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河恋》(1992)(英文名:A River Runs Through It),是一部家庭
剧情,由
罗伯特·雷德福执导,理查德·弗里登伯格编剧,克莱格·谢弗、
布拉德·皮特、
汤姆·斯凯里特、布兰达·布莱斯、
艾米丽·劳伊德主演,1992年10月9日在
美国上映。
影片改编自
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诺曼·麦克林恩七十多岁时写就的自传性小说《大河恋》。电影以特律河为载体和经线,以严肃的父亲和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孩子的人生经历为素材点和纬线,以四次垂钓为戏剧线,编织了不同时空中主人公与河水共融的美丽情景、受到的熏陶和接受精神洗礼的一个个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
影片上映后获得1993年第65届
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摄影奖、
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和最佳原创配乐提名,第50届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提名。影片在全球将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截至2022年12月20日,在全球范围内共获得4344万
美元票房。截至1996年12月31日,电影《大河恋》被列入
互联网电影资料库前250名。
影片剧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
蒙大拿州密苏拉小镇特律河(俗称大黑脚河)边,住着长老教会牧师和假蝇钓手雷夫伦特·麦克林恩(
汤姆·斯凯里特饰)和家人。麦克林恩每周都会去一天教堂为镇上人布道,他常说上帝的门徒是渔夫。他利用下午时间带两个儿子诺曼(克莱格·谢弗饰)和保罗(
布拉德·皮特饰)沿着大黑脚河散步。他耐心慈爱地教导着两个儿子学习宗教和钓鱼,平日里教诺曼读书和写作。就这样,诺曼和保罗在蒙大拿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父母温馨的爱护中自由快乐地成长着,却分化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哥哥诺曼温顺乖巧,弟弟保罗调皮叛逆。
191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6岁的诺曼被征召到美国森林管理署工作,保罗则在镇上的游泳池当救生员。1919年秋诺曼考入
达特茅斯学院。诺曼在达特茅斯大学待了六年,几乎没回家过,得到了很多新见识,结交了很多新朋友,阅读了大量书籍,毕业后投递了应征大学教职的信件。保罗在家附近上大学,不忍心放弃钓大鱼的机会,毕业后在海伦娜报社当记者,并搬到了那里去住。
1926年春天,诺曼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在国庆日
舞会上,诺曼被洁西·保恩(
艾米丽·劳伊德饰)的美丽活泼明亮迷住了,一见倾心,此后便展开了追求。洁西的哥哥尼欧(斯蒂芬·谢伦饰)从
加利福尼亚州回来,诺曼却并不喜欢他的傲慢、吹嘘和轻浮。
诺曼收到了
芝加哥大学的聘请书,请他担任英国文学教授。诺曼在车站目送尼欧返回了加州,他和洁西分享了自己要去芝加哥大学的事情并对洁西表露心意。诺曼难掩兴奋和喜悦把好消息告诉了保罗,保罗却带他去了露露赌场并和人起争执动了手,诺曼让保罗离开赌场,保罗却执意说会有好运气不肯离开要继续玩,并约了哥哥和父亲早上六点半去钓鱼。第二天早上在全家人吃早餐时,诺曼公布了自己决定接受芝加哥大学的聘任,全家人都祝贺他并为他感到骄傲。
吃完早饭,父子三人一起去大黑脚河边钓鱼,诺曼告诉保罗他要向洁西求婚,并邀请保罗和他们一起去
芝加哥,保罗拒绝了,表示自己不会离开
蒙大拿州。
