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黑雁(Branta canadensis)别名加拿大鹅、加拿大雁,体长76~110厘米,体重3~10.9
千克,翼展1.3~1.7米,
雄性体型略大于
雌性。其头颈为黑色,虹膜为褐色,眼后延伸至喉间的白色斑块为该物种的识别特征。羽毛在背部区域有深浅不一的棕灰色羽毛,腹部和臀部通常呈奶油色或白色。平均寿命10.5岁。
加拿大黑雁在世界范围主要分布于加拿大、美国、
墨西哥、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和
俄罗斯;2014年,在中国天津首次记录到野生加拿大黑雁的确切活动记录。其栖息于草地、池塘、沼泽、河流以及海岸线,常避开有障碍物的区域,例如高草和灌木区域。
加拿大黑雁是
丹麦、俄罗斯和
瑞典等地的狩猎物种之一;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在动物园、鸟园进行展出;其羽绒被用于制作外套、枕头、毯子和许多其他物品。2018年,加拿大黑雁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亚种分化
加拿大黑雁有7个亚种,主要以体型大小、羽毛颜色、头部白斑的大小和位置来进行区分。其中,加拿大黑雁大盆地亚种(Branta canadensis moffitti)的额头上有明显白色标记;加拿大黑雁
阿拉斯加州西部亚种(Branta canadensis maxima)的体型最大,体重约6.4
千克。
形态特征
加拿大黑雁体长为76~110厘米,体重为3~10.9公斤,翼展为1.3~1.7米。性别二态性程度较小,
雄性体型略大于
雌性。其头颈为黑色,虹膜为褐色,眼后延伸至喉间的白色斑块为该物种的识别特征。羽毛在背部区域有深浅不一的棕灰色羽毛,腹部和臀部通常呈奶油色或白色。飞行时,背和尾的棕色与臀部白色形成反差。
早成雏体色为黄色,背部或头部有灰绿色羽毛,位置取决于具体
亚种。雏鸟出生时有黑色的喙和脚,喙在外缘有梳状脊的
薄片,可帮助进食。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加拿大黑雁原产于加拿大、美国和
墨西哥,分布范围覆盖了北美的大部分地区,通过主动引入和自然迁徙,逐渐也分布在
欧洲大部分地区、
澳大利亚和
亚洲部分地区(如
日本、
韩国和
俄罗斯)。引进的
种群现分布在美国南部的正常繁殖范围,以及部分西欧国家。其通常在北美南部、非洲大陆南部越冬。2014年,在中国天津首次记录到野生加拿大黑雁的确切活动记录。
栖息环境
加拿大黑雁
栖息地广泛多样,从沿海到高山,几乎可以在任意海拔地区生存。其喜欢栖息于草地、池塘、沼泽、河流以及海岸线,常避开有障碍物的区域,例如高草和灌木区域,因为这些区域可能存在伪装捕食者。
生活习性
飞行行为
加拿大黑雁在飞行中采取“V”形编队,这种队形非常节能,被称为“楔形”或“绞线形”,队伍中的领先位置能量消耗最高,因此会不断轮换,这个方法使加拿大黑雁在一天内可飞行长达2400千米。在飞行时,成群加拿大黑雁经常发出声音相互交流,可以发出至少十种不同音调。
觅食行为
加拿大黑雁通常为草食性,食物富含
蛋白质和能量,以茎、叶、草、种子、谷物、
浆果、
藻类和根为主。偶尔也会
捕食昆虫、小鱼、水生无脊椎动物、
甲壳亚门和
软体动物门。在幼年发育、饲养
早成雏或繁殖期间,则需要更多营养。
喙外缘的
薄片可以帮助其觅食,通过头部的高频摆动,避免食用到含有大量次生代谢物的植物,有利于防止消化问题和中毒。在某些难以觅食的环境下,加拿大黑雁可长达30天不进食。
节律行为
加拿大黑雁是群居性雁类,为保证每次觅食都获得最大的食物补偿,它们会有规律地每隔4天在同一地点进食,4天的间隔能够确保食物有所更新,避免分开觅食对其他个体造成的干扰,同时群体采食能刺激富含
氮的嫩叶生长。
攻击和防御行为
当其感受到威胁时,会发出“嘶嘶”声,甚至摆出攻击入侵者的姿势。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求偶配对通常根据双方大小的相似性进行选择,这被称为“分类交配”。加拿大黑雁通常终生成对,一夫一妻制。如果一个配偶死亡,活着的伴侣会找新的伴侣。成对的加拿大黑雁经常与它们的父母一同组成“托儿所”群体,它们会生活在一起,有时直到下一个繁殖季节。
营巢产卵
繁殖期每年一次,从4月至5月,在较冷气候下可能持续到6月。在每个范围内似乎都有一个首选交配地点,它们会前往该处交配。
雌性负责筑巢,确定合适的位置后,将树枝和草叠放成一个巢。雌性每窝产下2~10枚卵。每个卵约相隔一天半产下,产下最后一枚卵后,再开始28~30天的孵化过程。孵化由雌性单独承担,
雄性负责保卫领地。在孵化的过程中的25~28天,加拿大黑雁会蜕皮掉毛,无法飞行,在此期间非常容易受到
捕食。其两岁时达到性成熟,首次繁殖通常在三岁。
生长发育
早成雏拥有“
卵齿筋骨草”,是一种坚硬、锋利、齿状的喙,能帮助它们破壳而出,从开始啄壳到最终出壳这个过程约为24小时。雏鸟早熟,因此成年的加拿大黑雁在孵化后不久便需要将雏鸟引向食物和水源。若发育良好,出生7到10周后,便可以独自飞行,寻找食物。平均寿命10.5岁,在圈养环境下,其最长寿命为80岁。在野外,最长寿命为30岁4个月,预期寿命为12岁。
加拿大黑雁与其他物种(
灰雁Anser anser、
雪雁Anser caerulescens、
白颊黑雁Branta leucopsis)之间的杂交多发生于圈养环境中,在自然界中不常见。自然界中的杂交可能是由于某些育雏(收养的孤儿
早成雏)表现出的巢寄生性,被成雁收养,并非它们自己的后代。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截至2015年,加拿大黑雁全球总数约为500~620万,
欧洲约有2000~10000只成年个体。全球总数处于增长趋势,也有部分地区数量稳定或减少。1975年至2015年,该物种数量在北美地区增长了1500%,相当于每十年增加101%。
威胁因素
加拿大黑雁体型较大,面临的捕食者包括
狐属、狼、
土狼、熊、狗、
加拿大臭鼬和浣熊。不受看管的卵和
早成雏可能会被
普通海鸥、乌鸦以及其他鸟类
捕食。由于其在一些地区被视为有害物种,经常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被人类捕杀。
保护举措
1918年《美国候鸟法》生效后,在美国各地狩猎、捕获或杀害迁徙中的鸟类都是非法的;加拿大黑雁只能在狩猎季节,或获得特殊许后才可被狩猎。1951年,
加拿大马什波英特地区开始设置大批人工巢箱,建立禁猎区,为加拿大雁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和繁殖条件。在欧洲,其被列入《欧盟野鸟保护指令》和《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在荷兰和
比利时禁止非法狩猎该物种。
保护等级
2018年,加拿大黑雁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8年ver3.1——无危(LC)。
主要价值
物种危害
物种对比
加拿大黑雁与
鸿雁(Anser cygnoides)容易混淆,在野外不易分辨。区别如下:
参考资料
加拿大雁.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