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麟(1936年10月16日-2023年1月9日),出生于
滦南县,毕业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船用
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三任
核潜艇总设计师,197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
中国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
张金麟长期从事核潜艇总体和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曾参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反应堆达到满功率的实验,以及水下全航满功率实验。1961年至1966年,张金麟曾先后在海军大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铁道干校、
中核集团第二研究设计院做研究。1996年,时年60岁的张金麟开始主持094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最终带领团队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中国装备产品研制事业的多个“第一次”。此外,张金麟还曾跟随
彭士禄参与广东核电建设,在团队考察中共同决定将厂址从
大鹏湾换到
大亚湾。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成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2007年,荣获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被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授予“船舶设计大师”称号。2023年1月9日,张金麟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北省武汉市逝世,享年87岁。
1936年10月16日,张金麟出生在
滦南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此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每天与拖拉机接触,这促使他萌生了报考与拖拉机有关的专业,并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拖拉机厂生产拖拉机的想法。于是,在高中毕业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张金麟的第一志愿填了长春拖拉机学院,第二志愿则是
哈尔滨工业大学。意外地,张金麟最终被第二志愿哈工大的动力系录取。
1955年至1960年,张金麟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涡轮机专业,获得
学士。毕业后,张金麟投入到中国刚起步的装备产品研制事业中,当时他的任务是研究反应堆一回路里的
稳压器。此后,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美国航母的资料,从理论上进行推演,研究稳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原理、作用及功能,最终还写出了一本完整的资料《加压器的原理与计算》。
1960年至197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研究所第九研究室担任工程师。期间,1961年至1966年,张金麟先后在海军大院、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铁道干校、
中核集团第二研究设计院做研究。1966年,根据中央下发1号通令跟随搬到
四川省,因张金麟在北京研究
稳压器时对一回路系统有所了解,便被安排带领十几个人一起组建一回路系统实验室,后于1969年建成。
1971年至1983年,担任
中国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期间,张金麟于1972年因体制改革而又被调到湖北武汉,曾跟随彭士禄参与七二八核电站工程,团队完成了30万千瓦核电站的初步方案。1983年至1992年,担任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至1996年,升任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所长。1995年至2000年,担任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总设计师。2000年起,担任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12月,张金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金麟长期从事
核潜艇总体和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中国第三任核潜艇总设计师。1970年8月30日,在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反应堆达到满功率的实验中,张金麟参与了调试、安装、实验、满功率全过程,其中许多工作都由他主持。此外,他还参加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水下全航满功率实验,并在艇上亲自指挥。
20世纪80年代,
中国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面临着“军转民”的形势,拨款也面临困难。为了保障全体职工的工作任务和工资收入,张金麟在20世纪90年代带领同事在确保重点任务的同时走市场化道路,在单位沿街建宾馆和商店等,成为研究所创收的有效手段。1996年,时年60岁的张金麟在卸下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所长之后,为了中国海军航海事业的进步,又挑起了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主持094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最终,张金麟带领团队克服了经验的匮乏、部分人才的流失、生产设备陈旧等诸多困难,如期交付使用,并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同时开创中国装备产品研制事业的多个“第一次”。
曾任湖北省核学会荣誉理事长、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资深委员、高性能舰船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 第二届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
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张金麟逝世后,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在讣告
中将张金麟称为“中国造船人的杰出代表”,认为他用一生守候,全部系于
核潜艇研制事业,为
中国核潜艇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核潜艇研制领域的重大损失。
《
军工文化》曾于2008年以封面文章刊发《张金麟:“银狐”院士》,其中写道:“张金麟的‘权威’,不在于他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头衔,也不在于他曾参加一代产品的研制而获得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励,而在于他总能在重大问题面前果断决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复杂的问题梳理清楚,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