然而正如诺曼所说,生命不是完美的,欢快的时光不能永久留着。就在诺曼和洁西去芝加哥的前一天,保罗因赌债被人用枪托打死了,右手手骨被打断,尸体被扔在小巷子里。
父亲去世不久前在教堂里布道时说,那些最亲近我们的人通常是我们最摸不透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爱他,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去爱我们不了解的人。
年迈的诺曼经常独自在
黄河里钓鱼,几乎所有他年轻时爱过但并不完全了解的人都死了,包括洁西,河里石头下面的字是他们的,所有的回忆和往事都化为流动的大河,成为永远的大河恋。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1976年诺曼·麦克林恩的半自传体中篇小说《A River Runs Through It,and Other Stories》出版。同年,制片人理查德·西尔伯特(Richard Sylbert)选择了电影版权,威廉·约茨伯格(William Hjortsberg)受雇撰写改编剧本。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包括演员
威廉·赫特(William Hurt)在内的各种
好莱坞机构都表达了兴趣,但诺曼·麦克林恩不信任好莱坞,不愿合作。
1980年,
罗伯特·雷德福福读了这部中篇小说,并“立即被它迷住了”,罗伯特·雷德福是
犹他州的兼职居民,十几岁时在优美胜地
国家公园度过了他的夏天时光,他对麦克林恩对美国西部的描绘感到独特的欣赏。此外,基于他的
苏格兰-
爱尔兰血统,雷德福与书中的苏格兰移民人物密切相关。1984年,麦克林恩同意了雷德福的提议,在六周内举行三次会议,商讨改编电影事宜。麦克林恩最终被雷德福的真诚和执着打动,授予了电影制片人拍摄版权,并批准了第一稿剧本。会议决定电影由
罗伯特·雷德福的出品公司Northfork Productions制作,约翰·萨克雷特·杨(John Sacret Young)改编剧本,雷德福执导。但在当时的资料中没有进一步提到约翰·萨克雷特·杨,他也没有获得银幕上的荣誉。1990年8月2日,在制作开始前近一年,诺曼·麦克林恩去世,此时他的家庭成员,包括女儿吉恩·麦克林恩·斯奈德(Jean Maclean Snyder)和她的丈夫乔尔·斯奈德(Joel Snyder),就剧本与雷德福会面。
编剧理查德·弗里登伯格最初拒绝了这个剧本,因为他害怕写“钓鱼电影”。然而,他签约之后就在
伊利诺伊州的
芝加哥进行了研究,与吉恩·麦克林恩·斯奈德和乔尔·斯奈德会面,后者为他提供了旧年鉴与诺曼·麦克林恩和他的妻子洁西之间的情书。弗里登伯格的剧本偏离了原始资料,强化了洁西·保恩的角色,重新安排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并将它们压缩到一个更小的时间范围内。弗里登伯格还比书中更清楚地说明了保罗谋杀案的细节。
影片作曲
马克·艾沙姆生于1951年,受过正统古典音乐训练,游走于
爵士乐、新世纪音乐与电影音乐领域,是著名
爵士乐手和配乐家,20世纪80年代从事电影配乐以来,凭借多变的风格带给观众不绝于耳的惊喜。埃尔默·
伯恩斯坦(Elmer Bernstein)最初被聘为《大河恋》的音乐作曲家,然而,伯恩斯坦的乐谱被发现不合适,被导演
罗伯特·雷德福拒绝了,之后导演聘请了马克·艾沙姆来代替他,他只有三周的时间来完成新的乐谱。时间匆忙,艾沙姆在
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完成了
配乐。
为了保留麦克林恩的语言,雷德福决定增加一个看不见的叙述者,他可以逐字重复中篇小说中的台词。尽管他试镜了二十六名演员和作家华莱士·斯特格纳(Wallace Stegner)进行画外音旁白,但雷德福并不满意,并决定使用自己的声音,尽管担心观众可能会认为这是自负的行为。
选角过程
威廉·赫特曾想扮演保罗的角色,他曾经和诺曼·麦克林恩一起在
蒙大拿州钓鱼。当赫特问他是否钓鱼钓得足够好能诠释他的兄弟时,麦克林恩回答说:“好吧,比尔,你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渔夫,但要演我的兄弟还不够。”
