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武
中北大学教授
李魁武,男,1943年9月25日出生,汉族河北省井陉县人,中共党员,中国陆军信息化自行高炮与弹炮结合末端防空/反弹道导弹航空武器系统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工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顾问。
李魁武1967年本科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1970年被分配到兵器工业部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调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研究所。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魁武主要研究方向为火炮设计与制造,在科学研究、项目研制、项目运作、科研管理等方面,尤其在消化、吸收、应用中国国外火炮武器先进技术,改进和发展中国新型火炮武器等方面做出贡献。
人物经历
1943年09月25日,李魁武出生于井陉县
1963年9月—1967年7月,大学本科就读于太原机械学院(今中北大学)火炮射击与制造专业,获学士
1970年4月—1984年6月,在兵器工业部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工作。
1980年12月2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6月—1986年3月,在兵器工业部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任总体室副主任。
1986年3月—1991年2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工作。
1991年2月—1992年3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任科研处处长。
1992年3月—1999年7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任所长助理。
199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被评上教授。
1998年10月,在防空兵学院(原郑州高炮学院),被评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99年7月—2004年9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二研究所任所长。
2001年6月,在中国兵工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2004年9月—2006年6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
2005年,受聘于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
2006年06月—2012年09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某研究所做研究工作。
2012年09月,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某研究所工作。
2015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月被聘任为中北大学双聘院士。
2018年8月,加盟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省政府对接中国“双一流”建设的“1331工程”。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魁武任总设计师,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昼夜型、全自动自行高炮航空武器系统,填补了中国自行高炮防空/反弹道导弹领域空白;主持研制的中国新型全天候、信息化、可行进间作战的自行高射炮武器系统,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传统高炮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防空/反导需求问题。李魁武任弹炮结合武器系统信息化改造型号项目总设计师,提出了提升现役装备信息化作战能力,增强反导能力,延长装备生命力的总体方案,主持攻克了低空小目标探测与跟踪、总线网络与信息融合、新增设备与装备原有设备的兼容匹配等关键技术。建立健全了中国自行高炮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设计方法体系,推动了防空/反弹道导弹技术与装备跨越发展。李魁武主持完成了首批3个连套国庆50周年阅兵项目的生产任务,开创了研究所组织大型复杂航空武器系统生产的先例。
Li K W, Eckert R E, Albright L F . Alkylation of Isobutane with Light Olefins Using Sulfuric Acid. Operating Variables Affecting Both Chemical and Physical Phenomena[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化学 Process 设计 and Development, 1970, 9(3):441-446.
K. W. Li, A. C. Marfatia. Stokes Second Problem for the Cylinder[J].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 1971.
S Han, Z Feng, C.Y. Lin,等. THE 11 T NbTi SUPERCONDUCTING MAGNETS COOLED WITH SUPERFLUID 氦气[J]. Le Journal De Physique Colloques, 1984, 45(C1):C1-807-C1-811.
Francis, T, Haxo, et al. Fine structure and pigments of Oscillatoria (束毛藻属) aff. thiebautii (Cyanophyta) in culture[J]. Phycologia, 1987.
Lin, L.Z, Li,等. A 17 T NbTi-Nb3Sn superconducting magnet with low-purity core[J]. Mag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1989.
HE,M, HU,SR, SUN,Y,等.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OF TI-DOPING NB-TUBE METHOD NB3SN CONDUCTORS AND MAGNETS[J]. Cryogenics, 1990, 30.
[7]越南盾 P Q, Li K W, Li P .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tissue changes following autogenous lung and artificial lung bypass. Comparative studies[J]. Chin Med J, 1993, 106(1):26-30.
[8]Lai J K L, Wong K W, Li D J. Effect of solution treatment on the transformation behaviour of cold-rolled duplex stainless steels[J]. Materials ence and Engineering: A, 1995, 203(1-2):356-364.
Xu K, Li H, Lu J. Fatigue failure of biologically coated by 羟基磷灰石[J]. FATIGUE '99: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FATIGUE CONGRESS, VOLS 1-4.
