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号
铜管族中的高音乐器
小号是铜管中的高音乐器,是一种唇振动气鸣乐器,广泛用于交响乐队、管乐队、轻音乐队和爵士乐队中。除作为和声衬托以加强乐队的气势和音量外,也担任独奏。它不仅能吹奏明亮的乐句,也能演奏抒情优美的曲调。
史前未开化时期,人类就开始用兽角、海螺等制成的原始的号传递信号。古埃及时期,小号应用于军队中,作为传递命令的发声器。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小号开始作为乐器出现在贵族音乐生活中,其形制、音域也得到发展,而且罗马帝国还建立了小号协会。1770年,德国德累斯顿(Dresden)制成了第一支指键小号,之后弗朗茨·海顿受凡丁格邀请为指键小号创作了《E大调小号协奏曲》,其中多处运用了半音阶进行演奏,是小号演奏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之后也多有小号协奏曲诞生,但是由于当时的小号只能吹奏自然泛音,它的使用受到限制。19世纪初期,机械研制家吕梅尔发明了“活塞阀键”装置,后来,经过德国圆号演奏家施托策尔(Stolzel)改进,将它应用于小号中,可以吹出完整的半音阶,小号再次成为主流乐器。
小号由三个活塞筒、三个活塞支管、三个按键、入口、喇叭口、水门、号嘴、大弯、气温调节管组成。其属于移调乐器,记谱比实音高一全音。因传统音色的需要,其标准调定为降B调,通过气流产生振动发声。
命名
小号的英文名称trumpet最早来源于拉丁语trumphare,代表胜利的意思。14世纪晚期,古法语 trompette开始代表“小号”的意思。1724年,西洋乐长号是铜管乐器的意思,来源于意大利语 trombone,是 tromba 的增强形式,意为“小号”。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公元前7000年,原始人用海螺作为传讯的工具。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和日耳曼部落的人民用兽角、海螺制成了最原始的小号,那个时期的小号就是兽角或者海螺的细端加上一根圆锥形的管子,只能演奏出最简单的旋律。之后,经过改变,小号变成直筒的,一端是吹口,另一端是喇叭口,用铜和银等金属制成,管身比现代小号要长得多,大约有两公尺半左右。之后为了携带方便,工匠们把号管改变成扁环形,其声音洪亮、传的远,但是只能吹出泛音列中不多的几个音,由于首先应用于军队中,被当作传达命令和鼓舞斗志的一种发声器,故俗称“小军号”。
文艺复兴发展期
约1400年,乐器制作者把小号的发音管制成一个S形,不久后又把S形向后折成一个环形,并成为自然小号的标准形状,自然小号指的是仅能吹泛音,无法演奏半音阶的小号。S形小号的最早证据是1397年伍斯特大教堂(Worcester Cathedral)牧师座位上的木雕。环形小号的最早证据出现于贝尔里(Berry)和比尔·杜克(Duke)所著的《Book of Hours》中。同时期,滑管小号(slide Trumpet)也在发展之中,它一般应用在教堂音乐中,这种小号带有一个叠缩在发音管前半部分中的号嘴插管,能使演奏者在演奏时改变乐器的长度。
15世纪中期,小号从最初的军事功能逐渐转变为专门演奏音乐的乐器,并成为贵族音乐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伸缩小号,这种伸缩小号是将号嘴与号身分开来,并将号嘴放在一根较长的圆柱形的号嘴导入管中,嵌入乐器的管身内。向后伸缩时,可以奏出不同的音高。演奏时,左手放在号嘴上以稳定嘴唇,按照乐器伸缩的长短不同,可以吹出三至四个把位。当乐器放在闭住的把位上时,它的音高与自然小号吹奏出来的音高无异,在1410年瑞士巴塞尔市城中就出现过这种小号。
16世纪,小号的音域最高可以向上扩展到第十三泛音,小号的形状也变的标准化,管身通常由黄铜制成,发音管内径为12毫米,管壁厚度为0.5毫米,较重的并带有装饰的仪仗小号有时也由银制成。喇叭管弯成一个细圆锥形,在铁砧上打制出厚度为0.35毫米的喇叭口。自然小号由两段长管、两段弯曲管和一个喇叭段组成。长管和弯曲管不是焊接在一起的,而是相互插入,并涂上蜂蜡,每个接合的地方都用一个装饰金属盖住。在喇叭段的中部有一个环绕的球,这个球并没包住长管,喇叭段在直到金属箍处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喇叭口用一个圆框加固,上面通常刻有制作者的名字、标记、制作地点和日期。有些德式小号上,号嘴插管和喇叭段用一木块隔开,并用粗棉线缠上。有些英式小号上,号嘴插管常用一个球状物包住。另外小号也常被制成其他的一些式样,例如绕成盘状的“意大利式小号”。
巴洛克时期
17世纪时期,小号的形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而且罗马帝国还建立了小号协会,但是在演奏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其演奏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户外式,国王詹姆斯·比伯尔ames Bible)把它们称为“发警报”和“吹奏”,比较适用于军队发信号和管乐团。另一种是“室内乐小号”或“音乐会小号”,是一种较柔和的演奏形式,常和小号高音区独奏有联系,小号演奏者逐渐使自己和管乐团成员区分开。
18世纪时期,小号成为宫廷仪仗队的乐器之一,用来显示皇家庄严、肃穆的气氛,并将号身上挂上标记皇家印记的各色彩旗。之后随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的宫廷里出来了管弦乐队,小号成为其中之一。1770年,德国德累斯顿德累斯顿)制成了第一支指键小号,之后弗朗茨·海顿受凡丁格邀请为指键小号创作了《E大调小号协奏曲》,其中多处运用了半音阶进行演奏,是小号演奏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18世纪末衰退期