瑞凡·菲尼克斯(River Phoenix)也曾试镜扮演保罗·麦克林恩,但
布拉德·皮特击败了菲尼克斯。
在美国拥有极高认知度的好莱坞明星
布拉德·皮特当年出道时就被称为“
罗伯特·雷德福的接班人”,不仅因为两人在外貌上非常相像,皮特也因在本片中饰演的保罗一角而人气飙升。布拉德·皮特两次试镜保罗的角色。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表演真的很糟糕,所以他坚持送给导演一盘表演另一个场景的
盒式录音磁带,那个场景表演戏让导演相信皮特是完美的选择。
幕后花絮
《大河恋》半传记中篇小说和基于小说改编的的电影与真实事件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例如,电影版的保罗对诺曼去往
芝加哥的建议嗤之以鼻,他说他“永远不会离开
蒙大拿州州”。电影里保罗去了当地的一所大学,在当地的一家报社找到了一份工作,最终在蒙大拿州去世。然而,真正的保罗毕业于
达特茅斯大学,并为达特茅斯踢足球,像诺曼一样在芝加哥生活和工作,并在芝加哥被谋杀。此外,故事时间线比现实生活压缩了很多。在电影中,诺曼于1926年回到蒙大拿州,电影让人觉得保罗的谋杀案发生在不久之后,但在现实生活中保罗的死亡是在十二年后(1938年)。
电影能够成功,是因为
罗伯特·雷德福真正理解了麦克林恩,他说:“我的成长方式和诺曼·麦克林恩的成长方式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涉及通过完美地做某事来达到优雅状态的想法。他遵从作者的嘱托,并没有把电影改编为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影片,相反,它诗意悠扬,完全延续了小说中悠远的气质。但麦克林恩没能看到自己的故事被搬上银幕,电影开拍后仅两个月,他就在
芝加哥去世了。
尽管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密苏拉,但它实际上是在
蒙大拿州的利文斯顿、
博兹曼市和大廷伯及其周边地区拍摄的。许多钓鱼场景都是在博兹曼以南加拉廷河上的加拉廷峡谷拍摄的。
电影中使用的
虹鳟鱼在
蒙大拿州池塘养殖,在它们出现在镜头前的重要时刻之前,它们被保存在一辆专门充气和冷却的油罐车中。没有使用钩子,也没有出血。在蒙大拿州人道协会的严格监督下,每条鱼的
下颚都绑了一条线。
在拍电影之前,没有一个演员飞钓过。乔治·库南伯格斯(George Coonenbergs)是一位退休的铁路工程师。他教
布拉德·皮特、克莱格·谢弗和
汤姆·斯凯里特如何飞蝇钓鱼。
布拉德·皮特在拍摄前训练了自己四个星期的飞蝇钓鱼。由于洛杉矶附近没有任何河流,他在一栋建筑物的顶部训练。
电影原声带于1992年10月27日发行。在电影的原始剧场版中,艾沙姆在片头字幕中被认为是作曲家。但出于某种原因,在电影的一些视频和DVD版本中,
埃尔默·伯恩斯坦(Elmer Bernstein)被认为是作曲家。
影片中的英文画外音旁白取自诺曼·麦克林恩的原著小说,中文译文引自
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的译作《
一江流过水悠悠》。一位70岁的文学教授翻译另一位文学教授70岁的成名作,两人都曾在高校教授
威廉·莎士比亚。
影片亮点
摄影
镜头
全景、特写、平移镜头:影片用大量的全景镜头展现密苏拉小镇的美景,展现父子三人垂钓的场景时全景和
特写镜头相结合。片中用很多平移镜头来表现人物的活动,最精彩的一处就是兄弟二人和朋友们一起去玩水,巧妙的平移镜头的使用将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烘托的恰到好处。
组合镜头:同一画面的不同空间组合,是现代影视摄影画面空间表现的一种方式,也是画面内部
蒙太奇构建的一种方式。这种组合的艺术韵味带给人一个复合的视象,使画面信息在同一欣赏时间内感受到不同空间的变化所展现的立体化、多元化。影片中小时候的保罗吃早餐时拒绝食用燕麦粥的场景中,用全景、中景和
