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四十
1995年许鞍华执导电影
电影《女人,四十》是由许鞍华监制并执导,萧芳芳乔宏罗家英等主演的一部家庭剧情,于1995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首映,1995年5月4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获得1402万港元的票房。
在经历了《极道追踪》和《上海假期》的失败后,许鞍华蛰伏四年,终于拍出力作《女人,四十》。本片囊括海内外多项重要奖项,包括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 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女主角六项大奖,是首部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实现大满贯的电影。萧芳芳亦凭本作荣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熊奖,成为张曼玉之后中国第二位柏林电影节影后。
故事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讲述了普通平民家庭中一位年过四十的中年女性阿娥的生活状态,叙事围绕阿娥在情感、家庭、事业三方面的矛盾展开,重点讲述了阿娥在婆婆去世后和患上阿兹海默症的公公的相处过程,勾画出香港普通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微妙关系。
影片剧情
故事从在菜市场鱼摊旁等待两个小时、只为低价购入死鱼的孙太阿娥(萧芳芳饰)说起。阿娥是个精打细算、奔走于家庭和职场的中年女性。阿娥是一家卫生纸公司的业务主任,和从事驾照考官的丈夫(罗家英饰)及大学在读的独子定一(丁子峻饰)住在破旧老楼里。楼下就是孙太的公公(乔宏饰)和婆婆。身为退伍军人的公公,个性很跋扈、大男子主义,常常无端指责阿娥,而将阿娥当作亲生女儿般关怀的婆婆总是为她解围。
一日,阿娥从卖场抢购折扣商品回来,正想加入邻居牌局休闲一番,公公拿着面包过来命令她打开,阿娥恼怒、认为公公想当众给她难堪,便提着大包小包向家走去。不料回到家中发现瘫倒在地的婆婆,在等待救护车的时候,婆婆已然往生。在婆婆的丧礼上,公公突然失智,只认识阿娥一人。后来阿娥带其检查,确诊了阿尔兹海默症。公公虽育有二子一女,但把狗看的比父亲重要的二弟一家和远嫁台湾的妹妹都不愿意帮忙,照顾公公的重任便落在了孝顺善良的阿娥一家人身上。
与此同时,阿娥珍视的事业也出现了挑战:年轻貌美的新人秘书带着新兴电脑技术试图改变公司的运作方式,这让曾被老板器重的阿娥怅然若失。
公公患病之后,所做的荒唐事接二连三——将肥皂当作黄油夹在面包吃下、拿雨伞当降落伞自天台跃下等等。阿娥一家疲于应对,便开始物色护老院以分担压力。阿娥起先将公公送入一家有日间托管服务的老人院,但由于公公患有惯性迷失、常常出走,该院主任便要求他退院。换到另一家护老院不久,阿娥发现公公脸部淤青,阿娥不满该院工作人员的敷衍疏忽,遂接公公回家。回家路上,棉絮落下,公公手舞足蹈:“下雪了!”
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公公虽不识当前人事,但他的参军过往历历在目,阿娥悉心照料、配合公公。公公和阿娥一家及女儿到农场耕种玩乐,公公摘花给阿娥,更猝然清醒一般送花给女儿,表示认出女儿,并想起来去世的老婆,说她是仙女,要在山那边跟她约会。他们正为此感到惊喜时,公公突然胸口绞痛,晕倒去世。
全家回到了和往常一样的生活,阿娥偶尔也会思念故去的公公和婆婆。阿娥偶然走上露台,发现成群的鸽子,才发现原以为是公公疯言疯语的鸽子,原来一直真实地存在着,阿娥惊讶、呼唤家人。“休涕泪,莫愁烦,人生如朝露,何处无离散”,画面停滞,乐声响起,影片戛然而止。
主要角色
影片制作
创作灵感
由于《极道追踪》《上海假期》等几部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失意,许鞍华的事业陷入低谷,而《女人,四十》的执导让许鞍华再创高峰。
受到日本电影《温馨家族》的启发,许鞍华和陈文强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社会现实,将这个因为祖父患上阿尔兹海默症而使一个破碎家庭重新凝聚的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他们进行了大量走访,从社工和老人中心收集了诸多资料,为影片自然表现香港普通市民家庭奠定了基础。
选角
《女人四十》是萧芳芳和许鞍华继1980年的《撞到正》之后的第二次合作。在萧芳芳监制并主演的《撞到正》里,她给予了许鞍华充分的创作自由,而该片取得的成功也让许鞍华之后顺利完成越南三部曲后两部的拍摄。
1995年,许鞍华给萧芳芳打电话,表示希望她出演一个“除了你,谁都演不出来”的角色。角色阿娥的人物设定为在家庭和事业中争取平衡、饱受生活困扰的中年女性,此时萧芳芳的年龄和阿娥近似,但是境遇却天差地别。萧芳芳认为这种差别体验很奇妙,”就像一个人过了两种人生一样”,因此答应邀约。
