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槐(学名:
苦参属 tonkinensis Gagnep.),别名柔枝槐、广豆根、山豆根等,连为
豆科(Fabaceae)槐属(Sophora)植物。
越南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江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广东省、
云南省等地,广西为主产区。其常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
亚热带或
温带的石山或
石灰岩山地的灌木林中。喜温暖、凉爽的环境,不耐寒,忌积水,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越南槐属于灌木,株高1-2米。根较粗壮;茎纤细。枝为圆柱形。叶片为羽状复叶;小叶近互生或者对生,卵状长圆形、椭圆形或者长圆形。花序顶生,基部分枝为近圆锥状或为
总状花序;总
花梗和花序轴丝质柔毛;苞片为钻状;
花萼为杯状,萼齿为尖齿状;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翼瓣为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龙骨瓣常呈斜倒卵形或半月形。
荚果为串珠状,沿缝线开裂;种子黑色,形状为卵形。花期5-7月,果期8-12。
越南槐的根和
根状茎可作中药材入药,名为山豆根,具有消肿止痛与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虫毒咬伤、烦渴、咽喉肿痛等。
越南槐的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少,根据2014年的调查可知南槐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北部、西南部及中部,
贵州省南部、西南部和
云南省的东南部。分布区域较窄,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自然繁殖率低,苗期生长缓慢等因素均导致越南槐成为濒危物种。越南槐于2013年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定位易危种(VU);2021年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释名
越南槐生山谷,苗蔓如心,药用其根,因名
山豆、
山豆根、根黄褐色,呈不规则结节状,而称黄结。味极苦,故名
苦豆子。
历史记载
越南槐的入药名为山豆根,始载于《
开宝本草》。《
本草图经》中记载:山以根生
剑南道(今四川)山谷,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亦有,以忠、
万州区(忠州今广西南宁,万州今
重庆市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
不凋草,八月根用……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以上所述产
广南省,如小槐,高尺余者,可能就是现今作山豆根用的越南槐。越南槐在《》中记载为:味甘证类本草,寒,无毒。在《
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为:味苦,性寒泄。在《
本草纲目》中记载为:味甘,寒,无毒。在《
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记录为:味甘,性寒无毒。其有毒的记载始见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
简明中草药学》《毒性本草》《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均记载:苦,寒,有毒。
形态特征
越南槐属于灌木。
根、茎
其根常较粗壮,茎较纤细,偶尔为攀援状。枝的形状为圆柱形,颜色为绿色,分枝多,没有毛,小枝被短柔毛或灰色柔毛。
叶
叶片为羽状复叶,叶片长度为10-15厘米;叶柄的基部略微膨大,长度为1-2厘米;托叶近于消失或者极小;小叶近互生或者对生,通常有5-9对,近革质或者革质,长度15-25毫米,宽10-度为15毫米,形状为卵状长圆形、椭圆形或者长圆形,叶轴下部的叶明显渐小,顶生小叶长度可达到30-40毫米,宽度约为20毫米,大,顶端为钝,常骤尖,基部形状为圆形或者微凹为浅心形,上面散生短柔毛或者无毛,下面有被紧贴的灰褐色柔毛,中脉上面常微凹,下面常明显隆起;小叶柄微
肿胀,长度为1-2毫米。
花
花序顶生,长度为10-30厘米,基部分枝为近圆锥状或为
总状花序;总
花梗和花序轴被短而紧贴的丝质柔毛,花梗长约5毫米;苞片小,钻状,被毛;花长10-12毫米;
花萼杯状,长约2毫米,宽3-4毫米,基部有脐状
花托,萼齿小,尖齿状,被灰褐色丝质毛;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长6毫米,宽5毫米,先端凹缺,基部圆形或微凹,具短柄,柄长约1毫米,翼瓣比旗瓣稍长,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具1三角形尖耳,柄内弯,与耳等长,无皱褶,
龙骨瓣最大,常呈斜倒卵形或半月形,长9毫米,宽4毫米,背部明显呈龙骨状,基部具1斜展的三角形耳;
