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叶羽扇豆(拉丁学名:
羽扇豆属 polyphyllus Lindl.),俗名鲁冰花,为
豆科(Fabaceae)羽扇豆属(Lupinus)
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叶羽扇豆原产于美国和
加拿大,引种栽培于
西班牙、
法国、
比利时、
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在中国见于栽培。多生于河岸、草地和潮湿林地。喜阳光,耐寒,耐干旱;不耐碱性土,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多叶羽扇豆叶形优美,花序硕大,花色丰富,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庭园栽培、盆栽或作鲜切花用。种子
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供食用,其茎叶和种子可用作绿肥及畜禽饲料。
形态特征
株
多叶羽扇豆植株高50~100厘米。
茎
茎直立,分枝成丛,全株无毛或上部被稀疏柔毛。
叶
掌状复叶,每一复叶通常有小叶(5)9~15(18)枚;叶柄远长于小叶;托叶
披针形,下半部连生于叶柄,先端长锥尖;小叶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4~10(15)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圆至锐尖,基部狭楔形,上面通常无毛,下面被贴伏毛。
花
总状花序远长于复叶,长15~40厘米;花多而稠密,互生,长10~15毫米;苞片卵状披针形,长5毫米,被毛,早落;
花梗长4~10毫米;萼二唇形,密被贴伏绢毛,上唇较短,具双齿尖,下唇全缘;
花冠蓝色至堇
蓝色,无毛,旗瓣反折,
龙骨瓣喙尖,先端呈蓝黑色。
果实
多叶羽扇豆的果为
荚果,荚果长圆形,长3~5厘米,宽1.5~2厘米,密被绢毛。荚内有种子4~8粒,种子卵圆形,长4毫米,宽3毫米,灰褐色,具深褐色斑纹,平滑。
物种分布
多叶羽扇豆原产于美国和
加拿大,后陆续传入
南美洲、
欧洲、
北非、澳洲、
亚洲等地,引种栽培于
英国、
荷兰、
比利时、
西班牙、
法国、
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丹麦、
挪威、
芬兰、
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在中国,主要在北京、
福建省、湖北、
黑龙江省、
江苏省、台湾、新疆、
云南省、
浙江省等省区栽培。
生长习性
多叶羽扇豆根系发达,多生于河岸、草地和潮湿林地。喜欢气候凉爽,阳光充足的地方,忌炎热,略耐荫,较耐寒(-5℃以上),耐干旱,需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在
北半球,花期6~8月,果期7~10月。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多叶羽扇豆的人工繁殖以播种繁殖为主,可以春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3月,秋播在9~10月中旬播种,自然条件下秋播较春播开花早且长势好。选用籽粒饱满、高活力、高发芽率的种子进行播种,一般采用穴盘点播,播种后保持栽培基质湿润,温度25℃左右,7~10天种子破土发芽,发芽率高。
扦插繁殖
扦插也是繁殖多叶羽扇豆的一种方法,但是成活率太低,养护成本较高。插繁殖在春季3月中旬,剪取
根状茎基部萌发的枝条,用不同浓度生长激素处理后,进行扦插。扦插后要注意遮阴,采用空气增湿。
组织培养繁殖
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经过浸泡、消毒等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然后将生根后的组培苗移栽定植。组织培养可以提高繁殖速度,但生产成本较高。
分株繁殖
春季和秋季均可进行分株繁殖,株距30~50厘米。分株时注意不要让根系损伤过大,否则很难缓苗。
栽培管理
养护措施
多叶羽扇豆苗期30~35天,真叶完全展开后即可移苗分栽,以排水性能好的沙质土壤种植,移栽至成品,生产周期为10~12周。根据多叶羽扇豆的生长习性,冬季要做好防寒,温度宜在5℃以上,避免叶片受冻害;夏季要防止高温多湿、阳光灼晒,做好高温期遮阴防护,也可以直接栽种于林间树下、凉爽通风处,控制水肥,确保安全越夏。栽培过程中需控制和调节栽培基质的酸碱度(pH值)一般比较简便有效的调节方法是对栽培基质施用硫磺粉。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以增强
