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
科马克·麦卡锡所著长篇小说
《老无所依》(英文名:No Country for Old Men),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创作的现代长篇小说,于2005年7月19日在英国潘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
该书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80年的得克萨斯州西部,剧情围绕着三个主要角色展开,他们分别是莫斯、齐格和贝尔。莫斯是一名退役越南战争老兵与猎手,他在一次打猎中意外发现了一场枪战的残留,所有人都已经死去,只有一车海洛因和2400万美元现金幸存。莫斯决定将钱带走,却因此成为受雇追回资产的杀手齐格的追踪目标。与此同时,警探贝尔一直为自己在二战时的行为感到内疚,他如今已经中年,试图通过调查毒品犯罪来弥补自己21岁时所犯下的错误。贝尔竭尽全力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莫斯和他年轻的妻子。之后,莫斯被杀,杀手齐格也得到应有的报应,最后警长贝尔面对世风日下的社会选择辞职,故事在警长贝尔回忆年轻时的美好社会而结束。作者借用小说人物之口,表达出了他对生命、对命运以及对西方文明衰落的思考。
《老无所依》曾被国际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和哈米特奖提名,《老无所依》改编的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在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金棕榈奖提名与第8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成书背景
小说的作者科马克·麦卡锡是一个淡泊名利、喜欢离群索居的人,他自1965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看园者》以来,一直专心于创作,至2023年共创作了十多部作品。在2007年,他的小说《路》荣获当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
科马克·麦卡锡与同行作家的交流很少,在他创作《路》之后,他在一次脱口秀采访中透露,他曾在与其关系密切的物理学家穆雷·盖尔曼所创建的圣达菲研究院居住过四年时间,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完成了《老无所依》的写作,2005年正式完成,同年七月开始在潘麦克米伦出版社出版。
内容情节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克萨斯州西南部,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镇,主要围绕卢埃林·莫斯、安东·齐格和埃德·贝尔三个人展开。故事开始于一次偶然,越南战争老兵莫斯在战争结束之后当了一名猎手,在他一次打猎之时偶然发现了一场毒品交易失败的现场,莫斯发现现场只剩下一个受重伤的墨西哥人向他求救,但莫斯没有给予他帮助,并在搜查周边时发现了一个一个装满200万美元的背包和一个装满海洛因的卡车。后来莫斯拿着钱回家了,在中途,莫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并为了了解更多情况,他回到现场,却发现刚刚受伤的人已被杀害。在试图逃脱时,他发现另一辆卡车停在山谷上并对莫斯展开了追捕,从而引发了紧张追逐。。
另一方面,黑帮组织为了追回美元赃款,雇佣了杀手安东·齐格调查此事,因此莫斯一家被杀手盯上。同时警探埃德·贝尔也注意到了此事,人到中年的他一直被自己在二战时的行为所困扰,他为了弥补年轻时犯下的错误,在调查毒品犯罪时,想尽办法用法律保护莫斯与其家人,但是之后莫斯妻子也被杀手齐格所杀,莫斯也被其他黑帮团伙杀死,杀手齐格同样也得到应有的报应——被车祸重创。最后警长贝尔面对世风日下的社会,不愿与其同流合污而选择辞职,故事最后,在警长贝尔回忆年轻时的美好社会中结束。
人物介绍
卢埃林·莫斯
莫斯在书中是一名越南战争老兵,他正直、善良、勇敢。但因为一时的欲望,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莫斯退伍后靠打猎为生,生活拮据。一次打猎中,他遭遇黑帮火并现场,偶得巨款。然而他贪念膨胀,私吞财物并搜寻其他幸存者。一时贪欲却引来了无尽噩梦,莫斯陷入猫鼠游戏,尽管如此,他还是良心未泯,未立即逃亡,而是冷静后回头拯救幸存者。然这一举动却将自己推向绝境。
在现场莫斯遇到了前来寻找他的杀手,为了活命,开始了亡命天涯的逃亡之路。但他并没有及时醒悟,放弃金钱,反而愈发陷入功利主义,小说的最后莫斯被杀。作者通过莫斯来表达对功利主义的批判,莫斯因贪图金钱,最终惹祸上身连累一家人命丧黄泉。
埃德·贝尔
埃德·贝尔是本作另一条主线的主人公,他谦卑、温和、坦诚,因参加越南战争而产生负罪感,从此用一生服务社区成为了一名恪尽职守的警长。作为一名正义的警察,他所面对的却是一个充斥着罪恶与暴力的社会,这让他内心痛苦不已。在他探求这种罪恶的源头之时,却发现警察内部也出现了罪恶,于是,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颓废的社会。贝尔在得知莫斯的失踪后一直寻找他,但最终发现莫斯已经被杀害。他不断追踪杀手齐格,但总是差人一步,这让他感到挫败。尽管现实社会让他信仰崩塌,但他却从未与恶势力合流,最终,贝尔选择了辞职,小说通过埃德·贝尔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困惑与迷失。他经历了伦理困境和身份危机,但通过寻找自我和坚守原则,展示了对伦理理想和社会美德的追求。贝尔的成长与变化呼应了人类的探索与成长,体现了勇敢面对挑战、持续奋斗和追求意义的价值观。