影片反响表明,《女人,四十》是许鞍华与萧芳芳的互相成就。许鞍华凭借此片获誉满满,而萧芳芳也经由本片中对角色的精彩演绎,继张曼玉之后,成为荣获柏林电影节影后的第二位华人演员。
花絮
为了诠释好阿娥的角色,萧芳芳去菜场、商场观察市民的生活百态:砍价、抢购、精打细算。萧芳芳生动自然、举重若轻的喜剧演绎,为这部主题沉重的影片注入了轻松、幽默的元素,展示了阿娥作为一名现代女性的自主与智慧。
此外,在萧芳芳的提议下,本片加了开头和结尾两场戏,第一场是萧芳芳等鱼死,一巴掌拍死了濒死的鱼,第二场是木棉花落下,被当作落雪,都是可谓点睛之笔的经典画面。
主题与风格
现实主义
许鞍华电影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其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淡的写实风格。在许鞍华看来,她的电影展现的不在于人物的“政治生活 (political life) ”,而是“生活(life)”。
《女人,四十》里的阿娥一家属于典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普通居民,在中西碰撞、新旧更替、通货膨胀等冲突不断的九十年代香港背景下,他们艰难生存,又雪上加霜遇到了老人问题。影片通过厨房、菜市场、杂货店等普通又琐碎的生活场景,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进行解构,将幽默的表达将生活的艰辛表现得从容不迫。
许鞍华也没有回避对包括老龄化在内的生命问题的思考。本片英文名叫为《Summer Snow》,意为“夏天的雪”,同阿尔兹海默症一样,都是奇异的东西,许鞍华如是说。
此外,本片关注的主题——香港特别行政区中下层阶层的女性,老年人的生活困境,香港的社会体制问题等在许鞍华后续的影片中也反复出现。
女性视角
许鞍华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旗手,同时也是具有厚重城市特性的艺术家,“香港”和 “女性”是她电影里突出的关键词。许鞍华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激烈的女权主义者,但“最希望拍出的是不同于男性导演视角的女性经验”。
《女人,四十》是一个关于女性中年危机的故事。女主角阿娥面临事业、情感和家庭的多重压力,隐忍坚韧地努力生活,并逐渐在无奈的现实中获得了乐趣,表现出比片中男性更勤奋、坚韧、宽容的状态。阿娥的生活,也是现实中万千普通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因此影片折射出普通女性在不同生命角色中的情感体验。许鞍华敏锐地捕捉到了香港中产女性在家庭和事业间面临的挑战,在光影中表达了对香港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女人,四十》以明确的女性立场去思考一名普通中年女性的生存状态,从此片开始,许鞍华以独到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的关怀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影圈独树一帜。其一,许鞍华不再像前期电影那样,挑选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来塑造花瓶形象,而是倾向于塑造普通的中老年女性形象。其二,在女性角色不再是男性欲望凝视的形象,而被塑造为坚忍、独立、自我的形象。
香港叙事
本片烙下了香港这座城市的深刻的印记。当时的香港社会,正面临来自大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冲击,因此,在表达阿娥一家的喜怒哀乐之外,本片还承载着国族认同、历史记忆这样的大问题。
本片运用大量生活化的场景,让观众感触到对于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在画面之外,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对香港这座城市的再次认可和接受,也是对香港人身份的自我认同。
许鞍华的电影对于人物悲剧命运的关注,蕴含着香港近三十年来的发展轨迹,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而不断调整。她既专注于表达普通饮食男女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她所熟悉的香港市民和女性生活,同时也具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和人生领悟,将香港日常生活中那些基于特定的美苏冷战、殖民历史经验而形成的差异性中国认同呈现出来。
喜剧表达
受益于早年间纪录片拍摄的影响,许鞍华在面对严肃社会问题、复杂的家庭矛盾等沉重话题题材时,会大量运用纪实性视听语言和幽默诙谐的喜剧元素,而非以激烈的冲突打斗或伤心欲绝的痛哭来呈现严酷现实。
