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氢,又称膦,英文名Phosphine,
化学式为PH₃,
无机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易燃易爆气体,纯净的磷化氢没有气味,含有杂质的磷化氢具有大蒜或腐烂鱼的气味,25 ℃时密度为1.390 kg/
立方米,1 atm时
沸点为-87.75 ℃,
熔点为-133.8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17 ℃时在水中
溶解度为26 ml/100 ml,易溶于
乙醇、
乙醚和
氯化亚铜溶液,具有强还原性。磷化氢有剧毒。磷化氢用于半导体和塑料工业、
阻燃剂的生产以及储存谷物中的杀虫剂。
发现历史
磷化氢是大气中
磷循环的中间产物,由Philippe Gengembre发现。1680-1682年,爱尔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发现磷与碱一起加热能制得一种气体——磷化氢,并且磷化氢接触空气后会产生白烟 。1789年Lavoisier将磷化氢描述为磷的
二元化合物和
氢气的反应产物,1923年,研究认为
厌氧菌可以将
磷酸盐还原为磷化氢气体,但由于自然环境中磷化氢的含量很少,受采样与检测技术的局限,长期以来研究者一直误以为自然界中没有磷化氢存在。
气相色谱法、
分光光度法等检测技术不断发展,检测精度、灵敏度不断提升,直到1988年,自然界中的磷化氢才首次被检测到。
分布情况
磷化氢气体是在含有
有机化合物的磷酸盐的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许多环境场所,如海洋
沉积物、垃圾填埋场、粪便、沼气池中。人们所说“鬼火” 这一自然现象是磷的
氢化物(主要是PH₃)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现象。自然界中的PH₃是动物尸体腐烂产生的,动物体内一般含有为体重1%的磷,这些磷以化合态存在于动物的骨头、牙齿、脑及血液中,动物死亡后,体内所含的磷的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缓慢地分解生成磷的氢化物PH₃,遇到空气发生自燃,随空气浮动。
另一方面,土壤对磷化氢有基体
吸附作用,是重要的磷化氢库,磷化氢作为土壤
厌氧微生物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随后也可被氧化成
磷酸盐并被植物吸收,生物活动如粪肥处理可以加速磷化氢的释放,所以磷化氢在地球上是与生有关的气体,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信号,可以作为其他
行星和
天体上存在生命的证据。2020年,有研究者发现
金星云层中存在磷化氢,引发了关于金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讨论。
在工业中,
白磷的制备过程、
磷酸钙水泥和
矿砂与水的反应都会产生磷化氢。除此之外,工业
镁粉和
乙炔气体的制备也会产生磷化氢。在农业中,饲料发酵与
熏蒸剂(
磷化铝、
磷化镁、
磷化钙、
磷化锌)的遇水降解过程均会生成磷化氢,稻田排放也是磷化氢的重要来源。生成的磷化氢通过各种废物流释放到环境中。
若释放到大气中,磷化氢作为大气
磷循环的中间成分,会与
羟基自由基反应,从而降解;大气中磷化氢浓度在早晨最高,在白天经过氧化作用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太阳UV辐射会将磷化氢转化为
磷酸盐,故日光强度越大,磷化氢含量越少。春季和冬季空气中的磷化氢水平较低。
化学结构
磷化氢分子中心原子为一个磷原子,通过
共价键与三个氢原子相连接,整个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磷化氢,又称膦,化学式为PH₃,在环境温度下是一种无色易燃易爆气体,纯净的磷化氢没有气味,含有杂质的磷化氢具有大蒜或腐烂鱼的气味,25 ℃时密度为1.390 kg/m³,1 atm时沸点为-87.75 ℃,熔点为-133.8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17 ℃时在水中溶解度为26 ml/100 ml,易溶于乙醇、乙醚和氯化亚铜溶液,可被活性炭吸附。
化学性质
磷化氢受热可分解为磷单质和氢气,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易自燃和爆炸。
磷化氢的燃爆反应分为链增长阶段、分支阶段、终止阶段和次级反应阶段,反应中生成PH₂
自由基与OH自由基,可使燃烧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磷化氢在潮湿空气中完全燃烧会出现火光或烟雾,若不完全燃烧,会出现蓝色或绿色火焰。反应方程式如下:
制备方法
化学法
热解法
此法利用
偏磷酸晶体加热分解产生磷化氢气体,用
冷阱收集粗制磷化氢。
热解法的优点是可以制备高纯度的磷化氢气体。
酸法
在酸的
催化作用下将黄磷部分转化为
红磷,红磷与
蒸汽加热,发生
歧化反应,生成磷化氢气体,残留的黄磷可以分离出去循环利用。该方法具有回收率高的特点,但生产步骤繁琐且成本较高。
碱法
由白磷和
碱金属的
氢氧化物水溶液(如
氢氧化钠水溶液、
