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耐水湿,对土壤湿度有一定要求,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以湿润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在盐碱土中难以存活。樟的花期4~5月,果期8~11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樟树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种子繁殖,花两性,
雌蕊有明显的先成熟和雌雄花蕊异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交的频率,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
异交的类型,
传粉途径包括风媒和虫媒。樟树的种子存在休眠现象,首先是由于其外种皮的透水、透气性差,从而影响胚对水分的吸收作用以及胚在发育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其次是种皮和种仁中都含有内源抑制性物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
人工繁殖
人工繁育樟树大部分情况采用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法:
播种繁殖:收集种子的时候尽可能选择主干挺直、生命力强、枝干粗壮、树冠茂盛且未受病虫侵袭的母树,多在10~12月份,樟树
浆果成熟呈紫黑色时,可以采种;收种后多用沙藏法贮藏种子。等到早春土壤解冻的时候可以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打破休眠处理,以促进种子发芽。一年生
香樟苗高60cm左右,根径0.8cm左右时可出圃移植。一般在入冬前或开春后移植,移植的时候尽量选择小苗,小苗成活率高,并且根部需带土移植,注意做好保温工作。移植后要注意保持土壤水分含量适宜,最好选择在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移植,尽量避免暴雨或高温天气。
插育苗:在生产中,扦插繁育可以避免植株的优良性状发生变异,缩短育苗时间,实现规模化生产。其中母树龄、插穗部位、穗条留叶数、扦插时间以及扦插的基质等都是影响
香樟木扦插生根率和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母树龄以1~3年为宜,插穗的扦插成活能力随采集枝条的母树年龄增大而降低。插穗部位多选择樟树中部的穗条,这部分的枝条具有发育充实,再生能力强的特点,扦插成功率较高;扦插枝条保留适量的叶片可以为枝条生长提供养分支持,但留取的叶片数量过多过少都会影响植株的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植株水分和营养的平衡。一般扦插时间以7、8月份为宜,此时的成活率最高。
人工种植
种植环境
以选择湿润、疏松、肥沃且利于排灌的微酸性沙质土壤为宜,不宜选用碱性土壤要求地块背风、阳光充足、灌溉排水条件都比较好,在整理地块的同时施足底肥,保证幼苗的发育,但是松土的时候避免过于深耕,主要是为了抑制主根扎根过深,促进侧根生长。此外,也可以将樟与低矮农作物套种,促使根系土壤变松,增加肥力,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水肥管理
樟移植后需浇定根水,在浇水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损坏树的土围堰,要让水分慢慢地渗入到树穴里面,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浇水时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生长素,促进树苗生根,再根据苗木的生长阶段以及不同气候时期进行适量浇水。幼苗移植后短时间内,根系发育尚不成熟,可不进行施肥。后续根据苗木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施肥,注意循序渐进,逐次增加用量和肥料的浓度,以免伤根。可适当将香樟与低矮农作物套种,促使根系土壤变松,增加肥力,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病虫害治理
樟是病虫害易发树种,常见的病害有
黄化病、溃疡病、褐斑病、白绢病、
根腐病、煤污病、炭疽病、白粉病、赤斑病、
香樟木链格孢叶斑病、樟树假尾孢叶斑病、樟树单盘孢灰斑病、樟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等;常见虫害有
樟叶蜂和樟果螟。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引种樟树作为绿化植物和行道树,樟树发生病虫害的频率也随之增加,给樟树种植带来了较大的危害,通常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理。
农业防治:包括加强栽培和养护管理,合理控制种植密度,秋冬季节在树干上刷涂白漆以杀死各种病菌和害虫卵,同时还可通过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幼苗检疫,控制
香樟木病害的传入和蔓延。
化学防治:常用化学药剂包括
石灰硫黄合剂、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杀虫农药等,使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配置不同的试剂使用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化学类型
根据樟树枝叶的化学成分可以将樟树分为五个化学类型:本樟、芳樟、异樟、油樟和龙脑樟。
本
樟树皮为桃红,裂片较大,树高较矮,树枝发散而茂密,占空间面积较大,叶柄发红,叶身较薄,出叶较迟,枝、叶或木材散发有强烈的樟脑气味,木髓带红色。其化学特征是从叶片中提取的樟叶油中含有较多樟脑,占樟叶油的70%左右,是樟脑含量最多的
香樟木化学类型。
芳樟树皮偏黄色,质薄,裂片少而浅,
树高,枝直上,分枝较疏,叶柄为绿色,叶身偏厚,叶背面为灰白色,出叶较早,枝、叶或木材可以闻到清香的
芳樟醇气味。芳樟中含有大量芳樟醇,占叶油的60%~80%,是芳樟醇含量最多的樟树类型。
异樟所含的异
橙花叔醇含量是所有类型中最高的,叶油中含量可达0.94%,
芳香油中含量可达57.67%。
油樟的叶子圆而薄,木髓带有黄白色,含油分较多。油樟叶油中以桉叶油素为主,含量达50%左右,其次是α-松油醇,含量达15%以上。这些精油成分普遍用于制造日用品。
龙脑樟是一个稳定的种内类型,主要成分有
樟脑、
桉叶油醇、
芳樟醇、α-松油醇、
d-柠檬烯等,龙脑樟的特征性化学成分是天然右旋龙脑,是生产天然冰片的重要原料。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中医上的记载:
园林绿化及生态价值
樟树外形美观,主干通直,树冠宽大美观,根系发达,能吸收有害气体
硫、等,水土保持能力强,并兼有防风、滞尘、隔音、杀菌、驱虫等多重功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优良的城市绿化、美化树种,也是建设生态防护林时的重要树种。在诸多作用中,樟树生态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产氧、保护水源、固土、固碳及保肥。
经济价值
樟木作为多年生高大乔木,其木材结构致密、硬度中软,拥有螺旋纹理或交错纹理,用途广泛,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还有特殊气味,耐腐防虫;光泽性强;油漆、胶粘性能好,握钉力强、不易劈裂。是制作高档家具、艺术雕刻、文体器材的优秀木材,还可用于制造车船、木模、箱板等。樟树各个部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是制作各类精细化工、生物制剂、食品添加剂等的重要原料,如香樟树的根、木材、枝、叶均可提取
樟脑、
樟油,樟脑供医药、炸药、防腐、杀虫等用,樟油可作为制作肥皂、农药、香精、假漆等的原料.
参考资料
香樟.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