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定(1928年12月21日-),生于辽宁沈阳,放射化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顾问,
中核集团科技委顾问。
1948年考入
西安交通大学,1953年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系后分配到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1958年被调至第九研究院(简称九院),1979年调回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担任十室主任,1990年1月20日退休,1991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王方定被遴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方定早期主要从事中国
铀矿的分析、处理研究;1958年开始从事
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研制了用于引发
原子弹链式
核反应的中子原材料,并用于核武器的点火部件;参加创建核试验的放射
化学诊断方法;开展了多价态裂变产物化学状态和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的研究,从事核燃料后处理中长寿命裂变产物元素的化学及工艺研究等。 出版著作《核化学工程》。曾获得
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全国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等奖项。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8年12月21日,王方定出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道周是一位
军事工业家,曾留学
日本攻读火药学专业。母亲杨肇华出生在
潼南区的杨氏大家族。在父母的影响下,王方定从小就爱阅读。
九一八事变后举家迁往
上海市。
一二八淞沪抗战就打响后,王方定又随父亲迁至南京。辗转迁移中,他先后就读了六所小学。1943至1948年,王方定在重庆南开中学、自贡蜀光中学完成了中学的学习。1948年夏,王方定考取了交通大学电信管理系,还获得了奖学金。1948年底,因交通大学要迁校去台湾,王方定便回
四川省担任小学教员。1949年,王方定考入
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成为
杨承宗的学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王方定所在的化工系被并入新组建的四川化学工业学院。
工作与科研经历
1953年,王方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原四川化工学院)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在杨承宗的指导下参与原子能重要核材料——的研究。
1958年,王方定被调至正在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简称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研制
核武器的放射
化学工作,开始铀-235热中子诱发裂变产物的分离、分析工作,建立化学分离、分析流程和
射线测量装置。 1959年,他参与中国
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的研制工作。同年2月20日到月1日,二机部在北京召开跃进献礼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他代表先进集体出席会议,受到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
1961年,他成功从老管及RaD-E-F盐中提取210Po,最多达到毫居级。同年7月,合成了合格的中子源材料。1963年12月,王方定带领小组研制出比原定设计要求更高的原子弹用点火中子源。
1964年3月,王方定带领的小组被评为1963年度的五好研究小组。5月3日,他作为组长出席了首都各界青年纪念“五四”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之后,王方定奔赴国营青海综合机械厂(即221厂实验部),开展核武器试验中的放射
化学诊断、称量核材料的重量工作等。10月16日至1969年9月27日,王方定参加了十次核爆放射化学分析测定工作,用放射化学方法研究了核爆炸的残留物,对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第一颗
氢弹等核试验进行了放射化学诊断,参加创建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1969年12月,王方定在
青海省被“文化大革命”勤务组勒令停职交代问题。
1973年,王方定得到平反,出任九院二所放射化学研究室主任,之后任命为二所副总工程师。1979年,王方定被调回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担任十室主任,主要开展了裂变产物的
化学行为研究、裂变产物的化学状态与生成方式间的关系、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研究等科研工作。他还进行了核化学的学科方向性的调研工作,结合聚变核燃料及聚变过程中高能中子、带电粒子
核反应,提出了聚变化学的研究方向。
1981年,他担任401所化学部副主任。1981年、1982年、1983年,他连续三年被评为401所优秀党员。1984年,他被评为原子能所模范科技工作者;同年,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为王方定颁发纪念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十周年纪念章。
退休生活
1990年1月20日,王方定在原子能院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后的王方定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1991年,王方定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作为第一作者在《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上发表了《嬗变处理高放核废物》,探讨了嬗变法处理长寿命核废物,综述了各国在该领域的政策及当时的研究状况;1998年,在《北京政协》发表《当代核工业的和平利用》;先后参与项目“Purex流程中锆的萃取行为研究”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参与项目“N,N-二乙基羟胺在Purex流程中的应用研究”获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参与项目“核燃料后处理过程中U-Pu分离和Pu净化浓缩改进及微型混合澄清槽研制”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1999年10月1日,王方定应邀出席
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22日,被聘任为
中核集团第一届科技委高级顾问。2001年7月1日,王方定荣获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11月2日,被聘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次年,参加纪念我国首次从辐照元件中提取 40周年暨钚的应用研讨会。
2006年5月15日,被聘为《乏燃料管理及后处理》编委会名誉主任。9月28日,在原子能院放化所作《放射化学》报告,介绍了为放射化学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发现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发现核裂变,天然核反应堆等内容。2007年,先后被聘为
中国核学会核
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核化学专业专家组成员。2009年12月30日,因在原子能院放化所连续工作满30年,被原子能院放化所授予放化所荣誉职工。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方定主要从事放射化学及工艺研究。参加中国