生长势,提高抗病性。
病虫防治
病害防治
多叶羽扇豆的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锈病等,在冷凉和潮湿条件下容易流行褐色叶斑病和白粉病等;在温暖潮湿条件下易发生炭疽病和霜霉病等。主要通过控制温湿度、通风透光、排水防涝、合理施肥等方法做好病害预防。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病叶,喷施
多菌灵、
农抗120、
百菌清等针对性杀菌剂进行治疗。
虫害防治
危害多叶羽扇豆的虫害主要是蚜虫和
盲蝽科。蚜虫在20℃左右、气候干燥的条件下繁殖迅速,危害及繁殖高峰一般在5月中旬和10月中下旬,盲吸食老叶汁液,被害处呈现灰绿色小点。主要防治方法是清洁园圃,消除越冬虫源;保护和利用
瓢虫、草蛉等蚜虫的天敌及卵
寄生蜂等盲蝽的天敌;杀灭害虫可喷洒
乐果、
溴氰菊酯、
辛硫磷等针对性杀虫剂。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多叶羽扇豆属花叶共赏型植物,其植株高大,
花梗挺实,花序长而丰硕,花色艳丽多彩,而且花期长达5~6个月,可用于片植或在带状花坛群体配植,露地栽培中可用于花坛、花镜、花海,以及小区、林下绿化等;也可盆栽在室内外供人欣赏,还可以作为鲜切花。
食用价值
多叶羽扇豆的种子可以食用,具有低脂肪、高蛋白和高
粗食纤维的特点,在欧洲,已经有部分国家将食品生产中的植物蛋白用多叶羽扇豆种子替代,如生产面条、面包、冰淇淋、香肠、仿肉制品,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近年来正在不断开发多叶羽扇豆的相关食品。
经济价值
多叶羽扇豆是畜禽的植物蛋白源,其种子的
蛋白质含量与大豆相近,价格又低于大豆,因此,多叶羽扇豆的种子常作为牛、羊、猪、家禽和鱼类的浓缩混合饲料的蛋白质来源,其茎叶也可以作为青贮料或干草供给畜禽饲用。
多叶羽扇豆的
根瘤菌具有
固氮作用,能够高效利用土壤固态磷,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而且多叶羽扇豆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是一种优质的绿肥植物。
相关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从多叶羽扇豆种子表皮和豆荚中提取的
羽扇豆醇,具有止痛、消炎、抗
组胺、抗有丝分裂和抗病毒活性等
药理学作用,对于抗肿瘤的运用与研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存在于多叶
羽扇豆属籽粒中的生物碱,具有抗癌、抗
心律失常、抗溃疡、抗微生物、抗
白细胞升高等药理作用。
品种选育
19世纪20年代,
苏格兰的植物学家大卫•道格拉斯(David Douglas)将多叶羽扇豆带到
英国,走进了
欧洲园艺学家的视野,英格兰
约克市约克市的园艺家乔治•罗素(George Russell)在长达二十几年(1911~1937年)的时间里,利用多叶羽扇豆与双色羽扇豆(Lupinus hartwegii)的杂交后代,经过实生选种,最终培育出了罗素品种群(Russell hybrids),被英国、美国等国家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彩色栽培品种几乎都是罗素品种群的成员。
植物文化
母亲花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电影《鲁冰花》的同名主题曲,是歌颂母爱的经典名曲。歌曲和影片中提到的鲁冰花即羽扇豆属多叶羽扇豆,因其叶片形状如一把“羽毛扇”而得名,鲁冰花这个名字则来自其属名“Lupinus”的音译,也谐音为“路边花”。因为多叶羽扇豆根系具有固肥作用,广泛种植于台湾的茶园中,而且花叶凋零后作为绿肥还田,如同世间母爱一样无私和伟大,所以被形象地称为“母亲花”。
鲁冰花妈妈
20世纪50年代,在
新西兰南阿尔卑斯山下生活着一位名叫康妮•斯科特的牧场女主人,她想给家乡荒凉的群山增添些色彩。由于她特别喜欢鲁冰花,便用辛苦劳作的积蓄,从
英国邮购了大量罗素鲁冰花的种子,带着自己的儿子沿途撒种。从此,鲁冰花就在南阿尔卑斯山麓竞相开放。斯科特夫人去世后,她的墓地静静躺在鲁冰花花海之中,她的墓碑上刻着“Lupin lady”字样,纪念她与鲁冰花的这段渊源,人们亲切地称她为“鲁冰花妈妈”。她的儿子——植物学家大卫·斯科特,则倾其一生投入到鲁冰花的研究中,致力于改善
新西兰贫瘠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