雄蕊10,基部稍连合;子房被丝质柔毛,胚珠4粒,花柱直,无毛,柱头被画笔状绢质疏长毛。
果实和种子
荚果串珠状,稍扭曲,长3-5厘米,直径约8毫米,疏被短柔毛,沿缝线开裂成2瓣,有种子1-3粒;种子卵形,黑色。
分布
越南槐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江西省、
云南省等地,广西为主产区,并主要集中在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凤山县、
靖西市、
那坡县、
凌云县、
德保县等地。分布地的多雨,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宜在75%以上,年平均气温为19-21℃,气候为北
热带、
中亚热带、南亚热带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多生于海拔为1000-2000米的亚热带或
温带的石山脚下、岩缝或
石灰岩山地
灌木丛林缘,而在中性、碱性和积水的土壤条件下没有分布。。
习性
越南槐喜光,喜温暖、凉爽的环境,不耐寒,忌积水,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对土壤要求不严,适生于土壤pH值7.0-8.0、排水良好、
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石灰岩壤土中。伴生植物通常为为耐寒和喜光的植物。花期5-7月,果期8-12。
繁殖
越南槐的自然繁育通常完全是依靠种子,在其开花结荚期容易发生病虫害以及在种子成熟时会自然脱落,因而经常造成其种子产量比较低。
栽培
育苗
种子繁殖
每年的10-11月,等到
荚果的颜色从青绿色逐渐变为黄色的时候,需要将荚果及时采回,之后将种子脱出晾干,通常可以随采随播或者是将种子放在室内通风干燥处进行保存到翌年进行春播。春播时间通常为为2月底至3月中旬,秋播则是在在采种晾干后便可进行。种子经过催芽后露白时,便可以将种子直接均匀地撒播在苗床里面,播后用草皮泥或者细土覆盖,然后浇水,维持土壤的湿润。等到幼苗长出后达到一定高度,便可进行移栽。
扦插繁殖
春季插在3月,秋季扦插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选择没有病虫害、健壮的一年生越南槐茎杆作为插穗,将其剪成带有几个节的一定长度的小段。用适宜浓度的
吲哚-3-丁酸(IBI)溶液浸泡一段时间。扦插时先在插床内开沟,然后把插条按适宜株行距斜摆入沟内,之后覆沙,浇透水,插条两月后生根发芽便可进行移栽。
组培繁殖
将其种子经过消毒处理后,接种于无菌培养基进行无菌苗的培养,无菌苗长出后切取无菌苗顶芽的茎段,并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
丛生芽诱导培养。丛生芽诱导之后把丛生芽切段,然后将其接种在继代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之后再把比较大的健壮芽切取下来,并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通常在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分化出根来。最后将试管苗练苗几天后,将根部洗干净,移栽到排水良好、腐殖土沙床上,移栽后喷水保湿。
选地移栽
由于越南槐为多年生的药用植物,其入药部位主要是根部。所以栽植地宜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质地疏松、
土层深厚砂质土壤坡地,选好地后深翻土壤,并将土壤打碎耙平,之后按照适宜的规格作,施足基肥,以腐熟的堆肥为佳。按照适宜的株行距以品字形开穴进行栽种。
田间管理
越南槐定植后需要做好松土除草管理,通常可在每年3至4月、7至8月于11月各进行浅中耕除草1次或者也可隔月进行中耕除草1次。生长发育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遇旱要及时灌水,雨后做好排水工作。每年需施2次复合肥,在返青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春夏季以追人粪尿或
尿素等氮肥为主,秋冬季施草皮泥、堆肥或厩肥。2 年生以上的植株,枝条柔软易下垂,应设立支柱,以利通风透光。
病虫害防治
越南槐的病害主要有白绢病、
根腐病等,根腐病可通过用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等药剂稀释液在发病初期时喷雾或灌根来进行防治;白绢病可通过用
退菌特、多菌灵等药剂稀释液在发病初期灌根来进行防治。其虫害主要有
介壳虫、
豆荚螟、
红蜘蛛、蛀
茎螟等,红蜘蛛可通过在在发病初期喷洒
吡虫啉稀释液来进行防治;蛀茎通常可在其卵期以及幼龄期丛蛀口灌入喷洒
氯吡硫磷或氯吡硫磷稀释液或者直接喷雾进行防治;蚧壳虫通常使用吡虫啉或者
敌敌畏稀释液喷雾进行防治;豆荚螟通常使用
敌百虫或者
辛硫磷等药剂稀释液喷雾进行防治。
采收
越南槐一般在种植3年后便可采收,但最好是在4年以后进行采收。通常在秋季八九月份,将其根部挖起,把地上部分剪掉,然后把根部的泥沙洗干净后烘干或者晒干,便可成为商品,通常可切片生用。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越南槐的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少,根据2014年的调查可知南槐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北部、西南部及中部,