特写镜头之间快速不停的切换,营造出了一种紧张不安的气氛,也是对于保罗和父亲之间冲突的暗示。保罗在赌场被打之后,再一次和哥哥诺曼来到赌场的场景中,使用了近景、中景和全景的拍摄手法。同一画面,三个空间的组合,给影片营造一种紧张而又不安的气氛,同时也暗示接下来保罗在赌博室和其他人员的冲突的发生以及之后保罗因欠赌债而遭杀害的悲剧。
航拍镜头:电影利用很多运动中的航拍镜头,把
黄河区域的景象以及气势磅礴深刻地表现出来。
空镜头:电影拉开序幕30分钟后,诺曼毕业归来。大全景镜头展现了夕阳西下火车吐烟和蜿蜒而至的乡间风光。接下来,画面又从空镜切到近景,隔着车窗玻璃,镜面反射将风景与诺曼的面目同时容纳。父子三人最后一次钓鱼的情景中,当一天的钓鱼结束的时候,画面通过摇镜头的方式并结合空镜头的表现手法,呈现出那条流淌着回忆的大河。
光线
在人物光线造型上,中景、近景使用伦勃朗光。不论是儿时的诺曼不吃早餐的镜头,还是长大后的诺曼回来找保罗的镜头,对人物面部光线的塑造都用了
伦勃朗·范赖恩光,主体的立体感得到最好的表现。摄影师拍摄小全景时采用补光方式保证了大多数层次,但是在大景别中,则牺牲了小部分不重要的层次以衬托,由此保住了亮部远山和天空等层次变化。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钓鱼场面,因光线明暗、远近、搭配合理与协调,对人物形象塑造、性格的刻画以及环境的氛围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第二段钓鱼用逆光、侧逆光营造画面美感,画面中暗中有亮,亮中有暗,参差不齐,错落有致,在视觉上很协调。
影片几乎都是在柔光下拍摄的,过渡非常圆滑,整体影调非常饱满。摄影师在背景的处理上,把胶片宽容度用到了极致。暖暖的光线让电影的人物、环境、整体画面和部分画面都充满美感。
剪辑
作为一部自传性影片,主角诺曼以画外音的方式向观众缓缓诉说他的经历,影片中进行着的剧情是一个时空,诺曼的叙述又是另一个时空,这一时空剪辑方法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更好的理解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人生轨迹。
影片为了将诺曼成长的经历加以呈现,导演用了老照片这一道具,各种照片在诺曼的叙述中慢慢呈现,剧情的演变是当时的时空,老照片的呈现是过去的时空,平行时空的运用使得剧情更加简洁明了,一带而过的剪辑方式在使观众们了解人物生平的同时更好的理解了剧情。
保罗挑食不吃早饭的场景下的时空剪辑使得当时紧张的氛围更加具体的凸显了出来,片中人物或担忧或畏惧或生气的情绪都有了很好的表现。灵动的时空剪辑更准确的表现了影片想要传达的思想,更有效的营造了影片的情感氛围。
配乐
影片中31首配乐作品的乐器配合得很到位。
钢琴、
竖琴、
小号、
小提琴和柔美的管弦交响乐相配合,交响乐与律动的
电子音乐相互交融,把听者带入丰富的画面和感受中。
低沉的女中音配合嘹亮的小号,柔和的竖琴在清纯的小提琴、婉约的钢琴衬托下,都向听者缓缓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音乐从悠扬的小提琴声开始,慢慢导入管弦乐伴奏,接着旋律一变,转为节奏感丰富的爵士。渐渐地,小号声又重新被简单的钢琴代替,在小提琴配合下,乐声渐行渐远慢慢画上句号。
影片风格
主题
人生哲理
影片谈论一位父亲教导儿子们有关他的人生信念、生活原则和做事方式,以及亲情间的沟通与限制。同时歌颂了大自然的伟大,并藉河水的川流不息借喻人生起落,充满了人生哲理,让观众获得了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沉潜出实用的生活智慧。
电影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的大多数事件都是偶然的或任意的,尤其是关键事件,我们几乎无法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命运。相反,麦克林恩牧师给人们的启示是无论生活带来什么都要尊重和接受,以及如何涉足不可预测的溪流,并以优雅、勇气和诚实处理发生的任何事情。
爱与理解
