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家仙
旧时汉族民间信仰
五大家仙,亦称五仙爷、五仙、五大家、五大仙师、五大仙,旧时汉族民间信仰。流行于中原以北地区,对5种动物神灵的总称。
五大家仙分别指:狐仙(狐属)、黄仙()、白仙()、(蛇)和灰仙(老鼠)。有些地方或是老虎、老鳖、兔子等凑成5种。称作胡三爷、黄四爷、灰八爷、柳七爷、白五爷。清代中晚期、民国时期,中国北方民间人们崇拜五大家仙,起源于动物崇拜。这些动物长期与人类为邻,潜居墓地、废墟等隐蔽地,行迹神秘,具有机警、狡的习性。这就带给人们一种神秘感,甚至是一种畏惧感,加上一些民间传说的附会,旧时就形成了对他们产生崇拜。
相关故事大多产生于奴隶社会、盛行于封建社会,因而不可避免地打上深厚的封建传统文化的烙印,难以超出封建时代的历史局限。
发展起源
发展历程
“四大门”,也称为“四大仙家”、“四大家”(天津市、东北等地方称为五大门、五大仙家、五大家),是清代中晚期、民国时期中国北方民间广泛流行的颇具神秘性的动物信仰。五大家仙是对狐属黄鼬刺猬亚科、蛇、老鼠动物崇拜的总称。民间给这四种动物冠以人的姓氏:称狐狸为“胡门”,黄鼠狼为“黄门”,刺猬为“白门”,蛇为“柳门”或“常门”,合称为“胡、黄、白、柳”四大门。(有些地方列入老鼠,称灰门。合称为“五大门”)人们认为这些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如果时常烧香供拜,它们就会保佑家宅平安,诸事顺遂,五谷丰登;如果侵犯了它们,使它们受到损害,它们就能以妖术报复,使人类受到不同程度灾难的惩罚,就会招来灾祸。
传说,旧时有人部分本事是由五大仙传授的,故娼、优暗祭五大仙为祖师。合绘图像或各立牌位,置于秘室,于夜深人静之时,焚香磕头,跪敬礼拜。平时看见这些动物,亦得磕头烧香,祈求保佑;并不许正眼瞧看它们。
清代辽宁省地区,清初流人文献与地方志书中并没有胡仙一类的内容。至清末,东北地区各地方志书中则涌现大量关于胡仙及“香童”活动的记录,这说明随着汉族的流入,地仙信仰才渐次遍布辽宁。
民俗演变
在清代的民间信仰格局中,萨满教有着特殊地位。一方面,它是与满洲文化共生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它开始与其他民间宗教信仰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特点。其中,“胡黄白柳”被民间称为胡仙、黄仙、白仙、柳仙,也有以“某家”或“某门”称之。每门之下又有衍化,如胡门下有称胡大太爷、胡二太爷、胡三太爷及胡大太太、胡二太太、胡三太太、胡少爷、胡少奶奶,黄门之下有称黄天霸、黄天龙、黄天亮诸名号者,等等。民间认为,此类仙家能够赐福添财、驱邪治病,如若冲撞,则会加祸报复,故信众极广,或附祀庙中,或于家中设堂供奉。地仙信仰流布颇广,其实质内容基本都是相同的。
人们崇拜五大家仙,起源于动物崇拜。这些动物长期与人类为邻,潜居墓地、废墟等隐蔽地,行迹神秘,具有机警、狡黠的习性。这就带给人们一种神秘感,甚至是一种畏惧感,加上一些民间传说的附会,旧时就形成了对他们产生崇拜。把他们看作为妖仙。在这种无奈的心理作用下,人们期望有一种神灵能够管束它们,在有意或者无意侵害四大仙家而又受到惩罚后,在这种神灵的作用下,能够免除惩罚或者减轻处罚。于是人们把这种职能赋予了丫髻山的娘娘。传说丫髻山娘娘把“四大门”收服于自己的麾下,变为自己的部属。
1930年,当时中国政府在政治革命与科学启蒙的名义下,将“四大门”的信仰习俗定位成“迷信”,而且要强制改造。
组成
狐仙
唐朝出现狐文化的第一个兴盛期后,经千余年发展,狐文化在清代出现了第二个兴盛期。清代狐文化是汉唐以来狐文化的集大成,承袭了古来种种狐妖观念、狐神观念和狐仙观念,并予以发展。就中狐仙观念尤为突出,成为清代狐文化最基本的民俗宗教观念,而狐仙信仰和狐仙崇拜也就成为清代狐文化的基本特点。