本片延续了香港电影的幽默传统,以巧妙的戏剧夸张处理和带些超现实意味的幽默段落来组织全片结构,从沉重中发觉温馨,让原本中年危机之下的艰难最终化解成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在整部影片都略带阴郁压抑的叙事基调中,许鞍华用充满喜剧元素的细节来推进情节的发展,用商业类型片的节奏来调节影片的整体叙事,以小搏大,举重若轻地表现出一个中年女性面对事业、家庭的双重压力,如何凭借自己的日常生活智慧艰难平衡。
象征意象
本片中运用了诸多意象来传递深意。如片中直到最后才出现的鸽子,与公公始终一者缺席一者在场。公公死后,重拾生活希望的女主角独自一人来到天台,才发现一直以来只有公公能看见的鸽子原来一直真实地存在着。一方面,鸽子象征着和谐美好,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将鸽子的回归解读为是公公的在天之灵在向阿娥表达着感激之情。这更是对全片主题的一次升华,完成了阿娥对公公从衰老的肉身到飞雪的灵魂的全方位接纳。
值得注意的是,本片的英文名为《Summe  Snow》,但片中并无实际的雪景画面。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导演以一场颇有童趣的戏来点题。在阿娥将受到虐待的公公从托老所接回家的路上,突然漫天飞舞起雪花似的白色絮状物,公公如孩童般欢呼雀跃:“下雪了,太好了,下雪了,你看看,下雪了!”这场的户外戏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呈现给我们温暖、喜悦的直观画面,更是一种象征,意味着一种残酷现实下始终存在、不会泯灭的美好和温存。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制片与发行
票房收入
反响与评价
《女人四十》1995上映后轰动华人影坛,以小投资博取1402万港元大票房,并斩获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数项大奖。截止到2023年3月1日,超过4.8万人在豆瓣电影网站上对《女人,四十》进行了评分,90%以上的评分观众给出了4颗星(8分)及以上的评分,影片平均分高达8.9分。
影评人马楠楠认为,《女人,四十》是许鞍华最重要的代表作,以自然、写实的风格和散文化的叙事结构,表达了许鞍华导演对于生命、死亡和痛苦的思考,体现了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市日常生活空间和底层边缘空间的人文关怀,让我们看到了被官方主流叙事和现代化宏大话语遮蔽的弱势群体的生活处境,具有超越本土的普适性价值。
影评人前海一支剑认为,阿娥这一艰难平衡职业和家庭的中产阶级女性,体现了许鞍华对于香港社会变迁的一种敏锐观察和体验。对于《女人,四十》这样一个原本沉重的题材,许鞍华摒弃了悲剧美学,而是运用一个积极、乐观的观察角度,在阿娥艰辛的生活中去发掘一些更为超脱、更为浪漫的人生况味。这种积极态度为《女人四十》沉重的剧情带来了一抹喜剧的亮色。
影评人胡星亮认为,本片的情节叙事,能把本来沉重的话题、平实的情景,拍得生动有趣而又不夸张失真。它以写实的风格,通过琐碎的生活,真实呈现了一个四十岁女人的真实生活,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展现了她的生活压力和精神世界。本片以特有的女性视角、情怀、立场和反思,对女性予以深切的关注。既有人文深度,又在朴实隽永中融入了香港电影特有的观赏特质,在平凡的叙述中给人们带来感动和震撼。
参考资料
女人,四十 (1995).豆瓣电影.2023-03-01
Nurensishi(1995).IMDb.2023-03-01
女人,四十.1905电影网.2023-03-17
1995年台灣票房.台湾电影数据库.2023-03-01
女人,四十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03-01
温和的女性主义 许鞍华的电影艺术.中国金融新闻网.2023-03-15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03-01
年度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得奖名单公布.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官网.2023-03-15
女人,四十 (1995).电影网.2023-03-17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主要角色
影片制作
创作灵感
选角
花絮
主题与风格
现实主义
女性视角
香港叙事
喜剧表达
象征意象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制片与发行
票房收入
反响与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