安东·齐格
安东·齐格是一名冷静阴沉、冷酷无情的杀手。他藐视一切,在他面前,一切违背其标准甚至不顺眼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条。
安东·齐格的冷血与暴力,在追杀莫斯的过程中展现了出来。在小说之初他本已经被手铐铐住,他却利用手铐从背后杀害了副警长从而逃脱。之后齐格为了抢夺汽车,他先杀害了汽车车主,随后又在赶到黑帮火并现场之后,将同伙杀死。又在追踪莫斯的过程中,以猜硬币的游戏方式戏耍莫斯的妻子,并将莫斯妻子在恐惧中以游戏的方式杀害,同时还将另一伙追踪莫斯的杀手集团除去。
齐格曾两次追上莫斯,并与其正面交锋,但最后莫斯却死于另一伙追踪他的杀手手中。正当齐格沉醉于摧毁一切的快感时,没有丝毫征兆的车祸发生了,齐格虽然没有被撞死,但他也遭到重创。安东·齐格的存在对比了社会中的功利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同时作者也对安东进行了赞扬,麦卡锡希冀通过齐格唤醒人们的精神信仰和人性中善的回归。
内容分析
在小说中,旁白通过贝尔的讲述使整个故事的节奏变得缓慢而充满忧伤。这些旁白突出了麦卡锡对生命、命运以及西方文明衰落的思考,科恩兄弟在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去掉了冗长的说教,只让贝尔的声音点缀其中。题目“老无所依”中的老者指的是小说中的贝尔,他代表着文明社会中的秩序。然而,小说中的贝尔并不强大,只有软弱和无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絮絮叨叨地忏悔自己的无用经历。相比之下,安东是一个信奉原则的冷酷杀手,他认为原则高于金钱、毒品等物质。约瑟夫·雷蒙德·麦卡锡对七个的无情和原则给予了最大的认可,他认为这个冷面杀手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秘密。
主题思想
丛林法则
在故事《老无所依》中,角色安东扮演着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他以强者优胜的竞争制度为基础,通过血腥的搏斗来展示自己的力量,被人们称为"死神"。安东不仅杀害了主角莫斯,还残忍地消灭了与他接触的几乎每一个人。他以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他人的生死,并声称是硬币而非他个人决定了命运,完全奉行着丛林法则。他不尊重他人的生存权,打破了兄弟间相互残杀的伦理禁忌,滥杀无辜,并自诩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无可匹敌。因此,他扮演着一个邪恶的"压迫者"角色。作者库珀认为,安东的存在使得原本有序的社会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屠宰场,这种伦理体系的崩溃与英国现代主义戏剧中所揭示的伦理状态非常相似。麦卡锡在《老无所依》中描述了一个因为缺乏伦理体系而陷入混乱的"屠宰场"。小说的结局显示,主人公警长贝尔(Ed Tom Bell)希望将安东绳之以法,但最终他选择了隐居,退出社会舞台,而安东则成功逃脱。学者沈婷婷认为,这表明在这个秩序混乱、伦理真空的社会中,强者优胜的法则仍然占主导地位。贝尔辞去警长的职务既表示他无法适应充斥着暴力和混乱的伦理环境,又表明他不愿接受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他代表着对社会秩序和传统美德的回归与呼唤。。
同时,现代学者韦丁文认为,作者尤金·麦卡锡通过一场生死逐利的猫鼠游戏呈现了高度现代化美国社会的道德腐败和内部分裂的问题。现代社会屈从于工具理性的暴虐、人的主体性消弭、国家的自由民主实践遭遇社会撕裂的严重挑战,这是作家故事建构的社会观察。
批判功利主义
本书的另一个主题便是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造成的不幸后果和心灵扭曲以及对于生死的思考,约瑟夫·麦卡锡通过警长贝尔的角度,展现出对于社会倒退、道德感减弱、法治观念没落的无奈,明确地批判了美国的“重商主义”的道德观。同时揭示了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问题,在作品中,不仅警长贝尔谈及生死,其他每个主要人物也都在特定的场合谈论着生死。甚至,连杀手齐格也会把生与死拿到人生哲学的层面,发表对死亡的见解。
同时,在小说《老无所依》中,莫斯认为金钱追求等同于个人幸福,所以他会把利益置于生活的中心。虽然他生活窘迫,但他认为足够多的金钱可以让他过上幸福生活。所以他在逃亡中不论是其他人的生命还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他都没有放弃巨款,同时,莫斯也将金钱视为唯一追求,在他眼中,个人幸福可以用牺牲他人甚至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然而,到最后他发现金钱并没有给他带来所期望的幸福,他的生活依然困苦。从莫斯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凯文·麦卡锡功利主义以及利己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同样,如警长贝尔也同样受到经济活动的限制,对此也是感到无奈并妥协。在书中年轻人的纯洁与真诚也受到金钱及功利主义的侵蚀。通过描绘这样的伦理环境,麦卡锡暗示了对物欲过度追求的担忧,认为这是功利主义是导致伦理缺失和社会混乱的罪魁祸首。《老无所依》充分展示了深受功利主义侵蚀的伦理环境,麦卡锡在文中也对现代人的价值取向进行了批判。