铀矿的分析、处理研究;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引爆中子源;参加创建一整套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开展多价态裂变产物化学状态和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的研究;从事核燃料后处理中长寿命裂变产物元素的
化学及工艺研究,如对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等;为
中原地区的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铀的研究
王方定在1953年到1955年,承担酸盐型
铜矿(国产1号
铀矿石)分析工作,解决了矿石极难全溶的问题;
磷酸盐型铀矿(2号铀矿石)分析工作,解决了定量还原成四价铀的问题。1956年到1958年,他确定了
磷酸三丁酯提取铀的工艺,制定小规模提取铀的设备并进行萃取实验,用于处理国产
矿石,提取率99%;完成了三
碳酸铀酰钠、
重铀酸钠等铀化物的制备、组成和性质研究,对从国产
铀矿中提取出的铀的净化做了基础性研究工作。
原子弹点火中子源的研制
从1958年开始,王方定从事研制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
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并实用于
核武器的点火部件。一开始王方定他们把注意力放在α放射性物质钋-210的提取上,开始提取钋的化学实验,接着又开展了和
氢化铀的试制工作。后来根据中子核反应的原理,王方定小组进行包含轻
核素制备、化合物制备、
化学组成鉴定、物理状态鉴定、操作条件的建立等工作的代号为9501的项目。
王方定独立设计了一种低条件、高质量的工艺流程,又带领小组设计制造了专用的密封室、气体净化循环使用系统及气体分析方法。经过多次实验,王方定带领他的小组于1962年研制出符合
核武器要求的中子源材料,被多次用作核弹的核点火部件。之后,他带领小组攻克包装中一系列技术难题,完成每批中子源的最终检验任务。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原子弹的突破及武器化”项目中,王方定被列入该奖的光荣册。与该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获两项
全国科学大会奖。
创建核试验的放射化学诊断方法
王方定在核试验基地,参加并组织了多次核试验参数的测试。对原子弹、
氢弹试验,他分别建立了几种不同原理的放射化学测试法,并提供了可靠数据。他测量了235 U 、239Pu 、 6Li 、3H 等在爆炸中的贡献,算出裂变当量和聚变当量,测量了爆炸中总的中子数、裂变或聚变当量;测量了 Np 、 Pu 、 Am 、 Cm 等
核素产额,了解
核反应结果;建立快速气体
抽样系统和快速测量方法,最快报告出地下试验结果。在核试验的放化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从事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王方定转向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先后组织在乏燃料后处理、裂变化学、人工元素化学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80年代,开展多价态裂变产物化学状态和自发裂变电荷分布的研究,如252Cf 自发裂变产生的中等奉命裂变产物的化学状态及分累计产额等。后从事核燃料后处理中长寿命裂变产物元素的化学及工艺研究,如对锝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主要论著
截至2017年,王方定出版译作《核化学工程》,发表论文60余篇。摘录如下:
主要著作
主要论文
人才培养
王方定从原子能院恢复招收研究生开始,总共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十余人。他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他对学生的指导非常认真细致:从论文选题、文献调研到实验方案制定,从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编写到论文的书写,从论文答辩到如何作学术报告一一细细指导。论文交到王方定的手里后,他会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行,甚至标点符号,都会细细推敲;对每一个实验数据的由来,他都要详细询问。所以,他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都被评为原子能院的优秀论文。他总是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教育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研究上,不要过多地放在条件上。
任职情况
荣誉与获奖
荣誉
获奖
影响与评价
1990年王方定的事迹报告在中央电视台《“奋斗者的足迹”报告会》专题节目中播出。
王方定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所做的贡献却留下永恒的印记,60多年来,他带着极大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投身到
中核集团创业者的行列,为中国核工业事业上下求索,奉献至今。(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时春丽评)
个人生活
王方定1928年12月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道周是一位
军事工业家,曾留学
日本攻读火药学专业。母亲杨肇华出生在
潼南区的杨氏大家族,是一位全职主妇。
参考资料
王方定.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2023-02-26
王方定院士.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3-02-26
195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21
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21
1953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21
1960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21
1959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61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64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73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75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81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84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91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3-21
1999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28
2001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28
2002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28
2006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28
2007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28
2009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28
1993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9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
197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