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利,女,1960年2月出生,陕西富平人。1974年加入共青团,1979年考入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大学期间,她在
社会主义、专业学习、班团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三好”学生。1982年又被学院评为“文明礼貌”先进个人。1982年6月17日因抢救落水儿童不幸光荣牺牲。同年,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陕西省委员会授予她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咸阳市人民政府在
渭滨公园为其建有纪念碑。
人物简介
邵小利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耘的农民家庭。淳朴、勤劳的父母亲和乡村父老乡亲们,从小给予她的是生活的艰辛、勤劳的德行和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她从小学到中学都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积极上进。1974年5月5日,她光荣地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出席了共青团
富平县先进集体代表大会和渭南地区青年积极会,被洪水中学评为“
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
人物经历
俗话说:骏马不等鞭,响鼓不重锤。对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青年来说,家庭的熏陶,党、团组织的教育是很重要的。邵小利之所以有如此闪光的青春,不仅是她努力改造
世界观、言行一致、无私无畏的结果,也与家庭熏陶和组织上的培养分不开。
邵小利学习做人,是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楷模,以英雄人物为光辉榜样的。她十分崇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她在日记中写道:“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他的光辉一生,无私无畏,鞠躬尽,死而后已,他才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她崇敬白求恩、
雷锋、董存瑞、
岩龙等英雄人物,自觉用雷锋精神塑造自己的心灵。
1979年的一天夜晚,邵小利在自家的煤油灯下读着《
人民日报》登载的题为《他为祖国献青春》的长篇通讯报道。报道讲的是中越自卫反击作战孤胆英雄岩龙的英雄事迹,令她心潮澎湃。她在笔记中写道:“当越寇在我边境上制造事端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岩龙同志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鲜红的答案:献身,这是我们新一代的心声。”“英雄在前方流血流汗,保卫“四化”,我在后方勤学苦练,建设中华。”她在和中学时的好友、
陕西省卫校雷莉莉的一次谈话中说:“莉莉,我要是一名战士,在战场上一定要做一个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决不后退一步的战士。”的确,邵小利同志虽然没有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但当人民的生命受到最大威胁的时候,她实现了自己生前的诺言。
有一个时期,社会上曾经出现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逆流,一些人被
资本主义的表面繁荣景象搞得神志不清。邵小利在她的笔记中坚定的写道:“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好。”“
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提供了一条颠覆不破的真理,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救
中原地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我国开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邵小利不仅自己富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更可贵的是她还用炽热的话语、闪光的思想、铿锵的语言去激励那些对前途、生活失去了信念的人重新站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她在和中学时期一位同学的信中写道:“朋友,难道你真的要叹息下去吗?难道你真的要将时间就这样白白的抛掉吗?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生活的勇气而重新站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吗?难道你就忍心让青春这充满活力和生机的闪光时期就这样在痛苦和绝望中度过吗?朋友,请记住,在任何艰难险阻中,最要紧的是要有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笑着去面对现实”。
邵小利无限热爱党。从十六岁起,她就开始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她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76年9月9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的日子。这天,她和同学们一起做着白花,以寄托心灵的哀思。晚上,她挥泪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她在申请书中写道:“我认为心底里无限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愿将毕生精力和心血献给您——伟大的
共产主义事业。”在考入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后的第十九天,她再次向学院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主动向组织写思想汇报,再次表示:“我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共产主义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
热爱中医 勤奋学习
邵小利始终把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抱负化作勤奋学习的巨大动力,把学习目的同理想信念、人民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在自己的笔记中写道:“早日实现四化,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我们青年人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在党的教育下为实现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贡献青春”。
邵小利的童年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所学功课基础较差,但她从不自暴自弃,不抱怨、不叹息,而是决心奋起夺回被历史耽误的年华,把没有学好的知识补上来。她高中毕业后,第一次正式参加高考,结果名落孙山,但她毫不气馁,背上
书包,到北山外祖父的家中温习功课。
1978年秋,邵小利参加了洪水中学文化补习班,她如饥似渴,废寝忘食,顽强地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春节,对邵小利这般年龄的青年来说,是个多么有魅力的节日啊,可就在人们家人团聚,欢度新年,走亲访友的时候,她却在洪水中学的教室里埋头复习功课。这个假期,她演算了近三百道教学题。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8月,邵小利接到了
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从此,她立志发奋学习祖国医学,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她说,祖国医
药学专业后继乏人,后继乏术,我是一个医科大学生,在五年的大学里,要努力学习医疗技术,毕业后到农村去,为广大群众治病,这就是我学医的最终目的。
为了努力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她经常废寝忘食,就连在回家的火车上,她也和同班同学一起考背方剂歌诀。她说:“学习不像绣花那样美丽,湖水那样平静,它是艰苦的劳动,需要人们用一点一滴汗水来浇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邵小利不仅认真刻苦学习专业课,还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了掌握针刺手法,体会针感,她不仅在自己身上练针,而且还主动请求老师以自己做试教典范,让同学们在她的身上刺针。她说:“宁肯在自己身上练千针,不在病人身上错扎一针”。
邵小利虽然还不是一位正式的白衣战士,但她已有了高尚的医德情操。一次,老师在医院选择了一位肝硬化腹水病人,组织同学们见习触诊,同学们一个个从病人的腹部上摸了过去,病人已露出了痛苦的表情,邵小利最后一个走上前,将病人的被子盖好,走出了房门。老师问她,为什么你不触诊,她说:“老师,你不是讲过,见习时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体贴爱护病人吗?”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邵小利靠志气,靠勤奋,靠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在崎岖的书山、学海中不断攀登,所学的18门功课均取得了优秀成绩。
精神文明的带头人
邵小利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受农民群众诚实、勤劳、节俭品格的熏陶。三年大学生活,她离开了乡村,走进了城市,但她生活作风之根,却始终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黄土里。
她虽然穿着粗布裤子、土布鞋,但却非常爱美,讲究卫生,经常动员同房的伙伴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带领宿舍多次夺得了“文明宿舍”的桂冠。
这位貌似平凡的姑娘,时时刻刻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把能量很高的光和热散发到她力所能及的地方。在学校、在农村、在城市,凡是有机会接触过她的人,无一不热烈地感受到她是盆火炭,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
大学三年里,她总是主动把自己住的下铺让给体质较差的同学,还常常在星期日晚上主动去车站接回家返校的同学。冬天,她总是悄悄为同宿舍同学把暖壶灌好,放进被窝里;同学有病,她就在课余时间里把中药熬好送到床前,先后为同学洗、缝被褥40多床。在学院的澡堂里,她主动为老大娘洗澡搓背,星期日主动为收发室老师分发报纸信件,学生会组织帮灶、下伙房时,她总是抢着脏活重活干。她多次参加省、市、学院的越野赛、运动会,得了很多奖品,可是她自己并没有留下什么,而是将这些奖品一一送给了其他同学。同学们说:“这些奖品都是你辛勤汗水换来的,你留着用吧”。小利总是说:“成绩不是我个人的,是集体的荣誉。每当我起早锻炼,你们为我倒水,买来饭菜,当我在运动场奔跑时,你们为我鼓掌加油,当我向终点冲刺时,你们又前来搀扶着我,难道这荣誉,这奖品是我一个人的吗?”