18世纪末,虽然小号有很多协奏曲,但是当时的小号只能吹奏自然注音,它的使用受到限制。之后随着法国宫廷的衰败,小号的发展也变的停滞。新音乐形式只需要小提琴双簧管和长笛,而不再使用小号。在此期间,人们为了使小号能够演奏一个完整的半音阶,曾做过许多尝试(在阀键小号发明之前)。其中的一个早期发明是键孔小号(Keyed Trumpet),弗朗茨·海顿和胡迈尔都为这种小号写过协奏曲。安东·约瑟·汉佩尔(AtomJoseph Hampel)于I750年发明阻塞式小号(Stop trumpet)或称捂手小号,它的发音管通常被制成双重弯曲管,这种小号的管体相当短,演奏者可以把手插进喇叭内,能把泛音的基音降低一个全音或一个半音,不过这种技术首次出现是在圆号中。之后1777年,卡尔斯鲁赫(Karlsruhe)的米夏埃尔·沃格尔Michael Woggel)第一次把这种技术引用到小号上。还有1788年,C克拉格特发明半音键小号,将D调和E调的两支号管用一活瓣(阀键的前身)连在一个号嘴管上,以便于转调。
活塞小号时期
19世纪初期,机械研制家布吕梅尔(Friedrich Blühmel)发明了“活塞阀键”装置,后来,经过德国圆号演奏家施托策尔(Stolzel)改进(也有资料显示发明活塞阀键的是布吕梅尔或施托策尔其中之一),将它应用于小号中,可以吹出完整的半音阶,小号再次成为主流乐器。但是活塞不够灵活,施瓦茨(Heinrich Stölzel)于1827年制成了回旋式活塞(也有资料显示比如Robert E. Eliason《Early American Valves for Brass Instruments》中提到回旋式活塞(Rotary Valve)是1825年由美国人Nathan Adams发明的)。1830年,活塞小号在法国比利时俄罗斯奥地利英国已很流行。意大利作曲家斯邦蒂尼(Spontini)于1823一1831年间活塞乐器从德国带给法国的乐器制作家,之后开始仿制和改进。英国的活塞号是取道于俄国传入,当时称活塞小号为俄罗斯活塞小号或活塞小号(Stop Tùm-pt)。1830年以后,活塞号就很快在法、英、比、意、奥、荷兰等国自由制造。19世纪中叶,小号演奏现代学派的建立者,法国小号演奏家阿尔班写出小号教程《小号-短号教程》,国际小号界称誉此书为“小号的圣经”。
多元化发展
进入20世纪,很多作品常用D调的小号,如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彼得鲁什卡》《诗篇交响曲》以及本杰明·布里顿的《彼得·格里姆斯》等。小号在演奏技巧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甚至将爵士乐上的特殊演奏手法也用于独奏和乐队合奏。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路易斯 ·阿姆斯特(Louis Armstrong)常通过演奏小号吹出一百个高音C,在他之前从未有人想过铜管乐器能在乐队当中可以做这样的事情,无论是爵士乐队还是管乐队亦或是交响乐队。这也给当代的古典音乐作曲家的作曲和配器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写作方法。20世纪50年代,美国爵士乐小号演奏家戴维斯(Miles Davis)开创了冷爵士乐,并发展了小号冷酷而较少颤音的声音和小号中声区简洁的风格。之后,小号也常用于独奏、室内交响乐演奏中。随着乐派增多,小号的作品也出现了印象派、无调性、多调性等流派。
构造与种类
构造
现代小号一般把号管卷曲成长椭圆形,大约号管总长的前七分之五为圆柱形,后七分之二为圆锥形,未端是不太大的喇叭口。其与古代自然小号相比,号管整整缩短了一半。B调小号号管大约有133厘米长,C调小号号管大约有116厘米长,A调小号号管大约有141厘米长,号管直径一般大约为10毫米。小号构造部件由三个活塞筒、三个活塞支管、三个按键、入口、喇叭口、水门、号嘴、大弯、气温调节管组成。
弱音器
弱音器是添加在小号上,使声音变弱的仪器。小号的弱音器不仅能起到弱音的作用,还可以改变音色,弱奏时,音响具有遥远的、回声的性质,强奏时,非常强烈,很有力量。除此之外,还具有怪诞、诙谐的性格。常用的弱音器有以下几种:
直排式弱音器
直排式弱音器(Vertical type mute)是一种在现代交响乐队或是铜管乐队中小号声部经常使用的弱音器,金属弱音器(有时也用塑料或纤维制成),也是小号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弱音器。它一般由纤维板、木板或铝制加工而成,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铝制梨型弱音器。它发出的声音是标准的弱音器声音,细腻、柔和,用力吹奏则可以发出嘹亮的金属声,但是它也和大多数弱音器一样,对低音区的限制比高音区大,最好的直排式弱音器具有着穿透力的音质,这种音质在抒情性的乐句中听起来也同样悦耳动听。有的直排式弱音器的前部分是由铝、黄铜制作,这使通过弱音器传出来的音色有着不同的变化。在音乐作品中一般标记为:with mute,如亨利托马斯《小号协奏曲》、鲍扎的《随想曲》、乔里维特的《小号协奏曲》,交响乐片段如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开始部分等都使用了这种弱音器
杯型弱音器
杯型弱音器(Cup mute)形状像杯子,它是在直排式弱音器的基础上,在它的顶端加上一个杯子形状的共鸣器。共鸣器可以上下调节,发出的声音很“闷”、很忧郁的声音,是为了改变小号原有的嘹亮、尖锐的声音,把共鸣器拿掉还可以当作直筒形弱音器使用。它比较适合乐队中小号声部,爵士乐小号独奏时也可以使用这种弱音器,但是,如果起吹音太多时,声音会变得很刺耳。有些弱音器带有可以调整杯口尺度的,可以使其更紧或松一些,这样就可以使音色更加柔和。这种弱音器对于正常吹奏的影响相对比其他类型的弱音器要小得多。亚历山大·阿鲁秋年(Alexander Grigorevich Arutyunyan)《降A大调小号协奏曲》、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的歌剧《波基与贝斯》中都用到了这种弱音器。
哈门弱音器
