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1919》是一部历史传记片,由
黄健中执导,
陈道明、
何政军、
许晴、
修宗迪等主演,
黄丹、唐娄彝编剧,于1999年9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了在1919年的
巴黎和会上,
顾维钧等中方代表慷慨陈词、努力周旋,为国家争取权益的故事。
《我的1919》获得
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项与最佳故事片提名,获得第6届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优秀故事片、优秀编剧奖。
影片剧情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年初,驻美公使顾维钧(陈道明饰)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赴
法国参加巴黎和会。顾维钧在一战期间都在研究世界局势与中国的外交问题,他将巴黎和会看作中国的机会,希望在这场会议上矫正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惨痛后果。
中国外交代表团本想在和会上从
德国手中收回
山东省、废除二十一条、取消外国人在华特权,然而在会议开始前几天,代表团收到通知,由于
日本方面的强烈要求,中国原有的五个代表席位被改为两个。中国外交总长兼代表团团长
陆征祥(
修宗迪饰)和
顾维钧拜访了法国总理、
巴黎和会主席
乔治·克里孟梭(杰拉德·蒂里翁饰),顾维钧据理力争中国的权益,克里孟梭嘴巴上说法兰西支持中国,实则维护得是自己国家的利益,拒绝了恢复中国五个代表席位的要求。
日本方面要求继承
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在临时召开的会议上,日本代表牧野男爵(岛冈现饰)陈述了日本政府关于山东问题的观点,言语之间尽是对中国的歧视。
中原地区代表顾维钧慷慨陈词,从历史、文化、中国劳工为战争做的贡献等等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他的发言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各国报纸争相报道。
肖克俭(
何政军饰)和
顾维钧一起长大,身为好友,他们虽然同样爱国,但是选择的方式不同,肖克俭在巴黎组织游行罢工,有时会被
法国警察逮捕。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北洋政府逼迫代表团在将山东送给
日本的和约上签字,这个消息传到国内以后,民众激愤,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
五四运动。最后时刻,代表团试图进行外交斡旋,但是依然失败了。肖克俭带领在法劳动和留学生集会抗议,被武力制止,肖克俭决定以死明志,给妻子梅(
许晴饰)留下遗书,在凡尔赛宫广场举火自焚。1919年6月28日,
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在屈辱与压力下坚守尊严,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剧组筹备
1997年,电影局在做题材规划时提出,为1999年(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规划电影。电影局的工作人员找到黄丹,给了黄丹一些1919年的材料,邀请她做出一个剧本,黄丹的剧本写完以后,获第三届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
导演
黄健中阅读完剧本以后,发现在中国电影史上还不曾拍摄涉及国际重大历史事件的影片。而《我的1919》描写了国际重大事件中一群典型的中国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们表现了一个民族的一个时代,为了塑造这样的
典型形象,黄健中决定拍摄此片。
剧本写作
《我的1919》是一部关于五四运动的献礼影片,编剧黄丹、唐娄彝尝试用新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突破以往这类题材的讲述方式。黄丹和唐娄彝最后以
巴黎和会为切入点,这样即符合命题写作的要求,又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同时,二人将故事中的主人公从李大钊改成了
顾维钧。
决定叙事视角以后,黄丹和唐娄彝又在真实的外交人员之外添置了
肖克俭、梅、让娜等人物。这些虚构的人物在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驻法华工、留学生与
五四运动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在剧本最后修改阶段,编剧们去了巴黎。去实地了解英国人、法国人和美国人之间政治、文化的差异。
拍摄取景