狐妖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狐妖指的是狐的妖精状态,是一个通称、泛称,不具备善恶评价的意义,这一概念等同于狐精。狭义的狐妖则专指作祟祸人者。狐神和狐仙都属于广义的狐妖,是被赋予特定宗教文化含义的两种狐妖。妖之为神是为狐神,妖之为仙是为狐仙。
成精的动物很多,但古人以为狐属是最有灵性的动物,与人的性质最为接近,因此,狐狸成精便得到更多关注,衍生出更丰富的故事。对此题材的演绎渐渐也被纳入神仙思想的框架,狐狸精的生命历程遂被描述为通过修炼而成精成仙的过程。
黄仙
旧时,中原地区民间以为黄鼬(俗称黄鼠狼子)常作祟迷人,因以仙奉祀,求庇平安。
黄仙的性格急躁、顽皮,人如果被他撞着(附身),就会精神失常、乱跑乱跳、乱说乱闹。这个时候,在屋子的周围的某个地方,就会看到有黄鼠狼做着与人相同的动作。
白仙
白仙,即刺猬亚科,呈女人像,穿裙子,十分漂亮。刺猬因土食昆虫和蠕虫,对农作物有益:在古代社会,凡对农业有益的动物都会受到农民的青睐 又因其长相特异,昼伏夜出,行踪诡秘,而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而它那温顺的性格很是符合和气生财的说法,因此也有“财仙”之称。白仙也被认为难缠、报复性强,如果善待之就会得到财富。
柳仙
人们对蛇仙的崇拜也来自远古,传说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的神人。蛇常常被认为是龙的化身,因此在十二生肖中若属蛇的人,则说是属小龙。人们认为蛇有灵气,它的形体奇异,能蛰伏潜藏蜕皮变化,而且行动诡秘灵敏,法力比狐属还要大,也能形成人形,有千里摄物的法术。由宋元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的《白蛇传》民间传说故事,将白娘子和小青描绘成善良可爱的蛇仙。在天津市的民间老会、圣会表演中常常出现蛇仙的影子。
灰仙
灰仙即老鼠,对老鼠的崇拜是因为它昼伏夜出活动于黑暗之中,令人莫测其踪迹,因而被认为有很高的智慧而被神化。还有的将其视为仓神,在民间填仓节时祭祀。另有认为鼠能预知未来,会算卦,也能使人致富,故又将其视为财神,希求它在黑暗中为主人家运来财宝。
相关遗址
旧历三月三,是朝拜真武庙的日子。真武庙原建在北京地区丫髻山北面五里之遥的黄花顶上,庙的正殿里供奉着真武帝君,侧殿是狐仙堂,院中有两棵合抱粗的古柏。这一天,北店龙灯老会不仅去庙中膜拜进香,在庙前舞龙献艺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抬着馒头和黑豆芽熬豆腐上山施散给上庙的香客。其实,人们真诚奉祀的是真武帝君侧殿内供奉的狐仙。
真武庙内的狐仙堂,是一座小庙。庙门的对联是“在深山修真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横批是“有求必应”。然而庙小神灵大。据民间口碑和传说,这里是“四大门”的总门。
历史文化
民间传说
最早的狐狸精修仙故事载于唐朝牛僧孺的《玄怪录`华山客》。此文写同州人党超元隐居华山之南。一夜有美女来就,年可十八,容色绝代。超元想入非非。美女称自己是狐狸精,掐准自己五日后必死于猎人之手,请党超元想法讨回尸体送还旧穴,以便尸解成仙。党超元贪欢不成,对美女的求救倒也没有拒绝,于是出手相助,自己也捞了一笔酬劳。