哈门弱音器器(harmon mute)或称“哇一哇”弱音器,比直筒弱音器大,中心有一个可调节的空心管子,用手来打开和关闭这个管孔就可以发出“哇生”声,是一种滑稽幽默的声音。它由金属制成,是声音效果改变最大的一种弱音器,使用时插入喇叭口中,由软木护圈固定,可以防止软木干裂,同时也有助于固定弱音器。乐谱:在需要这种音响效果的地方用“+”记号标出,表示演奏时从此处开始左手盖住管口的开口处,用“0”表示从此处开始演奏时将左手从管口处移开。管子的长度可以调整,这样可以走出各种不同的音色,也可以不把左手放在杯口处。乐队中小号声部在使用这种弱音器时一般都将管子拉到最长,这样可以奏出“政咝”带金属色彩的音响效果,作曲家们为了得到不同的声音层次,可以要求把管子伸出一半或四分之三。在音乐作品中一般标记为:“wah wah”mute,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是乔治·格什温的带有爵土风格的《蓝色狂想曲》,若里维特《小号协奏曲》乐章的开始等。
揣型弱音器
揣型弱音器(Hides type mute)它的形状有些特别,它与揣下水道的刷子一模一样,只是没有把手。演奏过程中,左手持弱音器交替堵塞,打开小号的喇叭口,演奏出一种“哇--哇”的音响效果,这种效果特别适合演奏爵士乐乐段和独奏乐段。B.米利和C.威廉姆斯特别善于使用这种弱音器,他们能够奏出类似人声效果的音响。在需要揣形弱音器的地方,乐谱上用“+”符号标出,表示须将弱音器放到喇叭口上,乐谱上方“0”的符号表示从此处开始取消弱音器。
种类
降B调小号
降B调小号是最常用的小号,小号管的整个长度中,圆锥形部分的管和直圆形部分的管各占一半。一般用于交响乐队、军乐队、轻音乐队、爵士乐队里,其音色厚实、结实、柔和、音准和控制性能方面比较稳定,而且高昂嘹亮。因此,在乐队里,它的音色既能融合于大号、长号、圆号的音色之中,又不失自己的个性,在独奏时,在活塞灵敏度方面也有提高,更能适用于各种技巧的演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C调小号
C调小号常用于交响乐的演奏中,和降B调小号相比,移调更容易,与键盘或弦乐的配合上更默契,长度略短,其音色更为亮丽光彩,更具有穿透力,但是它的音准控制比降B调小号要稍逊色和困难一些。近年来,法国、美国一些作曲家创作的独奏曲、室内乐等,大都采用C调小号。如托马斯、鲍扎等人的作品,都需要C调小号演奏。还有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音高比较高使用C调小号会比较容易控制高音区的音域。
Eb/D调小号
Eb/D调小号是巴罗克时期使用最为频繁的小号,因为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为小号写的音域较高,调性也是降E人调,为了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一些演奏家和小号制作师们研制了降E调小号,它可以通过更换调音管使其变成D调和降E调的两用小号。降E调小号属于较高音域的小号,它的管身长度要比C调小号还短。虽然它的音色没有降B调小号浑厚、音量也没有将B调小号的音量大、音准比较难控制。但是高音音域中的音乐表现力要比降B及C调小号容易。它的音色明亮活泼,更接近古典小号的音色,在演奏一些古典独奏作品时比降B和C调小号比较容易。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格奥尔格·亨德尔的很多作品都是为这两种调的小号所写。用降E调小号演奏的最著名的曲目有弗朗茨·海顿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约翰·胡梅尔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原调为E调)和那鲁达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等。
F/G调小号
F/G调小号是通过更换调音管使其成为F调和G调的两用小号,其音高范围介于D调-降E调小号和高音小号之间的音区。
Bb/A调高音小号
Bb/A调高音小号(Bb/A Piccolo Trumpet)是演奏巴洛克音乐不可缺少的乐器。高音小号的发音是在比普通降B调小号高一个八度音区开始的,但是其指法还是按普通降B调小号低音区的指法使用。如格奥尔格·亨德尔《D人调组曲》、格奥尔格·泰勒曼《小号协奏曲》、塔尔蒂尼《小号协奏曲》等一些作品中运用了高音小号,在一些现代风格的交响乐中用高音小号的部分也比较多,比如拉威尔的《鲍莱罗》、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第五《勃兰登堡协奏曲》和拉威尔改编的穆所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作品中都有专门的高音小号的声部,是独奏与乐队演奏必不可少的种类之一。
低音小号
低音小号有C调和降B调两种,但其音高比普通的C调、降B调小号要低一个八度,与长号相似,其号嘴也跟长号嘴一样大,所以只能由吹中音号或吹长号的人来演奏。在瓦格纳、斯特拉文斯基、艾内斯库的一些作品中有用到低音小号。
扁键小号
扁键小号(Rotary Trumpet)有C调、降B调、D调和高音降B调、A调等众多调性的小号,其音色要比活塞式的小号更加柔和,并能与圆号和长号的音色充分融治。因此,扁键小号很适合用于交响乐和重奏作品的演奏。常用于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在美国、日本等国,凡是要演奏德国、奥地利的一些交响乐作品时,也经常会使用扁键小号。
衍生乐器
短号
短号(Cornet)和普通降B调小号的管长相等,是133厘米左右,所以也是降B调,其音色集刚毅、圆润、柔和为一体。但是与降B调不同的是圆锥部分的管长了90%,余下10%是直圆形管。短号的管子要比小号的管子略粗一点,弯曲部分要比小号多,所以吹出的声音要比小号更加柔和。短号多用于管乐吹奏作品中。由于短号的两手臂持号位置的距离要比小号短,所以小学生学吹短号,手臂持号的困难就比学吹小号少些。因此,小学生铜管乐团会更多地使用短号。在乔治·比才的《轻骑兵》序曲中的主旋律和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等作品中的独奏,就是用短号演奏的。但是,现在的交响乐团常用小号来代替短号。因为随着乐器质量的提高和小号演奏者吹奏水平的提高,小号同样能达到短号演奏的效果。