氢氧化钙)制备,在碱性条件下使磷发生歧化反应。该方法的利用率很低,且副反应会产生
氢气,存在安全隐患。
水解法
该方法通过金属磷化物(如磷化钙、磷化铝、磷化锌、磷化镁)的水解(与空气中的
蒸汽反应)获得磷化氢。磷化铁的厌氧腐蚀也会生成磷化氢。
此反应为
放热反应,导致生成的磷化氢有自燃危险,可以在反应物中加入稳定剂以控制反应
速率,或者优化装置,使磷化氢在低浓度下生成。Degesch公司采用改性Mg₃P₂生产磷化氢,使用一种特殊反应装置,Mg₃P₂粒子在
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护下
水解,反应过程中使水不断循环,将反应放出的热量带走,有效降低制备过程的危险性。
电解法
采用铂
电极(
阳极)与铅电极(
阴极)制成
电解池,
电解液为质量分数60%的磷酸溶液,在阴极溶液外循环过程中增加熔融态P₄,并控制电解液中P4的质量分数为1%,电解反应式如下:
微波法
利用微波辐射法生成磷化氢,该法可以及时测定生成物磷化氢的浓度,以控制磷化氢以恒定速率产生,磷化氢回收率较高。主要方法为利用泵将质量分数为50%的
次磷酸(H₃PO₂)或
亚磷酸(H₃PO₃)
水溶液加入
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度为240 ℃,在微波辐射下与反应管尾部的
硅油或磷酸反应,生成磷化氢,反应式如下:
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可用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磷化氢或测量纯磷化
氢气体中氢气、
氧气等其他气体的含量,进而
表征磷化氢气体的纯度。具体操作方式为,先将标准物质和纯PH₃气体进样,采用
热离子检测器等多次测量,以峰面积的平均值计算杂质含量并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价。气相色谱法存在仪器昂贵、灵敏度低的缺点,但步骤简单、分析迅速。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此种方法操作复杂,同时受多种外界条件干扰,酸度难以精确控制,由于显色时间不稳定,待测样品无法存放,要尽量避免隔天检测。
检测时,利用
氧化剂采集待测气体,之后用
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测量后绘制吸光度-磷含量曲线,从而求得试样中的磷含量。
离子色谱法
用吸收管吸收待测样品,采样过程要迅速,在比色管中加入吸收管中液体,配制不同浓度
梯度标准液,向各浓度
标准溶液中加入
盐酸羟胺直至溶液的颜色褪为无色,混合均匀后过滤,设定离子色谱仪的测量条件,根据峰面积测定磷化氢浓度。该方法准确性较高,且样品可以在室温下存放三天,比
仲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更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
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磷化氢,步骤简单,耗时更少,但仪器昂贵、操作难度较大。
除上述常用方法外,还可使用激光光谱分析仪检测磷化氢浓度,分析氮中磷化氢气体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分析仪基于激光
吸收光谱(LAS)。还可使用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分析检测磷化氢,基质为空气。
环境影响
磷化氢既是一种有毒的污染气体,又是一种活泼的、强还原性的气体, 它与其他
温室气体(如
甲烷)竞争消耗
羟基自由基,具有间接的
温室效应。各种自然源与人为源产生并排放了大量的磷化氢,使其成为
地球大气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气体,并且影响了自然界中磷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
大气化学过程。
净化方法
工业
白磷、
乙炔、
碳化钙的生产、
镁粉的制造,
半导体行业以及
熏蒸剂的使用均会伴有磷化氢气体的产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影响生产安全及企业效益,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净化处理磷化氢废气,以提高生产效率、防治废气污染。主要废气处理法包括
吸附法、燃烧法及
化学氧化法,在工业中根据不同磷化氢浓度及工业要求采取不同净化方法。
吸附法
采用浸渍
活性炭吸附磷化氢是较为常用的吸附方法,用HCl浸渍改性活性炭,可以显着提高吸附净化能力;还
可以采用低温吸附法,在低温下用金属
氧化物(如
铜氧化物、
氧化锰)吸附磷化氢;还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吸附法,将磷化氢加热分解为磷
单质,与
氧化钙反应生成
磷化钙,从而吸附磷化氢。
燃烧法
燃烧法是在燃烧条件下去除磷化氢,这种方法去除磷化氢的效率很高,并且可以有效利用磷资源,但也存在设备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能源浪费、磷酸烟雾会排入大气的缺点。
化学氧化法
鉴于磷化氢的强还原性,常采用
氧化剂(如
硫酸、