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还有一则故事写人向狐狸精学习修仙之术。云南省监生俞寿宁是个仙道信徒,习仙家符之术,经常仗一古剑替人驱妖。对长生之术却一直不得要领,乃广拜狐仙请教,结识了很多狐男狐女。酒肉饭菜吃喝了半年多,狐仙们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吩咐他搞一个雅集,场面隆重些,届时将传授长生秘诀。俞监生正经地摆了酒宴,狐仙们吃呀喝呀,眼见就要传授秘诀了,友人张某经此躲雨,排阙而入。狐仙们受惊,立马消失了。俞某气得捶胸顿足,从此云游于外,不知所终。
纪昀认为狐狸精修仙有两条途径:一者由妖直接成仙,可谓一次成仙,是捷径;方法是媚惑采补、吸精拜月等邪僻之术,效率高,风险也大。一者先成人再成仙,是正途;方法是运神、服气、炼内丹,难度高、时间长却很安全。走正途的狐狸精还得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这样才“心化则形亦化”。
清代李庆辰《醉茶志怪》(卷四) “白夫人”条云: “南门外东塔寺,仙祠也 中塑一老妪像,曰为白老太太 ”在旧时生产力和科技都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不仅体现在一些祭祀仪式上,还体现在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加载在并不常见却经常有“怪事”发生的动物上。
民间传说,白老太太确有其人,是天津西郊精武镇(现西青区南河镇)小南河村人:先前由于百姓看不起病,有了疾患就请那些会针灸、拔罐子、开验方的民间郎中诊治。白老太太就是这样一位女郎中,看病不分患者高低贵贱。只要有求于她,她都会认真诊治,受乡亲爱戴与尊敬。门老太太最擅长治疗小孩儿出疹子、水痘等被人们视为险症的疾病。
民间习俗
民国时期《近代华北城乡民间信仰述评》一文记述,“冀东诸县普遍流行着对‘四大门’崇拜,牌位一般供奉在民众家中,在一个神案上同时供奉‘胡仙’、‘黄仙’、‘白仙’、‘常仙’牌位,牌位下面铺一张大红纸,用毛笔写着,‘在深山修真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平时用红布遮盖神位,不准外人随便观看。每月的初一、十五,人们要在神位前摆上供品、点香叩头祷告。其祷告内容无非是保佑农业生产丰收、全家安泰之类内容。”北京城内供奉“四大门”的仙家们比较简单,一般在北房后头,以砖石砌成小洞并设立牌位,牌位仅仅写上“大仙爷、二仙爷、三仙爷、四仙爷之位”,并无确指。位前只有“净水碗”,并无其他供养。
衍生作品
《白蛇传》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蛇精与凡人间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后被改编为戏曲、电视等。讲述经千年的修行,峨眉山上的一对白蛇和青蛇已修炼成仙,欲经历一番人情世态而化成美艳女子来到人世间,各取名白娘子小青。一日,在西子湖畔断桥边, 白素贞与小青邂逅书生许仙,白素贞与许仙一见钟情,结下夫妻良缘。之后两人成家立业过着美满生活,但他们的爱情故事也经历了许多波折。
电视剧《狐仙》由叶昭仪拍摄,上演于2013年。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讲述了狐妖聂小倩和书生宁采臣的一段恋情。
参考资料
田野调查 近代北京的四大门信仰三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23-11-21
狐仙 (2013).豆瓣电影.2023-11-21
目录
概述
发展起源
发展历程
民俗演变
组成
狐仙
黄仙
白仙
柳仙
灰仙
相关遗址
历史文化
民间传说
民间习俗
衍生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