富鲁格号
富鲁格号(Flugelhorn)又称为“柔音号”,是降B调乐器,它的哨管圆锥形内管较小,喇叭口也比普通的小号的喇叭口要大很多。演奏此乐器要选择较大的号嘴,因为它的音域比普通降B调小号要低一个八度,因此其音色比短号更加柔和深沉,一般多用于铜管吹奏乐队、铜管重奏、爵士乐队等,它除了降B调以外还有降E调。因为它在交响乐团中的音色不易被听众听到,所以经常是独奏的形式出现,比如马勒《第二交响曲》中有专门为富鲁格小号写的一段旋律优关的独奏部分。
演奏
音域
小号在19世纪30年代形成阀键体系,3个阀键控制的活塞分别能降低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利用这3个不同的降音程,可组合成所有半音。因传统音色的需要,其标准调定为降B调。小号属于移调乐器,记谱比实音高一全音。音域#f~f3,分4个音区:低音区为#f~#f1,音色丰厚坚实。中音区为g1~g2,音色优美壮丽。高音区#g2~c3,音色嘹亮辉煌。最高音区#c3~f3,高亢锐利。一般独奏及管弦乐常用音域为#f~c3。C调小号,非移调乐器,实音记谱。小号的频率范围为164赫兹到1千赫兹。
演奏方法
发声原理
小号自身就是一个共鸣体,它的内部完全由管道组成,通过控制按键来调整管道的长短,通过不同的按键方法,可以使管道形成不同的长度。其发声的动力来源于嘴唇呼出来的气流,小号的号嘴、人的上下嘴唇、上下门牙三者组成一个整体的发声体,通过气流产生振动发声。其中人的上下嘴唇是很重要的部分,它就像弦乐器中的琴弦、木管乐器中的簧舌,所以在演奏小号的时候,正确地掌握口型非常重要。
演奏技巧
小号演奏中最关键的基本功是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呼吸来调整小号演奏时发出的音色、音准、音质及强音、弱音的变化。其次将号嘴放在嘴唇的中央,上唇占1/3,下唇占2/3。选定号嘴的位置之后,将牙齿排列整齐,然后露出“抿嘴微笑的样子”,之后将号嘴放在嘴唇上吹奏效果最好的位置上。一般地,在低音区要使用音节“Th”发音,中音区要使用音节“Tu”发音,高音区要使用音节“Tee”发音。在温柔的乐曲中,则使用“Dah、Duh、Dee”的音节发音。在吹奏低音时,要打开嗓子,放慢呼吸的速度,向号嘴窄的管内吹入气流,期间要保持动作和气流的一致。在吹奏高音时,要加快呼吸的速度,向号嘴的边缘集中地吹气。特别要注意的是,不管吹奏什么音,放在嘴唇上的号嘴的位置一定不能改变,要一直在同一个位置,并通过嘴唇的收缩和放松来改变振动的中心。这样,小号通过腹部呼吸法和呼吸速度的调节,以及适合乐曲的吹奏法,适当的气压、唇部压力的紧张和放松、舌奏、击打、发音等,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小号演奏过程中有几个技巧,比如连音、吐音、颤音等,其中连音是小号基本吹奏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连奏气息消耗较小,效果比较好,小二度连音最容易,大二度、三度连音比较难,需要完全靠嘴唇的动作滑向上方的三度音。舌头吐音也是一个重要的吹奏技巧,常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同音反复的乐句,可以自如地吹奏八度以内各种音程跳动,单吐、双吐、三吐吹奏,声音清楚有力,明确清脆,富于弹性,比长笛的速度要快,灵敏度,准确性也比长笛好。小号的颤音效果主要由活塞来演奏,比圆号要好得多,但是为了获得良好的音质,小号演奏的颤音组合数量不宜过多。
特殊技法
阻塞音
阻塞音是小号中一种色彩性特殊技法,需要演奏者用左手塞入小号的喇叭口来发出。手伸入喇叭口的深浅不同,形成的音高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至多不超过半音。
演奏指法
按键抬指
小号利用它的三个键子来改变管道的长度,一般说来,按键增加管长,抬指减短管长,三个指头同时按键“1、2、3”管道最长,三个指头同时抬起“0”管道最短(“0”表示不按键,“1、2、3”表示分别按相应的键)。每种管道长度都有它自己的泛音列,相互之间的音程为一个半音或小二度。在吹奏时,指法的准确和干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使音阶和音程准确和干净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按键和抬指时要注意指尖与键子的关系,要养成指尖与键子永远保持接触的习惯,无论键子起落,指尖始终都应和它保持接触,一刻也不能离开。
指法
第一指法是指按指数最少、最容易,和便于演奏快速曲调的最常用的指法。这种指法很少单独用无名指“3”,因无名指的灵活性最差,只是在不得已时才用“3”。该指法音色比较嘹亮,但有时音准稍差,尤其在吹奏中速、慢速或长音强奏的曲调时更加明显。
第二指法是按指数较多、较难的指法。这种指法因为音色较暗而不常应用,中音区和高音区的音可以用第一指法或第二指法。低音区的音则只有一种指法。
指法需要根据乐曲的内容、曲调进行上的特点,以及其它具体条件来选定。一般在吹奏快速的音阶进行曲调时,通常选用第一指法。为了求得较好的音准(但音色较暗)通常选用第二指法。
第四键是为了使音准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小号上添加的一个装置(普通小号无第四键装置),由左手大拇指掌握,指法标号为“4”,它的作用是使第一支管临时伸长,这样就可以把某几个太高的音降低些、从而使它的音高变得准确。凡是和第一键有关系的指法,如“1、2、3”,“1、3”,“1、2”等,属于这个管长的自然泛音列中的任何音,根据需要都可以得到降低,如“#1、2”等音。
第五键是由左手无名指来掌握的一个装置(普通小号无第五键装置),指法标号为“5”,它的作用是把主体管临时缩短,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使所有过低的音升高些,使得它的音高变得准确,另一优点是经过调整以后,音质不受影响。
