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雀舌
陕西宁强研制出的扁形茶
宁强雀舌是一种产自陕西宁强的扁形名茶,因外形和产地而得名。该茶外形微扁挺秀,色泽翠绿,银毫茶披露,形似雀舌,汤色绿亮,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叶底嫩绿成朵。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咖啡因、微量元素等物质,是品饮、养生的上品。2005年,汉中市政府启动了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将茶叶品牌由最初的20多个整合到“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3个品牌。2007年,汉中市政府又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契机,最终将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
形态特征
宁强雀舌外形微扁挺秀,形似雀舌,色泽翠绿,银毫茶披露,香气高长馥郁,滋味醇爽甘甜,汤色绿亮,叶底嫩绿成朵。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茶叶含氨基酸3.43%、茶多酚24.73%、水浸出物44.2%、咖啡因4.07%。
生长环境
宁强雀舌产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汉江源水流域,位于秦岭大巴山脉之间,是中国北缘茶区。产地山清水秀,雨沛雾多,湿润温和,茶树生长于山涧沟壑之旁、溪流泉水之间,环境未受工业化污染,是生产有机茶的最佳生态区域,是陕西首家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有机茶认证。
栽培技术
采摘
宁强雀舌于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不采紫叶、病虫叶、展开叶、对夹叶,不带鳞片、鱼叶、茶蒂、茶果、老叶及其他夹杂物。
杀青
每锅投叶量300克,锅温150℃-180℃,炒茶手法采用抓、捂、带、抖,抖、闷结合,炒茶动作由快到慢,要求捞得尽,抖得开,翻得匀。炒至叶色转暗,叶质变软,清香显露时为适度,及时出锅摊凉。
整条做形
锅温60℃-80℃,杀青叶锅后采用轻压拖带,随即轻抖的手法理条做形,反复进行,直至茶条达到挺直、微扁,有刺手感时出锅摊凉。
烘焙
用炭火烘焙,温度60℃,茶叶薄摊于烘笆上,每隔3分钟翻一次,翻烘时手势动作须轻匀,烘20分钟左右下烘摊凉,然后再复烘,至足干下烘。
拣剔
手工拣去色情片茶果及杂物,筛去碎末,最后包装贮存待售。
主要价值
宁强雀舌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咖啡因、微量元素等物质,是品饮、养生的上品。
历史沿革
宁强县雀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天宝陆羽的《茶经》,书中记载:“茶树,金州(今安康)生汉阴县、安康二县山谷,汉中市(今汉中)生褒城县、金牛(今宁强)二县山谷。”然而,真正成名是在1993年研制出的“宁强雀舌”,以其形似雀舌而闻名。1995年,宁强雀舌被选为国家特需用茶。1997年,宁强雀舌在中国(北京)国际茶技术和茶文化交流会暨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上获得银奖,并在同年的陕西省首届名优茶评选中获奖。2002年,在第十四届西交会上荣获金奖。
商标注册
“宁强雀舌”茶叶是陕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一直没有注册商标,无法形成品牌优势。陕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向政府汇报,并支持、引导宁强县茶叶开发中心申请注册“宁强雀舌”证明商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宁强雀舌”终于被批准注册为证明商标。这一举措形成了产业育品牌、品牌壮产业的良性循环,并在提高农民收入、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
采摘
杀青
整条做形
烘焙
拣剔
主要价值
历史沿革
商标注册
参考资料