1981年暑假,邵小利因患
皮肤病在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在病房里,她为了病友们的欢乐,经常给大家独唱歌曲,使病友们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1981年秋,又是一个星期日清晨,邵小利匆匆登上
西安市开往
铜川市方向的列车。原来,前不久,小利接到一封陌生的来信,署名齐景明。信中说,他是小利姨夫老家的一位邻居,在庄里镇有个亲戚的独生儿子王刚娃,因患
骨结核,十年卧床不起,想给他买几盒中医学院研制的“骨痨敌”,希望小利帮忙。小利主动在同学中借了17元钱,设法买了四盒药,几经周折,将药一直送到了患者的家中。后来,邵小利光荣牺牲的不幸消息传到了这位患者的家中,患者全家悲痛万分。患者的母亲泪水横流,呼唤着小利的名字,说小利送药往返的路费,至今还未给她。
邵小利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精神,正如《春蚕》中所写的:“吃的是
桑叶,吐的是金银。苦寒自己尝尽,温暖留给人民。寿命虽短情谊长,牵挂几万幸福人。一只
春蚕,一颗真善美的心。”每当人们吟诵这首小诗的时候,总能深刻感受到邵小利那春蚕般的高尚品格。
舍己救人 英勇献身
1982年6月17日清晨,
咸阳市纺织机械厂子弟学校三年级学生邵萍、芦春芝、王红艳正在
渭滨公园青年湖畔看书温课,这时一个戴眼镜的摄影爱好者,让三个小朋友从假山上来到青年湖边,用脚戏水,拍几张写生照片。拍完照后,三个小朋友继续在湖边玩耍,年仅9岁的邵萍一只凉鞋掉入湖中,在俯身拾鞋时,不慎跌入湖水之中。
岸边的王红艳、芦春芝,看着在湖中挣扎的小伙伴,高声惊叫:“救人呀!快来救人呀!”危急关头,从湖边走过来一个身体强壮,身穿制服的中年汉子,可他望了望正在水中挣扎着的小学生,拂袖急急离开了湖边。正在附近土丘上读书的邵小利听到呼叫,寻声望去,只见沉浮的小生命正在水中挣扎。她没有犹豫、没有思索,扔下手中的书本,飞身冲向湖边,奋不顾身地跳入深水之中。无情的湖水淹没了她的头顶,但她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将邵萍一次又一次地推到岸边。由于湖岸光滑,无法攀缘,邵小利和邵萍一次又一次滑入深水之中。在这生与死的关键时刻,邵小利鼓起了全部力气挺立在深水之中,用双手高高地将邵萍举过头项,托出水面,再次推到岸边,在公园工人师傅焦亚东、陕西二印青年工人张军杰的帮助下,将邵萍救上了湖岸。邵萍得救了,邵小利却因精疲力尽而沉入了湖底。正在园内施工的
山阳县五星公社民工杨来富闻讯后,急忙跳入水中,同大家一起将邵小利救上湖岸,在现场进行抢救后将她送到中医学院的
附属医院。经过25人抢救小组9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邵小利终因溺水窒息时间太长,抢救无效,于当日下午5时光荣牺牲,年仅22岁。
邵小利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舍身救人,用崇高英勇的行为,实践了生前的誓言:“生命不是私有的,不能储藏起来,如果社会和人民需要,那我就要无私地贡献出来。”为了隆重悼念邵小利同志,
陕西中医药大学于6月19日下午,举行了有两千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会后,按照她父母的嘱托,将她的骨灰,撒在了英雄遇难的
渭滨公园青年湖水之中。
6月30日,省委
科学教育部、省高教局、卫生局、团省委在
西安市联合召开了表彰大会,中共陕西省委追认邵小利为共产党员,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并在咸阳渭滨公园青年湖畔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团省委授予她“模范共青团员”的光荣称号。国家卫生部、省委、团省委先后做出了“向邵小利同志学习的决定”。
邵小利走了,她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个高尚洁净的灵魂;她以
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和志气,谱写了一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青春之歌。邵小利的生命火花虽然熄灭了,但她耀眼的思想火花,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与
松柏竞秀,与青山竞老。她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