道德传承
在《老无所依》中,贝尔自述的伦理线展示了他在现实世界中遭遇的伦理困境和身份危机,以及他为了寻找自我和化解危机而在精神世界中付出的努力。这一历程寓意深刻,表达了对人类与自我、社会美德的追求,呼唤人们回归伦理理想。
同时,《老无所依》中文译者曹元勇认为,小说中的每个主要人物身上都承载着美国的历史重负,体现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尤其是他们身上都刻着美国在二十世纪参与过的几场重要战争的烙印,在精神上沾染了战争的后遗症。这些人物各自的命运和人生道路,追本溯源,无不与他们的战争经历有关。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作者借助老警长的自白逐步把思考的锋芒转移为对美国这个国家的批判,从而把一个原本平凡的西部追杀故事升华为一个具有深刻普世价值的文学作品。
艺术特色
双线手法叙事
从结构特点来看,《老无所依》采用双线的手法展开故事,由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暗线,以老警长贝尔独白的形式,放在每一章的开头;另一部分是明线,同时也是小说的主线,由一个装着200多万美元的皮箱引发的一连串血腥暴力的警匪事件。老警长贝尔的独白从侧面揭示了小说题目所表达的主题,小说的主线部分则直接呈现了老警长所面对的残酷而混乱的现实世界。
通俗语言汇集
从语言特点来看,《老无所依》是一部口语体极强的小说。作者熟练运用着得克萨斯州墨西哥交界地区的俚语、土语,甚至偶尔还要夹杂一点西班牙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背景,烘托故事的氛围,或是制造一点黑色幽默与反讽的效果。使得在读者在压抑紧张的故事情节中,稍微得到一丝放松。
寓言性与宗教性
小说或隐或现地出现上帝、撒旦、玛门等与《圣经》有所联系的词语,同时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方面也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马克·麦卡锡在文中通过警匪追逐、生死抉择来表达了自己的宗教伦理观,他通过描写一个混乱的世界作品来以此批判美国当时拜金主义、道德下滑、暴力肆虐的社会现实,希冀唤醒人们的精神信仰和人性中善的回归。
作品影响
《老无所依》曾被国际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和哈米特奖提名,同时小说《老无所依》由伊桑·科恩和乔尔·科恩兄弟改编成电影,于2007年5月19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次上映,改编的电影一经上映便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老无所依》的中文译本于2012年8月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在2020年7月河南文艺出版社也相继出版此书。
作品评价
《老无所依》的译者曹元勇曾在《《老无所依》译后记》评价道:“《老无所依》才真正称得上是一部“残酷的诗学”,一部展示人性与暴力的“残酷诗学””。同样还在《绝望世界中的希望》也评价道:“一个具有深刻普世价值的文学作品。”
知名学者哈罗德在评价《血色子午线》时也评价道《老无所依》:“这些凶残的恶棍令人感到壮美,这不是嘲讽,而是悲剧。悲剧是我们的,读者们的,而不是格兰顿帮伙的,因为我们不会跟着他们骑马走向灭亡,除了这孩子,甚至我们对此的反应都将是模棱两可的。”
波士顿环球报》也对《老无所依》一书发表过看法:“一段关于命运的千回百转、惊心动魄的边境传奇,一场命中注定、层层剥开的文字之旅,没等凶狠角色登场,就已让人吓得够呛。”
纽约时报》曾评价《老无所依》:“一部情节逐层推进的戏剧,惊悚暴力片段之间的转换有如电影手法,惜字如金,精准到位。”
《纽约时报书评》评价《老无所依》一书是:“以得克萨斯州为大舞台展开的故事,如同与魔鬼在地狱边界赛跑的行文。”
《时代》也评价《老无所依》是:“精妙搭建的舞台,灯光无情地投射,本书是对千禧年后的社会弊病的真实诊断,对即将到来的黑暗的骇人写照。”
参考资料
老无所依 .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09-21
老无所依.易文网.2023-03-06
No Country for Old Men.谷歌图书.2023-10-12
No Country for Old Men.豆瓣读书.2023-10-12
书目信息_全国新书目平台.全国新书目.2023-03-06
老无所依的背后.易文网.2023-03-06
绝望世界中的希望.易文网.2023-03-06
《老无所依》译后记.易文网.2023-03-06
《老无所依》译后记.易文网.2023-09-21
绝望世界中的希望.易文网.2023-09-21
《老无所依》.中国作家网.2023-09-21
目录
概述
成书背景
内容情节
人物介绍
卢埃林·莫斯
埃德·贝尔
安东·齐格
内容分析
主题思想
丛林法则
批判功利主义
道德传承
艺术特色
双线手法叙事
通俗语言汇集
寓言性与宗教性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