《我的1919》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北京
华谊兄弟广告有限公司、西安电影制片厂、
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在法国巴黎拍摄。
影片特色
国族想象
1999年,多数国产影片中的西方国家都是作为一种
霸权的符号出现的,形成了叙事中的国族冲突,来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威胁,《我的1919》也是如此。在《我的1919》中,
顾维钧作为一个精通外语、受过良好的西式教育的中国人走进了西方人的视野,获得了西方的接纳的。影片极力打造他作为中国精英的形象,详细刻画了如何以口才惊艳西方人,特别是征服了两位
法国房东让娜母女,顾维钧给与这两位西方女人食物,不仅从叙事上将中国被施舍者改变成了施舍者的国家形象,这一叙事的虚构是影片保持国族尊严的必然策略。《我的1919》将政治失败置换为爱情胜利,弱化了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被歧视与失败,体现了中国主流文化对自己的国家想象,通过中西爱情故事强化了人们的民族自信与民族认同。
叙事结构
影片的叙事设计了两条路线,一种是以顾维钩参加会议来维护中国利益为代表的官方路线,一种是以
肖克俭组织游行示威为代表的民间路线,不管作者倾向于哪一种,这两条路线在和会上都失败了。显然,《我的1919》最基本的
叙事策略是——把
顾维钧个人的一切闪光点都威予了国家与民族含义,西方人对他个人的尊重与赞美被看做是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外国人对他个人的喜爱看做是对中华民族的喜爱。顾维在这部电影中不能完全算作历史环境中的真正个体,而是中国人这一群体的代表,因此《我的1919》的叙事,表面上是顾维钧的个人传记、个人化的感受,实际上描写得是写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视听语言
《我的1919》的音乐结构较为明显的分段约为21段,其时间长短根据剧情的需要而设定。短的仅20秒,而长的达4分钟。创作音乐17段,环境音乐4段,这种设定恰到好处、画龙点睛。从音乐的风格来看,
巴黎的人文景观和环境给音乐创作者提供了一个特定的创作空间和环境,作曲家采取了音乐语言的国际化的方式,而不是通常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和声和配器手法配合了欧洲浪漫乐派和法国印象乐旅的创作风格。
从造型语言上看,《我的1919》是一幅历史的“写生油画”。
黄健中在这部电影中对摄影造型的要求都贯穿了他一贯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趣味——强调和追求绘画性。《我的1919》整体影像造型结构以色彩划分时空,彩色部分是故事叙述的主体,是主人公
顾维钧1919年参加
巴黎和会的回忆,占了全片90%以上的镜头。黑白资料片效果部分,只占了不到10%的镜头,突出了纪实性的效果。
主要荣誉
参考资料:
制片与发行
反响与评价
正面评价
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认为《我的1919》整体流畅、简洁、完整,在反映重大国际事件上有很大突破。中国人向西方列强第一次说“不”的强音之于现在也有非常意义。影片表现的东西方文化冲突比较到位,较准确地反映了
法国当时的文化氛围。列强代表塑造不错,对列强之于
山东省问题的不同态度表现比较准(《
电影艺术》谭政)。
负面评价
《我的1919》没有把个人命运融合到国家命运上来,外交家的感情关系没有进入矛盾中心,爱情的描写品得有些俗气而幼稚。和谈代表在巴黎受到的压力表现比较充分,而对来自国内的压力则表现不够。
肖克俭与
顾维钧两条线并行不太有机,梅在影片中显得有些游离。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评委们非常认可导演对于反映重大国际事件的开拓性(《电影艺术》谭政)。《我的1919》作为一部常规的人物传记性质的艺术作品,影片中的顾维钧作为一个生命还是显得平面化了,顾维钧与
巴黎和会无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题材,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题目,可惜编剧也承认对此只能闭门造车(《
当代电影》
陈墨)。
修复重映
2022年5月3日,也就是五四前夕,《我的1919》《
我的法兰西岁月》《
秋之白华》等一批经典电影和剧集完成4K修复并上线流媒体。此次优酷利用细节再生AI修复技术、高精细人脸修复模型等手段,不仅提升了画面分辨率,解决了褪色和划痕等问题,还进一步提升了人脸清晰度,甚至连头发和衣服纹理也十分清楚。优酷工作人员介绍,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百年,4K修复上线五四主题内容,是希望在保护经典影视作品的同时,致敬五四精神和一代代努力的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