本片讨论的重点是“理解”,作为老年的诺曼如何理解弟弟保罗,或者说家人之间如何互相理解。“理解”是诺曼回忆这个故事的初衷,是作者诺曼·麦克林恩写下这部自传体小说的缘由,更是影片讲述的主题与核心。
诺曼和保罗互相不理解,诺曼和父亲都对保罗不理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保罗的爱。因为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去爱我们不理解的人。爱不以自己彻底理解事物为前提。诺曼回忆往事领悟到,在亲人之间,爱比理解更加重要。
生态批评
美国生态批评题材电影的艺术创造展现了更为生动的人类精神样态,对田园牧歌主题和自然灵性的回归使影片成为经典抒情电影。影片中人与自然的身份探索,是作为个体身份价值建构下的生态批评。
在生态批评的视角下,影片展现了美丽的大自然,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深情
讴歌了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
影片用大量的镜头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灵魂人物保罗的死、洁西哥哥的远离家乡甚至诺曼的在都市里工作都揭示了这种和谐难以维持,终将被打破。影片从温情叙述中透露出不安,显示了对生态的深深忧虑和对生态平衡的无限向往。
叙事风格与画面
本片以诺曼为回忆的讲述者贯穿影片始终,处处都留有诺曼的旁白自述,且多处回忆中的场景都是用了黑白老照片的呈现方式,“回忆”在本片并不只是一种讲述手法,而是实实在在参与了叙事,融入了全片始终的主体。
影片开头以一组黑白老照片来交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故事发生的地点,通过这些静态照片的组接,使观众对影片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将画面切换到有色彩感的教堂,暗示观众影片即将进入正题。
影片组织时间的主要原则是省略,在影片中持续的都是必要的时间。对于两兄弟从儿童到青年的这段成长过程,影片只是用一些列的照片配以诺曼的画外音简单带过,将兄弟俩十几年来的生活都压缩在几组照片中,以几分钟的胶片时间概述了十多年的故事时间,这是电影艺术在时间上的一种表达方式。
荣誉奖项
获奖信息来源:
制片与发行
影片于1992年9月11日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随后的放映于1992年9月19日在
蒙大拿州博兹曼市和1992年10月1日在AMPAS剧院举行。博兹曼放映为恢复大黑脚河筹集了数千美元,而AMPAS放映为
罗伯特·雷德福创立的圣丹斯学院筹集了45000美元。剧场版于1992年10月9日上映,到10月30日,这部电影在19天内获得了290万美元的票房,发行范围扩大到800家影院。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雷德福以流畅优雅的执导,与奥斯卡提名摄影师
菲利普·鲁斯洛特(《
希望与荣耀》《亨利和琼》)合作,捕捉麦克林恩童年记忆中田园诗般的光芒。即使是看似平淡无奇的飞钓场面,也呈现出一种堪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神奇气息。
——《好莱坞报道者》
一个备受推崇的故事的巧妙、精心改编。
——Variety《视相》杂志
这里有两件事我从未想过我会说:我喜欢一部关于飞蝇钓鱼的电影,
罗伯特·雷德福执导了今年最雄心勃勃、最有成就的电影之一。
——《
纽约时报》卡琳·詹姆斯(Karin James)
《大河恋》是一部充满爱意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没有被现代复杂性玷污的美国图景,表达了对更光明、更清朗、更正直的美国怀旧之情,是对古老的失落的生活方式的挽歌。故事发生在1910年至1935年之间的
蒙大拿州,描述了一种以传统家庭价值观为基础的生活,非常强调道德、性格和对自然的热爱。它侧重于展现角色形象和人文精神,而不是公式化和肤浅的哗众取宠,不追逐好莱坞潮流。
