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肇直(1919年2月13日—1982年11月12日),男,
汉族,数学家,系统与控制学家,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关肇直1941年本科毕业于
燕京大学数学系。1952年,关肇直参加筹建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工作;1979年,关肇直参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创建。曾担任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管理处处长,中国科学院
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1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1919年2月13日出生于
天津市,籍贯
南海区。1931年到1936年在崇德中学学习。193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年后因病休学,康复后转入
燕京大学数学系学习。1936年到1941年在燕京大学数学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
1941年到1947年在燕京大学和
北京大学担任助教、讲师。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在巴黎大学庞加莱研究所留学,跟随一般拓扑学和
泛函分析奠基人M.Frechet学习泛函分析,泛函分析成为关肇直终生致力的学科之一。1949年关肇直放弃了在
法国取得博士学位的机会,回到中国投入
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首届党组成员。因中国科学院图书和外文资料丢失严重,关肇直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局处长、图书管理处处长、图书办公室主任等职。
1952年关肇直参与了筹组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952年到197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1956年在《
数学学报》上发表了论文《解非线性方程的最速下降法》,证明了求解
希尔伯特空间中非线性方程的最速下降法依这个空间中的
范数收敛,并且和线性问题相仿,其
收敛速度是依照等比
级数的。1964年关肇直完成了论文《关于中子迁移理论中出现的一类本征值问题》,用希尔伯特空间与不定规度空间的
映射谱理论解决了平板几何情形的中子迁移的本征函数问题。1978年研究成果获
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起担任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研究成果飞行器弹性
控制理论研究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5年研究成果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关肇直提出了“要为祖国建设服务、要有理论创新、要发扬学术民主、要开展学术交流”的四条原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科发展的实际背景,强调
应用数学的重要性。
关肇直开创性地提出了泛函分析中“单调
映射”的思想,证明了求解
希尔伯特空间中非线性方程的最速下降法的收敛性;为了
核能科学发展的需要,应用抽象空间中线性算子的谱扰动理论,给出平板几何情形的
中子迁移算子的谱的确切结构,指出本征
广义函数组的完整性;用线性算子紧扰动的理论处理了弹性振动问题,证明了一类
非对称核线性
积分方程非零本征值的存在性,为
激光理论奠定了
数学基础。
关肇直在多个大学里兼任教授。主编了一套《现代控制理论》小丛书,先后出版了近20本,推动了现代控制理论在中国国内的传播、交流与发展。在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开设了我国第一个
泛函分析专业。编著了中国国内第一部泛函分析
教科书《泛函分析讲义》。代表性学生有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张恭庆,
中国科学院林群。
关肇直的数学教师Ralph Lapwood表示:“他(关肇直)是一个最聪明的学生。他对数学科学与中国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他对自己祖国的爱。”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表示:“他(关肇直)既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又是一位爱国者和一个忠诚的
共产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