[10]Gong Z Y, Wong K W, Li Y, et al. p53 inactivating mutations in chinese breast carcinomas.[J]. 肿瘤学 Reports, 2000, 7(2):381-385.
[11]Chu W Y, Gao K W, Li J X, et al. blistering and hydrogen-induced fracture of rail steel[J]. Steel Research, 2001, 72(2).
K.W. Yeung. Evaluating and Predicting Fabric Bagging with Image Processing. 2002, 72(8):693-700.
Chu W C W, Lee V, Chan Y L, et al. Neurocutaneous melanomatosis with a rapidly deteriorating course.[J]. 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03, 24(2):287-90.
Xiang D, Li K W, Chen M J, et al. Scan-based BIST using an improved scan forest 建筑[C]// Asian Test Symposium. IEEE 计算机 Society, 2004.
范天峰,李魁武,王宝元. 某自行高炮动力学分析[J].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5(03):11-14.
Kwong K W , Li Q . Self-assembly of periodic ZnO/C multilayers on Zn nanowires[J].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2005, 98(2):875.
Yang C C , Li K W . A heuristic method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for Chinese text segment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56(13):1438-1447.
Feng S L , Liang H , Wang K W ,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Pechini Process for LiCoO_2[J].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2005, 20(4):976-980.
Li K W , Meng X T , Liang X , et al. Electrodeposi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bSe films on indium tin 氧化物 glass substrates[J]. Journal of 固体 State Electrochemistry, 2006, 10(1):48-53.
Zhang Y , Wang G , Li K ,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submicron BaTiO 3 crystallites by a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solid reaction method[J]. Journal of 晶体 Growth, 2006, 290(2):513-517.
Sun T , Zhang Y , Yang F , et al. A Novel Term-weighting Approach in Text Classification over Skewed 数据 Se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information, 2010, 13(3):621-633.
李魁武,曾志银,宁变芳,喻华萨,高小科.“力型”对振动系统响应的影响分析[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12(03):27-29.
李魁武,曾志银,宁变芳,刘朋科,高小科,吴会民。液压自紧身管残余应力随实弹射击的变化规律研究[J].兵工学报,2012,33(11):1298-1302.
Guo Z X , pan Y T , Li K W ,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verpressure about Muzzle Blast Flowfield[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605-607:2506-2509.
Li Y F , Li K W , Pan Y T , et al. Robust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Fuzzy Compensation for 弹药 Auto-Loading Manipulator[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3, 415:271-275.
Li K W , Yang C C . Conceptual analysis of parallel corpus collected from the Web[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ence & Technology, 2014, 57(5):632-644.
李魁武,裴益轩,霍勇谋。自行高炮射击精度综合补偿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15,36(2):214-219.
2017年10月,李魁武参加在重庆理工大学以“汇聚交叉与前沿,推动融合与创新,促进兵器工程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首届兵器工程大会,会上大家共同探讨和推动中国兵器科学与工程的前沿研究与融合发展。
人才培养
李魁武很注重高层次人才培养,他领导创建的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十分重视培养和发挥青年科技人员的作用。为了培养人才,李魁武不断地著书立说,截至2017年3月,先后完成了《现代自行高炮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等10余部论著。
截至2015年12月,李魁武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若干名。
荣誉表彰
李魁武曾被授予陕西省兵工局劳模、陕西省劳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阅兵保障先进个人,获得中国兵工人才奖,立“总参兵种部、兵器工业总公司一等功”“国防科工委一等功”“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一等功”等。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李魁武系中国现代化自行防空反导武器的开拓者之一。(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国工程学科领域的代表,受到社会的赞誉和肯定,这是对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李院士本人为中国防空反导武器装备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也表示获得院士殊荣,是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对李魁武同志的高度认可,更是496万咸阳人民的骄傲。(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评)
参考资料
主要经历.中国院士馆.2020-09-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人才培养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