影片中的青山翠谷、潺潺流水,优美的画面让观众如痴如醉,难以忘怀,“是一幅
印象派的油画:阳光透过树顶的缝隙,一缕缕地洒在宽阔的河面上,一闪一闪地跃动着细碎的金光,抛出的渔线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慢慢坠入河里……光与影在摄影机的调动下,勾画出美得让人心醉的蒙大拿。”
《大河恋》是部比之画卷般的电影。导演
罗伯特·雷德福终片都在追求极致的美感,极具考究的摄影手法和表现方式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可以意识到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其之后美国发生过多少变化,无论民族问题抑或国家改革,这些在影片中都是一带而过。相对而言占有较重分量的则是平淡至极的生活描写,但无论你怎样看,这些琐事都仿佛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是你我所能遇见并为之困扰的常见问题,家庭、工作、婚姻、梦想,还有爱。
《大河恋》,垂钓即人生。阳光透过树顶的缝隙一线线地洒在宽阔的特律河上,河面上一闪一闪地跃动着细碎的金光,抛出的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慢慢坠入河里。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大河,有的河风平浪静,也有的河水流湍急、沿路布满暗礁,但不管怎样,最终河流入海。生命中的每一步都如挥出的一竿鱼线,有收获抑或没有收获,收获是大或小,不用介意,永远都不要预见什么。每一个人都是一条河,从各自的生命中流过。这是一个关于父与子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
黄河与人生的领悟,当闪烁着阳光的河流从岩石上流淌而过,两岸青山依依,父亲带着一双小儿站在及膝的溪水中抛出金色的鱼线的时候,有谁不会为此般美景所感动呢。
《大河恋》并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激烈的戏剧关系,仿佛是一部叙述性的自传,但却具备独特的艺术价值。唯美的镜头、精致的细节、灵动的时空剪辑使得《大河恋》画面绝美,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大河恋》是一部拍得如诗如画的诗性电影,美国西部小城密苏拉,山川环抱,风景秀丽,鳟鱼肥美,父子三人的故事伴随着奔流的河水在四次垂钓中逐渐展开,清澈的河水一次次猛烈的冲击着光滑的卵石,茂密的丛林环绕在大河周围,油画般的景色在舒缓的音乐中被搬上了荧幕,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河水的视觉意象的象征意义对人又有很多启发,可谓是一部不错的怀旧文艺片。
——影评人唐小芳,《艺术品鉴》
反面评价
诺曼和洁西之间的求爱场景不在诺曼·麦克林恩的中篇小说中,是“乏味的”和“固化的感觉”。
——AFI CATALOG
反吸烟活动家组织无烟教育服务(SmokeFree Educational Services)抗议在影片中对吸烟的不必要描绘,该组织的目标是让好莱坞电影制作人遵守电视准则,即“除非吸烟对角色至关重要,否则演员不要吸烟”,抗议广告在DV上刊登了两周。
——AFI CATALOG
部分问题可能出在皮特本人身上。尽管他在《塞尔玛与路易丝》中作为漂泊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在这里显得冷漠和不透明,他作为演员的资源太有限,以至于他无法传达他角色的心理微妙之处。
雷德福直接取自书中的旁白文字的确很漂亮,但它们概括感情过于直接直白和简单方便。
——《华盛顿邮报》
尽管这部电影充满爱心和善意,但它的主题获得这种理想化的、崇拜的关注并不使人信服。
网站评分
*烂番茄网评分标准:百分比越大评价越好;
烂番茄指数为影评人打分,
爆米花指数为普通群众打分。
*以上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