高锰酸钾、
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氧化磷化氢气体。次氯酸钠可将磷化氢氧化为
次磷酸钠,此法可作为生产次磷酸钠产品的工业方法;此外,浓硫酸也是常见的氧化剂,可将磷化氢氧化为磷酸,自身被还原为
二氧化硫,同时生成水,不断稀释氧化剂,需要注意的是,在反应过程中须及时更换浓硫酸溶液以保证去除效果。采用
浓硫酸进行
化学氧化的效果较好,但同时会造成设备腐蚀的问题,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二次废物二氧化硫也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带来二次处理问题。
应用领域
电子工业
磷化氢是一种重要的电子特气,在
离子注入和
化学气相沉积(CVD)中用作磷源,主要用于外延硅半导体的n型掺杂剂。
磷在
金刚石中的施主能级远远低于
氮在金刚石中的施主能级,将磷掺入到
纳米金刚石薄膜中,可望获得高质量 n 型纳米金刚石薄膜,对制备高质量n型半导体、实现纳米金刚石薄膜在电子工业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磷化氢还可用于生产
发光二极管中的磷
砷化镓膜。
熏蒸工业
磷化氢是一种
熏蒸剂,粮食、烟草储存过程中需要进行害虫防治,可使用熏蒸剂对害虫进行消杀,磷化氢熏蒸是中国粮食储存杀虫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用于熏蒸剂的磷化氢年均消耗量大约为三百吨。磷化氢作为熏蒸剂具有挥发快的特点,不会损伤谷物,且操作简单、经济易得,一般使用磷化铝药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磷化氢气体,对虫害有一定抑制作用,反应式如下:
此反应为
放热反应,对于磷化氢这种
可燃气体来说具有安全隐患,故在作为
熏蒸剂使用时需要添加氨基甲酸铵等
阻燃剂防止磷化氢自然,以提升
安全系数。
制备阻燃剂
磷化氢还是制备多种阻燃剂的原料。工业上采用磷化氢、甲醛、
盐酸在
催化剂作用下生产阻燃剂,反应式如下:
安全事宜
消防相关
纯净的磷化氢气体属于可燃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能会发生自燃,自燃温度约为38℃,在压力较高的环境中接触明火或受热可能有爆炸风险,爆炸产生的
蒸汽密度较大,会向地面扩散,与火源再次接触使爆炸加剧。
在储存与应用磷化氢时需要注意通风,以使磷化氢浓度均匀分布并始终处于燃爆极限以下;还可以采用降低氧含量的方法,在磷化氢的空气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的相对含量上升而
氧气含量下降,可以缩小磷化氢的燃爆极限范围。
在燃爆事故发生后,应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将损害降到最低。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泄爆,即在爆炸发生的初始阶段将密闭空间的压力释向外部,使空间内部不受爆压;抑爆,在起火的初始阶段通过喷淋抑爆剂或灭火剂控制火势,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广泛应用于磷化氢防爆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抑爆剂为磷酸二氢盐干粉抑爆剂。
健康相关
磷化氢具有剧毒性,大鼠吸入LC₅₀为17 mg/
立方米(4 h),成年人在磷化氢浓度为0.05 mg/m³的环境中暴露半小时以上会有生命危险。吸入磷化氢气体对呼吸道伤害较大,会对肺部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导致肝、肾、心等脏器的损害;人体直接接触液态磷化氢可能会冻伤,过度接触可能导致上吐下泻、肌肉酸痛、呼吸困难甚至晕厥。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明确规定磷化氢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3 mg/m³,为控制杀虫期间环境中磷化氢浓度在规定范围内,应进行实时浓度监控,并使用磷化氢净化器,在散气前对其进行净化处理。
急救事宜
由于磷化氢有剧毒性,故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应谨慎处理,防止泄露;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采用相应
滤毒罐,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或雾气,相关实验完成后注意排空气体、及时洗手。
若发生磷化氢急性中毒事件,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旷地带,远离磷化氢聚集环境,保持其呼吸畅通;若是因摄入过量含磷盐导致中毒,应立即服用1%的CuSO₄溶液予以催吐,用
活性炭进行
吸附后用
硫酸镁导泻。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测以观测其病情状态,及早予以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