调整音准的方法,不论是采用第二指法或是加用第四犍、第五犍,都不利于快速演奏,所以,一般的情况,在演奏快速的部分时应当采用第一指法。只有在较慢速度的乐曲中,才可以采取上述的方法来调整小号上那些音准较差的音。尤其在吹奏较长的音时,必须加以适当的调整,才能使音准达到比较圆满的要求
代表作品
《西班牙随想曲》
《西班牙随想曲》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可夫创作的管弦乐曲,小号与圆号、小提琴独奏、长笛、单簧管以及竖琴,分别伴以不同的打击乐器奏出,小号在第四乐章中充分发挥了作用,特别是使用现代小号与圆号共同合奏的其中一小段,展现了西班牙蓬勃生机的城市景象。
《红旗颂》
《红旗颂》是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管弦乐,小号在该作品中作用极为独特,整首管弦乐以小号清脆嘹亮的声音作为开端,展现了该作品的立体形象和一幅英雄气概的历史画卷,让人仿佛已经置身于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前,看到了冉冉升起的鲜艳的五星红旗,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思,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威尼斯狂欢节变奏曲》
约塞夫·让·巴蒂斯特·洛朗·阿尔班曾改编创新过数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乐队协奏的作品,其中有一首代表曲目《威尼斯狂欢节变奏曲》展现了小号乐器的演奏技巧及声音特点。在这首代表作品中,作者大量使用了小号的双吐和三吐技巧,整首乐曲构建出一种轻松且愉悦的氛围,热情奔放,将铜管乐器其本身所特有的华丽技巧展示了出来,在乐曲中还有一段是大号推动式的低音,加上长笛等木管乐器的伴奏,为这首轻快明亮的乐曲添加了不一样的韵味。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弗朗茨·海顿64岁时候创作的乐曲,发挥了指键小号吹奏的半音阶、遵照交响乐与奏鸣曲的创作原则、以典型的维也纳古典协奏曲三段式的创作形式而作。据不完全统计,后人对这首乐曲进行演奏、创新、改编的版本不下200首。
演奏风格
小号在铜管乐器当中,所发出的声音是最高的,在演奏时也是最为灵活的乐器之一。既可以演奏嘹亮高亢音乐的号角,也可以展现演奏温婉抒情、激昂悲怆和热情似火的音乐艺术,嘹亮号角只是小号的一般表现力,热情柔美是它的深层表现力。小号最早之前是用来传递信号,多用于军队,并没有作为一种演奏乐器单独存在,更多是的被赋予了社会功能。文艺复兴时期,小号已经发展到具备更高的技巧和演奏更高的音区,不仅能吹出自然音阶,甚至能奏出半音阶。之后,活塞和按键的发明,给小号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塞的变动可以改变小号发声管的长度,从而发出不同的高音,小号开始应用于管弦乐乐队,爵士乐队等演奏中。随着小号的改良,音乐的发展,小号可以驾驭任何曲风,凭借它丰富的表达能力,展现独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近代比较常见的小号有降B调,也有A调、C调、D调、F调、G调等小号。在所有管乐器中,小号的音域相对较窄。在管弦乐乐团里,比较常见的小号乐谱是C调,这个音调的小号管身比较窄,但是吹奏出的音色却很响亮。传统小号的演奏范围非常广,不管是独奏还是合奏都可以清晰的塑造出该音乐的形象。伴随着音色与音调的改变,能够让人们在聆听乐曲时感受到曲作者和演奏者内心的世界。此外,小号在爵士乐中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一些爵士乐的作曲技法被吸收进小号的演奏技巧中,例如滑音、花舌、各种不同速度的揉音、烈普斯、复音演奏、各种弱音器,使它的风格更加多变。
名曲名家
演奏家
迈尔斯·戴维斯
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1926年5月26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奥尔顿,后于1991年9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小州的圣莫尼卡逝世,美国爵士乐小号演奏家。他发展了小号冷酷而较少颤音的声音和小号中声区简洁的风格,用自然而简洁的方式展现了爵士乐,并不断创新,开创了冷爵士、硬波普爵士、融合爵士等曲风,留下多张堪称经典的唱片,著有《迈尔斯戴维斯自传》。
马萨利斯
温顿·马萨利斯(Wynton Marsalis,1961年一),是美国一位爵士乐手,也是一位全能小号大师,他的演奏在音色、技巧及个性上表现非常和谐。在古典小号精的演绎上展现了小号的独特魅力,并重新定义了古典小号的艺术标准。其代表作品有《Live at the House of Tribes》《Standards \u0026 Ballads》等。
瑟吉·纳卡里亚可夫
瑟吉·纳卡里亚可夫(Sergei Nakariakov,1977年5月10日-),是俄罗斯演奏家,被誉为“小号乐坛上的尼科罗·帕格尼尼”。他吹奏的连音与断音、级进与大音程跳进,双吐与三吐,或是各种装饰音与其他各种技巧的结合,不仅可以与小提琴的技术与弓法相媲美,而且其表现力和音质音色也极其精美,展示了小号的个性及其审美内涵,确立了小号演奏艺术的美学原则一艺术表现力的多样性和技术技巧的统一性。其代表作品有《新小号时代(Trumpet Works)》《巴洛克小号协奏作品集( Baroque Trumpet Concertos)》等。
约塞夫·让·巴蒂斯特·洛朗·阿尔班
约瑟夫·让·巴蒂斯特·洛朗·阿尔班(Joseph Jean Baptiste Laurent Arban,1825年-1889年),是法国小号演奏家,早年入法国国立音乐学院,从多文学习小号。后于1869年1月23日被选拔为国立音乐学院短号教授,他编写的《小号-短号教程》被国际小号界称为“小号的圣经”。他代表作品有《威尼斯狂想曲》等。
朱东起
