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慕明
神经生物学家
蒲慕明,1948年出生于南京,籍贯广东省梅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主任。
1970年从中国台湾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74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1984-1986年担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首任系主任。1999年起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2017年,蒲慕明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他是国际著名的生物物理学家和神经生物学家,在膜蛋白动态运动、神经元发育和轴突导向、突触形成和可塑性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2023年3月,作为“银发知播”群体的13位成员之一,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人物经历
1948年10月31日,蒲慕明在江苏省南京市出生。
1970年从中国台湾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
1974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
1974年-1976年,Purdue University,博士后。
1981年,蒲慕明被派遣赴中国大陆,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交流项目开办的讲习班授课。
1984-1986年担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首任系主任。
1989-1991年任香港科技大学建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9年起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
2000年,蒲慕明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9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蒲慕明获得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1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
2016年,获得Gruber神经科学奖。
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恢复中国国籍。
2023年3月,作为“银发知播”群体的13位成员之一,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主要成果
蒲慕明在上海创建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构建出世界首个非人灵长目孤独症模型,参与筹划中国脑计划并发起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诞生世界上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猴,进一步巩固中国科学家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制中的主导地位。
蒲慕明在神经可塑性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揭示了决定神经元生长以及突触可塑性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电活动改变突触传递效率的时间窗口和调控规则,在神经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蒲慕明推动建立了研究自我意识的猕猴模型,培养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使用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克隆了猕猴,并构建了生物节律紊乱的克隆猴模型,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 
社会关系
社会职务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蒲慕明对华族有着执着的深厚感情,积极致力于科研文化的建设,擅长于融中西方文化为一体,为中原地区科研体制的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科学评价)
具有中国情怀的世界级科学家。(新华网评价)
格鲁伯基金会评价:“他几乎凭一己之力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神经科学研究所。”
个人生活
蒲慕明的父亲蒲良梢对他影响深远,其父亲友人亦多为其师长。蒲良梢193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航空工程组,后投身抗战任空军后勤。后赴美学习螺旋桨发动机技术,归国后成为南京发动机厂技术人员。晚年任台湾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中心主任,制造“F-CK-1经国号战斗机”飞机,并在逢甲大学创办优质航空工程系。
蒲慕明的妻子丹扬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并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专注于神经递质分泌、突触可塑性分子机制及视觉系统信息编码等领域的研究。蒲慕明夫妇曾以北京大学老师秦克诚的名义设立克诚奖学金,旨在奖励北大物理学院的优秀本科生。
受蒲慕明影响,其两个女儿亦热心公益。大女儿蒲艾真为知名美国社会活动家,专注劳工权益保障,2012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小女儿蒲婷为2018年奥斯卡最佳短纪录片《天堂堵车》编辑,该片聚焦抑郁症艺术家。蒲慕明作为父亲,始终支持孩子们。大女儿长期做义工,没有经济来源时,蒲慕明承担其生活费。
参考资料
蒲慕明.科创中国.2023-03-04
蒲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电子学系.2024-04-08
蒲慕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神经科学研究所).2023-03-04
蒲慕明.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官方网站.2024-04-09
蒲艾真.族谱网.2023-03-04
蒲慕明.央广网.2024-04-08
蒲慕明.上海科技大学.2024-04-08
蒲慕明院士已确定出席大会并作主旨报告.第五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2023-03-04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3-04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果
社会关系
社会职务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