贵州省南部、西南部和
云南省的东南部。中国广西共有19个分布县域,是中国资源分布面积、蕴藏量最大的地区。
致危因素
分布区域较窄,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苛刻,自然繁殖率低,苗期生长缓慢等因素均导致越南槐成为濒危物种。此外,其药材的
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致使人们盲目直接采挖或砍伐,导致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日渐枯竭。
保护级别
2013年,越南槐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被定位易危种(VU)。
2021年,越南槐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被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越南槐在中国贵州安龙已有一定规模人工的栽培,已对越南槐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如组织培养研究,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
生物活性研究、
根状茎中的生物碱成分及其
抗炎药活性研究、药用和非药用部位生物碱成分对比研究、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等。
植物毒性
由于中药长期广泛使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现象较为多见,加之地区习惯用药不同致使发生中毒事故。中国北方习用
北豆根(
山豆根)为
防己科植物
蝙蝠葛的根茎,南方习用山豆根(广豆根)为
豆科越南槐的根,广豆根毒性大于北豆根,中毒原因是错把南方的广豆根调入北方当北豆根人药。
越南槐的毒性成分为生物碱,包括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金雀花碱、N-
甲基金雀花碱、
美丽球花豆碱、槐醇、槐氨、
槐果碱、
氧化槐果碱等20多种。越南槐中毒主要是含苦参碱、金雀花碱等生物碱引起的。苦参碱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出现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胃肠蠕动加快,
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增强,瞳孔缩小,神经-肌肉接头阻滞,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金雀花碱能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和
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用途
医学药用
越南槐的根和
根状茎可入药,名为山豆根,味苦,性寒,有毒,具有消肿止痛与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虫毒咬伤、烦渴、咽喉肿痛、热结便秘、
肺热咳嗽、齿龈肿痛、
疮疡癣、黄疸、热肿秃疮。
主要变种
多叶越南槐
多叶越南槐(学名:Sophora tonkinensis var. polyphylla),属于越南槐变种。产于中国广西,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都安,常生于
石灰岩山地上,其与越南槐的区别如下:
紫花越南槐
紫花越南槐(学名: Sophora tonkinensis var. purpurascens),属于越南槐的变种,产于中国贵州
安龙县,模式标本采自安龙。常生于海拔1130米的阳坡丛林中,其与越南槐的区别如下:
相关研究
越南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
黄酮类和酷类,其他成分还含有皂昔和酚类等化合物,其所含的黄大都具有抗溃疡作用。越南槐注射液腹腔注射
小鼠可以有效地抑制小鼠腹腔内巨噬
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血清溶血素的水平以及特异性玫瑰花形成细胞数,与
环磷酰胺合用能够发生协同抑制的作用,可使体内得的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下降。越南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在抑制高级中枢的同时,对低级中枢可能也具有兴奋作用。越南槐浸出液滤纸对乙型
链球菌、
大肠杆菌、
表皮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有学者以越南槐种子为材料,通过高通量
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发现钙胁迫下,越南槐的萌发种子可以通过抗氧化酶系统来清除活性氧
自由基,初步揭示了参与越南槐种子萌发应答钙离子胁迫的关键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