朱东起(1913年9月3日—1990年12月14日),是中国小号演奏家、教育家,自1956年开始长期执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并任该校铜管教研室主任。除小号专业外,还担任长号、圆号及乐器法、配器法、音乐声学室内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他曾创作小号独奏曲、重奏曲等百余首作品,发表过《管乐艺术史》《管乐器吹奏呼吸法》等论文,编撰出版了《小号独奏曲选》《小号曲集》《五声音阶日常练习》,著有《管弦乐器的发音原理》《音乐声学基础》等。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Louis Armstrong,1901年8月4日—1971年7月6日),美国爵士乐音乐家。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爵士乐音乐家之一,被称为“爵士乐之父”,年幼时曾因犯事进过少年感化院,并因此在那里学会了吹小号。他擅长即兴演奏,可以演奏小号吹出一百个高音C,在他之前从未有人想过铜管乐器能在乐队当中可以做这样的事情,无论是爵士乐队还是管乐队亦或是交响乐队。这也给当代的古典音乐作曲家的作曲和配器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写作方法。其代表作品有《la vie en rose》《Gold》《What A Wonderful World》等。
切特·贝克
切特·贝克 (Chet Baker,1929年12月13日—1988年5月13日),是美国冷爵士小号演奏家,爵士乐歌手。他代表作品有《Complete Pacific Jazz Live Recordings》《Chet Baker in Tokyo》等。
作曲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确立了交响乐的规范,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主要作品有清唱剧《创世纪》《四季》等,交响乐《告别》《惊愕》《时钟》等以及大量的弦乐四重奏等,曾经为指键小号创作了《E大调小号协奏曲》。
巴赫,C.P.E.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全名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年3月8日—1788年12月14日),是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也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儿子,他一生创作了约200首钢琴奏鸣曲,19首交响曲,15首管风琴作品,50首钢琴协奏曲,100余首室内乐,300余首宗教经文歌、康塔塔、清唱剧和世俗歌曲等。1719年创作的《F大调第二勃兰登堡协奏曲》突出了小号的表现能力。
莫扎特
莫扎特全名列奥波尔得·莫扎特(Leopold Mozart,1719年11月14日—1787年5月28日),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协奏曲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一个重心,他一生共创作五十多部协奏曲,其中一半以上是钢琴协奏曲,也有很多小号协奏曲,比如他创作的《D大调小号协奏曲》只有两个乐章,却将小号的性格充分展现了出来。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小号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管乐器,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而且是交响乐队、军乐队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之一,并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能够演奏出独特的、明亮的声响,在现代乐曲的综合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号角功能。它是铜管家族中的高音乐器,其音色明烈、锐利、优美且富有光辉感。它所具备的的艺术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演奏的音乐激越嘹亮的号角声,同时也能够通过完美的演奏带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因此小号在管弦乐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独特且具有艺术价值的作用。比如在中国的管弦乐曲《黄鹤的故事》中,通过小号演奏出黄鹤在《春节组曲》的部分片段,将黄鹤的故事再次重现在眼前的那种画面感,然后再由小号演奏出其中的第二主题《嘎达梅林》,表现出嘎达梅林通过号召人民进行起义反抗的英雄主义。又如《罗马的喷泉》中,三只小号通过一系列的强音进行演奏,对集合的号令进行一种气氛的营造,从而召唤迎来一群群海仙的出现,并营造出一种海仙在水花的泉流旁进行舞蹈的美好意境。
音乐价值
古典音乐时期
