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
1982年凌子风执导的电影
《骆驼祥子》是1982年上映的中国剧情电影,由凌子风执导,张丰毅斯琴高娃等人主演。
影片改编自作家老舍的同名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力车夫祥子在历经了事业、婚姻、爱情的的三重挫折后,最终被旧社会无情摧残的故事 。
该片在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美术奖三项大奖,在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和最佳女演员奖两项大奖。
剧情简介
祥子(张丰毅 饰)是一个身体健壮的年轻农民,他失去了父母和土地之后走投无路,只能到城里当人力车夫谋生。他在城里拉车多年,见识了很多人物,也经历了很多挫折。他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过上舒适的生活。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每天早出晚归地拉车,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折磨。在经过三年的奋斗后,他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辆新车。
然而,不久之后,祥子失去了他的新车。因为有一天,他被几个抓夫的大兵抓走了,车和人一起被带走,最终车拉着炮弹滚到山涧里去了。在心痛之余,祥子偶然得到了三匹乱军留下的骆驼,他将骆驼卖掉,继续梦想着再买一辆洋车。但是坊间却传开了祥子卖了30匹骆驼,发了大财,于是人们戏称他为“骆驼祥子”。
勤劳善良的祥子在失去自己的洋车之后,厄运并没有停止。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首先,他遇到了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颜彼得 饰)的女儿虎妞(斯琴高娃 饰)。虎妞已经三十七八岁了,还没有结婚,但爱上了比自己小很多的祥子。有一天,她把祥子灌醉后,两人发生了一夜情。羞愧和悔恨的祥子为了摆脱虎妞的纠缠,到大学教授曹先生(李唐 饰)家拉包月车,得到曹先生的善待,并继续攒钱买洋车。本来以为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但是虎妞找上门来,坚称怀孕了,要和祥子结婚。
更糟糕的是,一个跟踪曹先生的侦缉队员抢走了祥子辛苦攒下的全部钱财。一无所有的祥子只好离开曹家,跟着虎妞回到人和车厂。厂主刘四爷却认为祥子配不上虎妞,不让女儿嫁给祥子,也不让祥子从车厂占到一点便宜。但是,虎妞非祥子不嫁,不惜与父亲刘四爷决裂,于是虎妞和祥子结了婚。两人住在一个贫困的大杂院里,那里有人迫使自己的女儿小福子(殷秀 饰)卖身为妓女。祥子对小福子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和关怀,这让小福子对祥子渐生爱慕。
最后,虎妞难产死去,小福子因生活所迫不能和祥子在一起。祥子也对小福子有所爱慕,并答应在混出头后回来接她。最终,当他回去接小福子时,得知小福子已经因生活的痛苦绝望自杀,只留下了树枝上的绳套。屡遭生活的打击,祥子也不堪重负,对这个残酷的社会毫无留恋,最终一蹶不振,如行尸走肉一般萎靡颓废地度日。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选角故事
1980年,正在筹拍《骆驼祥子》的导演凌子风正在为找演祥子的演员发愁,他把所有的演员都考虑了一遍仍然没有选出合适人选,于是在《北京晚报》的头版上刊登了一则标题为《寻人——“骆驼祥子”你在哪里》的 “寻人启事”,并附上已故好莱坞著名摄影师黄宗霑的夫人提供的洋车夫的照片(黄宗曾经一度决定要拍《骆驼祥子》)。此则消息登出的第二天便有两千多人闻风而来。最终凌子风选定了由张丰毅祥子斯琴高娃演虎妞,殷新小福子,除了考虑到演员的气质,更是看中了他们对角色的把握能力。
剧本改编
为了更好地进行电影化表达,导演凌子风在原著的基础上对电影剧本进行了独特的改编。电影肯定了原作人物的现实性,而着重在人物的命运上进行了改写,小说的结尾侧重祥子的堕落,而电影的结尾则让祥子的悲剧戛然而止,没有将祥子最终的悲惨命运呈现出来,而是留给观众去想象。而对于虎妞,凌子风既不同于小说着意虎妞的恶,也不单着意虎妞的善,而是着意于恶向善的转化,让人观众看到一个更加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的虎妞。
影片拍摄
电影的拍摄周期长达一年,影片拍摄时在充分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对于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生存形态的细致观察,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尤为注重对人性的挖掘。斯琴高娃为了演好虎妞的角色,特意拜著名单弦表演艺术家马增慧为师,认真学习北京腔,同时还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在拍摄过程中醉得昏迷。为了在造型上更接近虎妞,她特意到口腔医院做了义齿,其一嘴虎牙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凌子风在选定张丰毅作为出演祥子人选后,给了他一辆洋车,要求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门口拉洋车“接客”,为此张丰毅足足拉了一个月洋车,凌子风则亲自坐上他的车以检验他的拉车功夫。
拍摄期间斯琴高娃和张丰毅配合默契,并且都愿意为了角色做出新的尝试,而当时的导演凌子风虽然已经61岁,但是依然精力充沛,常常通宵拍戏,不仅导戏,还常常给演员示范戏,并兼顾道具的制作和化妆造型的确定,拍摄过程中各方协作配合愉快,因此拍摄比较顺利。
主题特点
电影没有忠于原著的顺序,而是将祥子和虎妞的关系放在了前面,强调了他们之间的感情悲剧。这些悲剧注定了祥子无法掌握自己生活中的命运,因为他与虎妞的感情牵扯,既无法获得他所追求的,也无法拒绝他所厌恶的。这种无奈的关系使他从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了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一步步走向毁灭。通过祥子的形象,电影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现代反思,思考普通人如何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人生的成败得失。
影片影响
《骆驼祥子》上映之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认为是老舍先生作品改编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也是凌子风最为普通观众所熟知的电影。影片包揽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美术、最佳道具四项大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影片因其特立独行的风格不仅在学界,在当时的整个社会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带动起人们争相购买老舍原著的热潮。该片的成功不仅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突破,而且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获奖记录
获奖信息参考资料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以上评分截止到2023年4月3日。
影片评价
光明日报》评: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电影《骆驼祥子》,在影像工业技术还较为粗陋的时代背景下,却成为名著改编的经典之作。影片运用了服饰色彩对比、交错、转换的多重方式,使得色彩语言在纵横交叠中还原了自然现实,充分展现出电影复杂的时代背景和繁复的市井人情,构设出电影独特的情境与意象。
《人民艺术家杂志》评:影片《骆驼祥子》的成功不仅是新时期中国电影在人物塑造上的一大突破,而且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演员的精湛表演,导演一贯采用的随意性低、精致且赏心悦目的电影画面构图,还在于地道的京味儿方言的再现,以及以京韵大鼓为主要元素,同时结合了琵琶三弦琴和西洋乐队的主题旋律。
1905电影网评:影片在贯彻原作通过祥子的悲剧,表现出劳动人民在旧社会受到的种种苦难的意图的基础上,对人物塑造做了一定拓展,如虎妞这一形象经过电影艺术的加工,成为银幕上一独特的艺术典型。影片展示出旧中国的真实情境,极富生活气息,并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选角故事
剧本改编
影片拍摄
主题特点
影片影响
获奖记录
口碑与评价
网站评分
影片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