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志主要从事凝固理论与技术及
高温合金研究。1950年7月本科毕业于国立
西北工业大学(现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年9月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冶金材料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55年7月毕业。1984年到1992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傅恒志先后发表论文1043篇。傅恒志先后获评全国高等学校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美国传记研究院世界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其研究成果先后获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国家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
傅恒志1929年8月出生于
河南省开封市。初中、
高中六年读了八个学校。1941年到1944年在西安力行中学读初中。1944年到1946年在西安汇文中学读
普通高中。1946年考入了
焦作工学院,后又转入
国立西北工学院(现
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49年5月18日
西安市迎来解放,成为新中国第一届毕业班的首任团支部书记,1950年7月本科毕业。
1950年到1952年在西北工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担任助教。1952年9月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冶金材料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55年7月毕业。1955年到1958年担任西北工学院教研室主任,负责筹建热加工四个专业。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首任铸造教研室主任。1958年11月作为铸造专业唯一被录取的研究生,被派往
圣彼得堡,在苏联列宁格勒工学院
高温合金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涅汉齐教授研究铸造高温合金,1962年7月毕业,获副博士学位,三年时间炼制了以铬为基的64种合金,系统地研究了钨、、、钴、硼、的强化作用及其机制以及近万小时的组织稳定性。
傅恒志1962年到1966年在
西北工业大学做讲师。1971年到1983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教研室主任。
1983年到1984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1984年到1992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研究成果可加工稀土钴永磁合金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992年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同年获美国传记研究院世界终身成就奖,被
俄罗斯国立
圣彼得堡技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1993年研究成果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方法与装置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中国首批入选由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组成的国际高校科学院院士。1993年3月到1998年3月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亚快速凝固界面形态与微观组织超细化研究获国家教委
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超细定向柱晶叶片类铸件的成型机制获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1999年研究成果镍基高温合金单晶
晶体生长界面形态与亚微观组织控制获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5年担任
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同年研究成果特种金属材料电磁约束成形原理和技术获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3年担任
西北工业大学首个翱翔英才“追梦班”名誉班主任;同年获
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2016年研究成果新型合金材料受控非平衡凝固技术及应用获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傅恒志研制出了“无铝、钛的镍铬基”这一新型
高温合金系列;建立铸造学科唯一的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中国首个铸造学科工学博士;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液固界面非平衡溶质再分配和单晶定向组织超细化的概念;在亚快速定向凝固及组织超细化、高温合金和稀土永磁合金的凝固组织与性能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领导研制的定向装置的温度梯度超出当时国际最高水平三倍之多,获得性能提高数倍的超
细胞/枝晶定向凝固组织。
傅恒志撰写的《培养高水平博士生的途径》一文,被
陕西省授予1991年优秀教学成果
特等奖。在担任
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期间,对青年人才关爱有加、大力提携,很多青年人才成为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其中,
魏炳波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介万奇、黄卫东等获聘教育部
长江学者。
陕西日报“院士风采”栏目报道傅恒志的事迹文章中表示:“傅恒志教授被大家称为‘三高’老人:高龄、高产、高质量。之年的他,仍然笔耕不辍、讲学调研,忠实践行着“学者两事,道德文章”的人生信条。”
西北工业大学在《傅恒志:为梦高歌123》一文中表示:“傅恒志是一位内心温暖有爱又有趣的人,是位典型意义上的好老师、好领导、好朋友。”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在《傅恒志:耕耘逐梦 初心永恒》一文中表示:“他(傅恒志)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更是一名忠诚、优秀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