古典音乐时期,小号从孔键小号升级为转阀小号,拥有了更加宽广的音域和音阶,它的音色较其他小号而言具有突出的优势,并广泛应用于交响乐团中,其风格较自然小号时期已经发生改变,在作品内容和整体方向上有创新的风格和特色,突破了传统贵族王室对音乐类型的限制,让小号演奏风格趋向于平民化和大众化,有了更加深远的艺术造诣。同时,交响乐本身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小号凭借自身独特的构造为交响乐提供更多的新鲜元素,拓展交响乐的类型和演奏方式,推动了小号乐器的成熟。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小号类别更加丰富,出现了活塞式小号,通过活塞的运用,能够对多个泛音进行有效转换,利用活塞按键控制气流,更好的表现泛音,能够让音乐作曲家创造出更加新鲜的作品,满足听众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了小号的乐器地位。当然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转阀小号并没有被抛弃和淘汰,它可以和活塞小号共同使用改变泛音,调整音高,在某种程度上,转阀小号比活塞小号具有更强的灵敏度。但是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受到音乐发展的思维限制,很多作曲家和演奏家对活塞小号的认识并不全面,因此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只能算是小号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种种原因,活塞小号并没有在大范围之内流行和普及起来。
近现代音乐时期
近现代音乐时期,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小号的生产技术更加纯熟,有了相对比较统一的世界标准。现代小号相比于传统小号有更加深厚的音乐和饱满圆润的音色,其管径和长度比以往更长、更宽,底部的喇叭口比以往更大,在传统小号基础之上进行改进的现代小号能够让更多演奏者快速掌握演奏技巧,也能体现音乐交流的实质含义,让作曲家和演奏者更好的驾驭小号乐器。同时,降B调小号成为大多数演奏家认可的常规小号,它的音色比较饱满,音准较为准确,并且能被很好的控制。小号在近现代的交响乐团中展现了全新的高度,经过变革放大了自身在交响乐队中的演奏价值,经过音色和音域的调整,体现了小号宏观欣赏特质,比如在《第五交响曲》中,作曲家马勒重视小号在交响乐队中发挥出的价值,用小号独奏的形式带领整个乐章走向高潮部分。
不同类型的小号演奏方式能够满足不同演奏风格的要求,小号具有多重多元化的音乐表现力,它能够通过巧妙的弦乐配合和木管组合把音乐推向高潮部分,把观众瞬间带到音乐的顶点。因此在近现代交响乐队中,小号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铜管乐器,哪怕是单管编制乐队也会利用小号进行演奏合声。之后,小号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担任主旋律乐器,体现出多重音乐表现能力,它用持续伴奏的中低音来配合木管组,实现合声渲染音乐意境,又可以在某些特殊场合下刻画人物形象,彰显戏刷冲突。
传承与发展
小号赛事
莫里斯·安德烈国际小号大赛
安德烈大赛创办于1979年,以法国著名小号大师莫里斯安德烈(Maurice Andre)为名,本来九年才举办一次。在第三界后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遂改成三年举办一次。由于有大师名号做为号召,而历届得奖者也都活跃于国际乐坛上,因此成为国际小号界非常重要的一项赛事,对于小号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国际小号协会
国际小号协会(International Trumpet Guild, 简称ITG),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最权威的小号专业组织,其成员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号教授、独奏家及交响乐团首席等小号名家组成。它的目的是促进全球小号演奏者之间的交流学习并进一步提高现代小号演奏水准,每年在世界各地不同地点举办国际小号协会年会和国际小号比赛。比赛分为独奏组、乐队片段组、爵士乐组并设置初赛和决赛,各组别比赛分别选入三名优胜者进入决赛。
小号中国发展
存在差异
现代小号发展呈现多元化,在古典音乐中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中也可以和谐而独具特色。作为一种西方乐器,进入中原地区后与中国民族音乐进行了融合,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流派。但是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小号更多体现的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使用的曲式也是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主体上还没有做到于中国民族音乐充分融合。文化差异的同时还存在音乐风格的差异,小号的使用方法针对调试、调性系统中,与中国传统的乐器之间存在很大的应用差异,阻碍了小号在中国的发展。
在小号演奏技巧方面也存在中西差异,中国传统的音乐演奏使用的是五声音阶,框架表现为四度、五度。西方音乐演奏使用的是七声音阶,框架表现为三度。小号自流传到中原地区之后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与中国传统的乐器之间,在认知度、使用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小号的演奏技巧、审美价值在不断的变化,表现力也在向着更为丰富的方向发展。小号独特的形象性特点,能够更好的调动人们的审美感受,其声音能够演奏出更丰富的音乐形象。同时,小号演奏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出其个性特征、演奏风格。因此,需要将中西方演奏的技巧差异进行应用,有效的促进小号演奏艺术的发展。
代表作品
1955年,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创作了《新疆舞曲》,标志着小号创作民族化的起航。1956年,梅宾创作的《红军解放南沟岔》是中国第一首小号独奏曲。之后,朱起东编写了《小号曲集》,黄日照创作了《山歌》《嘎达梅林主题变奏曲》,陶嘉舟推出了《赶车》等作品。这些作品小号作曲家、演奏家中西融合的产物,体现了民族音乐旋律与节奏特征,并创新了创作手法与演奏技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曲家们以当时的样板戏为素材,进行了一系列改编,虽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深入和广度上有所不足,但是仍然使民族化创作历程得到了延续。改革开放前后,融合了新疆少数民族的《天山新歌》发布,之后,王和声创作的《月光下的舞步》,金萍创作的《冷杉》、候静创作的《圪梁梁》等作品接连推出,这些作品比之前更加成熟,真正让小号艺术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展示出了华族特有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内涵。
未来发展
随着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不断体现,小号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演奏乐器,其演奏艺术的发展更要不断的与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更多的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特征表现。首先要加强文化交流,减少音乐文化差异的影响,将小号的演奏艺术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中。其次是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号音乐作品,在将小号与民族声乐作品相融合的演奏过程中,将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流派。最后是加强演奏技巧的提升,丰富自身的民族文化视野,将小号的演奏与民族化的音乐作品相融合,不断的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作品使用小号,进行演奏体验和不断的创新,结合不同的演奏技巧,将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展现,同时,形成更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号演奏风格,促进小号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小号,无论是高校小号教学还是社会小号教学,都已经形成了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小号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均已经十分完善和成熟,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小号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其价值和魅力,并在演奏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做出一定的硬性规定和要求。只有从小号教学这个源头入手,才能为号艺术的民族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资料
小号.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12
辞海网络版.辞海.2023-09-12
trumpet 的相关词汇.在线词源.2023-09-12
戴维斯,M..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17
Trumpet.philharmonia.2023-09-20
小号-短号教程.豆瓣读书.2023-09-14
朱起东.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13
切特·贝克 Chet Baker.豆瓣音乐.2023-09-18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13
巴赫,C.P.E..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14
莫扎特,L..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9-18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
文艺复兴发展期
巴洛克时期
18世纪末衰退期
活塞小号时期
多元化发展
构造与种类
构造
弱音器
直排式弱音器
杯型弱音器
哈门弱音器
揣型弱音器
种类
降B调小号
C调小号
Eb/D调小号
F/G调小号
Bb/A调高音小号
低音小号
扁键小号
衍生乐器
短号
富鲁格号
演奏
音域
演奏方法
发声原理
演奏技巧
特殊技法
阻塞音
演奏指法
按键抬指
指法
代表作品
《西班牙随想曲》
《红旗颂》
《威尼斯狂欢节变奏曲》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演奏风格
名曲名家
演奏家
迈尔斯·戴维斯
马萨利斯
瑟吉·纳卡里亚可夫
约塞夫·让·巴蒂斯特·洛朗·阿尔班
朱东起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切特·贝克
作曲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巴赫,C.P.E.
莫扎特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音乐价值
古典音乐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
近现代音乐时期
传承与发展
小号赛事
莫里斯·安德烈国际小号大赛
国际小号协会
小号中国发展
存在差异
代表作品
未来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